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有一种父母,总在无微不至的拖孩子后腿

文:格总

昨天和一个老同事电话了很久。

聊的不是工作,因为我俩行业相距太远了,也许是我在朋友圈写的那些东西触动了他,时隔大半年没联系,他竟然想和我聊聊孩子的教育

挂了电话,我沉浸在一种巨大的无力感中。

为什么会有无力感,就是,我发现身边大多数中产朋友们,包括我那位前同事,教育孩子的底层逻辑总是出于某种恐惧。

举个最普遍的例子,“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向孩子灌输“找不到好工作”的恐惧。

还有“不懂得分享,就交不到朋友”,这是为了避免被孤立的恐惧。

哪怕吃饭,也制造“挑食长不高”的恐惧。

我并不是反对这些观点,不好好学习的确会导致考不上好大学,然后找工作困难,挑食的确会影响身体发育,这都是事实。

我只是觉得,这种“以恐惧为动力”的教育,上限实在太低了,太低太低了。

常年提供职咨询,我有一个感受。

许多年轻人似乎老在担心什么,要么担心领导不满意,要么担心换行找不到工作,担心这样那样。

所以我替他们考虑方案时,发现最大的阻力并不来自身处的环境,而是来自内心:

他们太容易害怕了。

现在来看,也许,我是说也许,这些年轻人就是在“以恐惧为动力”的教育中长大。

当他们还很小很小,试图做一些有意思的尝试,就被父母告知“小心某某不良后果”,然后不得不放弃。

久而久之,思维里有了一层无形的天花板。

天花板看不到,却处处可以感受到,只有天花板之下才是他们熟悉的,安全的,可控的。

但他们不知道,所有好的东西都需要勇气去争取。

好东西都在天花板以上。

那么,如果不“以恐惧为动力”作为教育方式,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我认为很简单,就是“鼓励”。

刚才提到的那些年轻人,很多很多次,我在电话里对ta说,你不用想太多,真的,去试一试吧,你可以的。

我听到的是什么呢?

通常是沉默,有时候是敷衍非常明显的一句“好的”,我都可以想象得到,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也许极少有人对ta说,“去试试吧,你可以的”。

“你可以的”,这句话如此简单,又如此有分量。

它本该来自这个孩子最信任最亲密的父母,但直到有一天ta已经长到很大,才从我这个陌生人口中听到。

这个时候,有些观念已经很难改变了。

那些喜欢“以恐惧为动力”教育孩子的父母,都是什么类型呢?我想了想,下面是一点看法。

这张图是我随手画的(设计师美化过)。

横轴是父母的能耐,往右是父母有能耐,往左是普通父母。

竖轴是父母的干涉程度,往上是父母不干涉孩子的工作(今天我们不谈婚恋,只谈工作),往下是父母会干涉。

划分比较简单粗暴,现实生活要复杂很多,但至少我们可以把父母的“能耐”和“干涉程度”抽象出来,试着讨论一下这四个象限。

先看右上角的第1象限。

父母有能耐且不干涉孩子。

大概就是王思聪那种,老王管不了他干脆就不管,扔5个亿你自己玩去吧,看能玩出什么花来。

目前王思聪的成就如果对比他老爹来看,只能说……很一般。

当然也有父母有能耐但不管,孩子非常出色。

比如红杉资本沈南鹏的母亲本身就是当地国企厂长今日资本徐新的父亲徐仁根,曾经是中国重汽的董事长,副部级干部。

因此第1象限就是,父母有能耐但不干涉(或者干涉不了),下一辈的成就很不好说,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

往下看第4象限,父母有能耐但是干涉孩子的工作,或者说干脆就包办了。

谁呢,比如前些天上热搜的周公子。

所以父母有能耐,而且孩子愿意的话,的确可以起到一个“托底”的作用。

可是托底之后呢,比如以周公子的表现,肉眼可见他本人还能撑一下,他的下一代就很难再像他父辈那样了。

父母有能耐是少数,重点聊第2、3象限。

父母都是普通人,要不要干涉孩子的择业?这就回到一开始我提到的关于“恐惧”和“鼓励”的话题。

我的看法是,你当然可以教他很多。

不管是做人的品格还是性格,还有你比较了解的,尤其是拿到过结果的那些领域,你都可以教他。

一个厨师教孩子做菜有没有问题?

当然没问题。

但是,在那些你自己都不擅长的领域,就不要干涉了,任孩子自己去折腾,然后多多鼓励他就行。

这就是第2象限,我本人就在里面。

我父母都是普通人,还记得当年离家上大学,父母的态度就一句话:我们也没读过大学,后面路怎么走,你就自己拿主意了,但不管怎样爸爸妈妈都支持你。

然后我就真的自己拿主意了。

就业跳槽,换行,从来不跟他们商量。

到今天我也谈不上有啥能耐,但至少可以养活自己和家庭,也不让爹妈操心。

和我一样的朋友们各行各业都有,父母都是普通人,虽然大家的成就高低不同,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来成就自己,得多得少也无怨无悔。

父母当初的不干涉,客观上帮到我们。

最糟糕的是什么呢?是第3象限。

父母自己是普通人,非要帮孩子决定出路,甚至强行安排孩子的出路。

原因是什么?

就是文章开头讲的“恐惧”。

担心你找不到工作,担心女孩家出门在外太危险,担心你离家太远头疼脑热没人照顾……干脆就把你安排了。

想反抗?没有用,你怎么可能放任亲生父母的“牺牲”,去外面冒险呢?

经过这一顿安排,父母舒服了,放心了,满意了,但是孩子自身本来有可能取得的成就,被大大压缩在一个极小的空间。

因为父母普通人,再怎么折腾,能为孩子提供的岗位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结论是:

某些平庸的父母,总在无微不至的拖孩子后腿。

那么要简单说作为普通父母怎么教育孩子,我的看法就是尽其所能为孩子提供好的条件,不管是学校的学习条件,课外活动的条件,还是见识世界的条件。

同时,不要去干涉他。

不要试图以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去影响孩子对社会的理解。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对社会的理解是正确的话,也不至于像今天这么普通了。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一件小事。

记得我初中那会儿,有一天中午吃完饭我拿着家里的小闹钟把玩,被我妈看到了。

然后她说,你要是喜欢可以把它拆开了看呀,拆坏了也没关系。

我说不用。

心想拆什么鬼,你是想培养我做爱迪生吗,我对做发明家没啥兴趣好吧。

如今我也做了父亲,才体会到我妈当时的心情,她只是想鼓励我,仅此而已。

不过,正因为我从小得到的鼓励大大多于恐惧,我才可能在读完大学的工科专业之后,敢于选择周围大多数人根本不考虑的非技术路线,去寻找自己更擅长的事来做。

后来也是出于内心热爱,自我鼓励,闲暇之余开始写公号,然后越做越好。

今天当我面对儿子,坦白讲,有时也难免采用“恐惧”的方式去教育

但我更知道。

恐惧可能立竿见影,也看似安全,但上限实在太低。

我最该做的恰恰是承认自己对世界了解很有局限,多鼓励他追求感兴趣的东西,勇敢去做去闯,才能保留他人生成就的上限。

今天这篇,和每一位做父母的读者共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0 +1
格总

作者: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复制成功
工作  行业  教育  领导  思维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