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小目标”有多靠谱?创业者们考虑过么?

  王健林先生教导我们,踏上人生巅峰是需要分步的,得先从挣一个亿的小目标开始。当然,不要气馁,王先生起点过于凶猛,多数人的小目标还是比较克制,我就无意中翻到2011年知名投资人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的一条微博:“1985年我辍学到街边排地摊,2年后赚点钱,给自己奖励买条金项链;再过2年又有进步,给自己奖励买了摩托车;再以后,我都会经常给自己一点奖励,然后再争取更大的目标去奋斗。”

  听起来更像是创业者喜欢的故事。但问题来了,当各种小目标的段子热度渐退,或许是时候端出一碗反鸡汤了,让我们聊聊,目标这件事,在多大程度上是靠谱的?

  常识告诉我们,人生长路漫漫,恰当设立小目标,如游戏闯关一般将进步可量化,能让过程不那么枯燥。现实生活中,每一次具体行动和最终想要达成的结果之间存在无数断点,将宏大目标切割成小目标也就成为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李开复就曾提及被管理学奉为圭臬的“SMART原则”:1,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绩效指标必须可以衡量(Measurable),他举例道,“不要将目标订为多做善事,这不够具体,也无法衡量,可改为每个月到老人院做义工一次。”;3,绩效指标必须可以达到(Attainable)——注意!李开复老师这里强调,“不能订明年就要赚进1亿元,必须是可以完成的目标。”4,绩效指标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5,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这似乎是一套可被复制的“目标方法论”,我还记得几年前就有创业团队开发过基于习惯管理APP(据说人们每天行为中40%都是出于习惯),鼓励用户将远期目标拆解为渐进的小目标,并做成日度,周度,月度等可视化图表,以一种游戏化思维完成进步的累进。

  当然了,游戏化思维本身即是一种切分目标的特殊技巧,其本质就是通过某种即时反馈,将一件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人们都是“即时性”动,为了谋取某种瞬间的控制感,永远喜欢干那些可以迅速得到反馈的事,就像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中所言:“反馈系统告诉玩家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多远,它通过点数,级别,得分,进度条等形式来反映……对玩家而言实时反馈是一种承诺:目标绝对是可以达到的,它给了人们继续玩下去的动力。”

  但最大的问题是,当这种“承诺”来到现实世界,似乎并不总以面目清澈示人。如你所知,太多成功学告诫人们不断强化目标的重要性,你也一定喝惯了如下口味的鸡汤:“整体而言,有目标的人成功概率要比没有目标的人大得多,那种具有挑战性的明确目标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而承诺本身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语出《幸福的方法》)”。

  然而不幸的是,现实往往有悖于直觉,不久前在“得到”APP上看到学者万维刚推荐的一本书,结论颇为毁三观:并未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有强烈目标对人的成功有好处——相反,可能还有坏处。

  事实上,我就听到一个说法:据说有很多调查表明,把完成目标的结果想象得越美好,实现的可能性就越低,因为太过美好的想象会削弱至关重要的行动力——嗯,创业者共勉。

  其实不难理解,世间因果错乱,他人的成功更像一种事后追认。这当然不是让你放弃努力方向,制定一个大的奋斗方向自然是人生意义所在,只是别太过高估目标在通向成功之路上的实际功效。

  当然可以更进一步讲,诚如万维刚老师所言:“心理学家说,这些人之所以如此重视目标是因为他们惧怕‘不确定性’。当生活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你一切都可以按照这个目标展开,可以制定详细的计划,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可以忽略一切与这个目标无关的东西,外界再怎么动荡都与你无关。”

  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这意味着,机遇将出现在整个协作网络交织而成的每个节点,这个时候,对于单一目标蓝图的过度执念——所谓“不忘初心”也许并非天然正确,相反,如生演化般依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其实说到底,任何公司——尤其是创业者,不过是为了应对复杂市场环境在某一时间节点的临时构建。就像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中所言:“持久卓越的公司在恪守它们的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的同时,不断转换商业策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在我看来,这才是与“目标”共舞的最佳方式。

【原文标题为《对创业者来说,“小目标”究竟靠谱吗?》,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2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