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先思考:
什么是独立思考?
如何才是跳出了思维惯性?
既定轨道的路是通往哪里的?
彼得·蒂尔,毕业于斯坦福法学院,1996年成立Thiel Capital,2002年改名为Clarium Capital,公司拥有的资产达55亿美元。
曾在1998联合创办了PayPal,并在2002年以15亿美元出售给EBay,个人获利6千万美元。
被誉为“硅谷天使”的彼得·蒂尔在他成功的创业路上有什么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
一、主动思考未来
1.时髦往往意味着不特别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没有什么未来是可以确定的。你必须主动思考未来——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别人,并不是一件好事。
科技和商业史上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只有一次。下一个比尔·盖茨将不会研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将不会创造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建立社交网络。
如果还有人在亦步亦趋地模仿这些人,那一定有点问题。
彼得·蒂尔从斯坦福法学院毕业后,成为一个纽约很有名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无数人想挤进这个律所,但是他工作了7个月零3天就离开了那里。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有“羊群心态”,这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如果一大波群众可以各自独立地做出判断,会是相当不错的。但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判断不是独立地进行,人们总是望向他人。
当人们像羊群一样都去追逐某样东西的时候,就产生了“溢价效应”。
举个例子,现在人人都在谈“趋势”。但人们听到的每一个趋势可能都是被过度看重了,比如SaaS、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如果你要创业,你最好逆向思考(Contrarian Thinking)——离这些时髦词语越远越好。
因为这些很热门的词其实是在虚张声势。而且,“时髦”往往意味着已经有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情了。相反,一些独一无二的事情被低估了,有一些非常好的业务没有人做,有一些非常好的投资没有人投。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随时面对着羊群效应所产生的溢价困境。因此创业者必须努力打破其中的困境,来为自己与群体带来全新的价值。
2.独立思考不是模仿,而是特立独行
人们需要的不是模仿,而是特立独行。
比如,在他对创新的态度上:创新不是要想方设法寻找成功的固定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是不存在的。
创新创业的一大挑战,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找到别人还没有发现甚至没有想到过的一些领域进行创业。
只要创业,就会面对竞争。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是非常困难的。比如餐饮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在餐饮业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那些非常成功的大公司,都是在一些垄断领域,他们采取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做法。比如谷歌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垄断地位,在2002年和雅虎进行竞争,但是后来它在美国和欧洲成为了搜索引擎方面的垄断型公司。
在谷歌,可能只有5-10个人真正了解公司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而且他们是不会到处跟别人讨论这一点的。垄断型企业通常会有一些商业模式是不为外人所知的。
如何破除这种所有人在一个领域竞争的模式,去寻找一些新的领域?彼得·蒂尔认为,模仿别人是没有办法很好地突破和创新的,因为总是没有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自主的思考。
在硅谷,非常多有才华的创业家总是和别人在同样的领域竞争,总是思考别人对他的期待是什么,而没有很好地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想问题。
最后大家的结果是总在做同样的错误的事情,而没有办法进行创新。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模仿性的,只有很少的公司进行过大的创新。那些特别有价值的公司,大部分都是能够做出大的突破的公司。
二、不断自我超越
1.跳出思维惯性
彼得·蒂尔有一种强大的思考模式,助其实现自我超越——这是建立在反思和形式逻辑基础上的。
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由于实践对思想的反哺,使得他的超越具有更大的现实力量和灯塔效应。
“自我超越”的方法论在于:跳出目前的逻辑框架,在一个升级的极大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对世界进行重新梳理、再建;
以缜密的形式逻辑重新架构,而获得一个更高维度的俯视视角,并发展出拯救策略;
在不断升级、重组过程中,跳出思维惯性,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比如,我们常常以为竞争才是商业的本质,甚至为了打败对手,将所有精力放在竞争上,但是如果无法迅速取得胜利的竞争,只会导致价值的消耗,而不是创造价值。
因此彼得对于竞争的态度是:无法打败对手,就联合起来。当初彼得·蒂尔联合埃隆·马斯克创造了Paypal。
2.跳出思维惯性,该怎么看垄断?
如何做到垄断?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占据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按照彼得·蒂尔认为:垄断的第一步,不是急于占据巨大的市场,而应当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中占据一个大的份额。
每个初创企业都从小起步,每个垄断企业都需要统治市场,所以要成为好的初创企业,需要一开始就垄断一个小的市场。
像PayPal就是如此,他们一开始只针对EBay网站上的两万个小商铺,确定这样的目标客户群,他们的市场份额在5到6个月里从0增长到40%。
一旦垄断了利基市场,就应该逐步扩张到相关且更广阔的市场。贝佐斯创立亚马逊是为了垄断在线零售,但刻意从卖书开始。扫荡市场要方法得当,逐步扩张需要严守纪律,扩张前一定要先垄断特定的市场。
开创创新性垄断企业的路径是:先在利基市场取得垄断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础上扩展到临近市场,一步一步扩大垄断,不要找原有产业的麻烦,不要像Napster那样试图去毁灭原有产业,因为这样会带来麻烦,当扩张到临近产业的时候也要遵守这个原则。
3.任何其他人已相信的东西中,没有什么价值可被创造
硅谷顶级投资人本?霍洛维茨也说过,每个人想听的是:他们已经相信是“真实或者正确”的东西;他们最不想听到的是:与他们认知系统相违背的独到观点。
但所有任何其他人已相信的东西中,实际上都没有任何价值可以被创造,商界中一切皆是如此。
彼得·蒂尔认为,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基于某一个秘密建立起来的,每个公司背后都有一个所谓的“近在眼前,但是没有人认识到的秘密。”
他说Facebook的秘密是:在2005年、2006年能用什么办法把学校里面的年轻学生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公司。后来了Facebook走出了哈佛,走到美国全社会,现在成为连接全世界所有人(除了中国以外)的巨大的社会网络。
Airbnb也是这样的:以前我们去旅游只能住酒店,要么经济型,要么豪华型,Airbnb出现以后,你有可能住到一个成熟的社区,从社区里感受当地的文化。
这些空置的房子如果能够租出去,就可以给房主创造很好的收益,对游客来说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这就是他们在大家没有认识到的事情中发现的秘密。
彼得·蒂尔说:“世界上有一些事情是常识。”学校里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常识,每个失败者都会很多的常识,真正的企业家在寻找众人皆知但又没有人认可的秘密。
三、认知未来是他的谋生之道
彼得蒂尔说,认知未来是他的谋生之道。
作为一名科技领域的投资人,他的工作就是投资于新的开始,对于那些人们从未见过或做到的事情抱有信心。
1.对未来的计划,可能是为当下找的托词
他曾得到了一次美国最高法院书记员一职的面试机会。作为一名律师,差不多算是中了头等奖,它是律师竞争的最高舞台。然而他失败了,他感到彻头彻尾的沮丧,就像是世界崩塌。
但后来发现如果他不是在那次竞争中失利了,就不可能偏离从中学便开始计划好的轨道,也不会搬到加州与人一起创办了一家初创公司,更不会开创任何新的事业。
他回想当年想成为律师的决心,与其说是他对未来的计划,不如说是为当下而找的托辞。这样的话,如果任何人问起他未来的打算,他会这样回答:“我的未来不必担心,我在未来路上做得很好。”
然而他回想起来发现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走上既定轨道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认真思考过这条路未来通向哪里。
当他与人共同创办一家科技初创公司时,采取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方法,他们有意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前进方向。目标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数字货币,并且用它来取代美元。
当时他们的团队非常年轻,开始创业的时候,他是团队里唯一一个年龄超过23岁的人。
发布第一款产品时,第一批用户仅仅是在他们公司工作的24名员工。当他们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其他金融界的从业人士时时,注意到了一个明显的特征:一个在银行从业的经验越丰富的人,就越确信他们的业务绝不会成功。
然而如今,全球每年通过PayPal完成的交易超过2000亿美元。但他们的确没能实现那个更大的目标——美元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导货币。
他们没能成功地用数字货币征服全世界,但在这个过程中,的确建立了一家成功的公司。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创新虽然充满了各种困难,但它并非绝无可能。
在人生的现阶段,你们面临的限制、禁忌和恐惧是人生中最少的阶段。所以彼得·蒂尔建议不要浪费自己的无知无畏,要勇敢地走出去,做大部分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和从没想过的事。
美国是一个前沿国家。彼得·蒂尔认为,如果不去革故、放弃鼎新,就是不忠于自己的传统。
很多人总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事物快速更迭的时代,但众所周知,这种陈词滥调目前正到达一个拐点:创新已经日趋停滞。
如今,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变得更快,智能手机也是一种比较新的东西了。而另一方面,飞机的速度变慢了,火车故障频发,房价难以企及,居民收入止步不前。
彼得·蒂尔认为应该坚决抵制假定历史已经结束的诱惑。当然,如果我们选择相信我们无力做成任何不熟悉的事情,我们将不会犯错,但这种正确仅存在于一种自我应验的方式中,这只会是我们自己的错。
熟悉的轨迹和传统就像老生常谈——它们无处不在,有时是合理的,但通常除了不断重复以外没什么道理。
彼得·蒂尔属于那种典型的擅长“长远思考”的人,他们常常更清楚地看到未来,他不用去试错,只需要的只是认真思考,而后想出来的东西就是趋势。 毫无疑问,彼得·蒂尔是一个伟大的思考家,或许如他所说,“所以我认为你所说的离经叛道,更多的是我对自身的一种清醒认识。”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