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赚钱第1步,放下羞耻心

文:格总

我一直以来有一种感觉,就是我发现一个人学历越高,在赚钱这件事上羞耻心就越强。

比如说摆地摊。

一个中专生去摆地摊,他会比较自然,该吆喝吆喝,该讲价讲价,大专生就要勉强一点,但是一个本科生甚至一个硕士生去摆地摊,简直不可想象

他会想,天哪,我好歹也是某某大学毕业,怎么可能去摆地摊?万万不可以。

所谓“孔乙己的长衫”一穿就是一辈子。

当然,这只是我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一点感受,说的是大概情况,学历越高,一般来说就越羞于抛头露面。

抛头露面去上台领个奖还行,要让他去介绍自己的产品推销自己的服务,厚着脸皮面对拒绝,说服对方,简直还不如要了他的命。

这就是为啥你会发现世界上往往有两种人很赚钱。

一种是学历真的很高很高,玩的都是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从程序员企业家,比如互联网的一众大佬,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啥的。

他们藏在幕后,光靠技术形成的高壁垒就可以赚很多钱。

另一种恰恰相反,是学历极低同时羞耻心也很弱那种,比如小老板包工头,比如前几天把百度公关一号位也忽悠掉的那位抖音高手,只是一个中专生。

据说在他的“商业闭环”里成为他的“门徒”需要交30万入门费,这也太猛了。

我这里说羞耻心很弱,不是做道德评价。

只是感叹人家真是豁得出去,不管有没有人愿意掏这个钱,总之30万的价码是真敢叫啊,难怪现在宣称年入10亿呢。

而最苦逼的恰恰是在这两种人中间的普通人。

往上,技术不过硬,玩不了高科技。

往下,偏偏又因为读了一点书羞耻心爆棚,拉不下脸面,特别拧巴。

这种困境有没有办法破解呢?

我觉得很难,首先这跟我们的教育传统有关,我们的教育传统里有很多好东西,比如古时候读书是为了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非常好,但是唯独跟赚钱没关系。

读书跟赚钱这两件事在古代中国是割裂开的。

那会儿你说读书是为赚钱,会被人耻笑。

当然,古代读书完全就是为进体制当官做准备,说不为赚钱也说得过去,而现在读书虽然不完全是为了进体制,但是教育理念多少继承了这一点。

学校里孩子说读书是为了当科学家,当工程师,当运动员,老师会带着同学为你鼓掌。

要是你说长大想当个生意人赚很多钱,老师们大多笑而不语。

说白了,赚钱这件人生最重要的事之一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不被提倡,也不被鼓励,家长把孩子扔学校也只是为了找份好工作

什么叫好工作,就是在某个点上爬技能树,爬到最后这个工作只有你会别人都不会,你就可以因为稀缺技能多拿一些薪水。

其实这不叫赚钱,这只是出卖专业技能。

在赚钱这件事上,我感觉西方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要更开放和直白一些。

之前我看巴菲特的自传《滚雪球》,印象很深的是当老巴还只有六七岁,就在家旁边的社区挨家挨户推销他爷爷杂货店的口香糖了。

六七岁,这什么概念,我们的父母会鼓励孩子六七岁挨家挨户去推销东西吗,是不是立刻觉得丢不起这个人了?

这就是差别。

另外很多人一说就是让孩子“体验生活”,好知道赚钱有多难。

我觉得这个说法太片面了,要知道如果一个人想把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会遭到无数次拒绝,会不得不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才可以说服对方,完成一次次双谈判,这才是真实的商业训练。

而这些东西小巴六七岁就体验过了。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放下羞耻心的过程,赚钱的第一步就是放下羞耻心。

我来卖东西就是为了赚钱,但是我卖的东西能够帮到你,大家双赢,这有啥不好意思的呢,这又跟我到底是中专还是硕士有啥关系呢。

先放下羞耻心,才谈得上其他。

什么叫其他?就是赚钱的技巧。

赚钱是需要技巧的,但很多人尤其是没钱的人,对此误解很大,他们觉得自己不过是因为不屑去做,没有亲自下,所以赚不到钱。

等他们真的下场去做,才会明白,这事儿没有以为的那么简单。

每个行当真正赚钱的人,都掉过几层皮才把该学的东西学会,把该懂的东西搞懂。

嘲笑人家门槛低的,往往自己羞耻心过强。

用一种“我不过是不愿意出手”的口气来为自己辩护。

尤其最近几年,学历贬值幅度一年比一年大,大家忽然发现大学文凭也就那么回事。

不再把读书当作是投资,而是当作一种相对来说高级些的消费了,对读书之后到底多久可以“回本”也没那么执念了。

既然花几十万读个大学甚至花费百万出国读水硕,回国还得从月薪5000开始,那还不如务实一点,读书读不动的孩子,早点认命早点开始赚钱,来得更实在。

从我的观察来看,现在持这种观念的家长还不太多。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毕业即失业”的孩子越来越多,要求孩子“你无论如何必须要给我拿个文凭”的观念,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从赚钱角度去看,这是一件大好事。

大家没必要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家长有意识让孩子就从小开始放下羞耻心,早早开启商业训练,这样的孩子你不用担心他未来无路可走。

最后分享一个小故事吧,来自我的粉丝群。

群里一个女同学,有一次带孩子去公园看鲤鱼,就看到在水池边,一个小女孩撒花瓣一样的撒鱼饵喂鱼。

她脖子上还挂一个微信收款码,主动去问其他小朋友要不要买饲料,5块钱一包,如果别人买了,她会客气的来一句“祝你玩得开心”。

女孩妈妈坐一边全程不参与,只提醒她记得说“祝你玩得开心”。

小女孩还会换地方,哪里人多,她就去哪里喂鱼。

买了几次后这个妈妈才发现,小女孩不是真的在喂鱼,她说,这撒下去的鱼饵,明明喂的就是我们这些带小孩的家长呀。

群里的同学纷纷说,这种商业启蒙就太棒了,这样的孩子,以后哪需要担心她找不到出路啊。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2 +1
格总

作者: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复制成功
赚钱  稀缺  教育资源  教育体系 

立即了解→mini-MBA——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亲授,结业即获清华证书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