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只篮子里”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货币的概念,只在于使用而没有更深层的探索和研究,下面就简单科普几个货币理论。

货币面纱论

货币面纱论早期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后来是让·巴蒂斯特·萨伊约翰·穆勒古斯塔夫·卡塞尔斯密李嘉图魁奈等人倡导。

认为“商品-货币-商品”的实质是商品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便利交换媒介,因此他们把货币的职能归结为流通手段,认为货币经济只不过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薄薄的“面纱”,对实物经济不发生实质性影响。

当人们看不透这层面纱,认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货币只是随着实物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是经济变化的动力,考察经济力量的活动必须揭掉遮盖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货币。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对经济无实质作用,即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产生影响。“货币面纱论”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部门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也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提高实际产出水平。

托宾模型

凯恩斯货币投机需求理论中认为,人们对未来利率变化的预计是自信的,并在自信的基础上决定自己持有货币还是保持债券,由于各人预计不同,因此总是有一部分人持有货币,另一部分人保持债券,二择其一而不是两者兼有。然而现实情况却与凯恩斯的理论不相吻合,投资者对自己预计往往是犹豫不定的。一般人都是既持有货币,同时又持有债券,于是许多学者对凯恩斯的理论发表了新的见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托宾模型”,主要研究在对未来预计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

詹姆斯·托宾认为,决定投资者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是预期效用极大化。投资者在选择其资产组合时,既要考虑所获收益的大小,又要考虑所冒风险的大小。在托宾模型中,资产的保存形式不外两种:货币与债券。持有债券可以得到利息,但也要承担由于债券价格下跌而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债券称为风险性资产;持有货币虽没收益,但也不必承担风险(排除物价变动情况),故货币被称作安全性资产

面对同样的选择对象,由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就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决定。据此,托宾将人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风险回避者。他们注重安全,尽可能避免冒险;二是风险爱好者。他们喜欢冒险,热衷于追逐意外收益;三是风险中立者。他们追逐预计收益也注意安全,当预计收益比较确定时,他们不计风险。托宾认为,现实生活中后两种人只占少数,绝大部分人都是属于风险回避者,资产选择理论应以他们为主进行分析。

托宾认为,收益的正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递减,风险的负效用随着风险的增加而增加。若某人的资产中只有货币而没有债券时,为了获得收益,他会把一部分货币换成债券,因为减少了货币在资产中的比例就带来收益的效用。但随着债券比例的增加,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而风险的负效用递增,当新增加的债券带来的收益正效用与风险负效用之和等于零时,他就会停止将货币换成债券的行为。这一理论说明了在不确定态下,人们同样持有货币和债券的原因,以及对二者在量上进行选择的依据。托宾引用这样一句谚语来说明分散投资的意义:“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只篮子里。”即分散投资能分摊风险

费雪效应

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欧文·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通俗的解释:假如银行储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后就多了5%,是说明他富了吗?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如果当年通货膨胀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如果是6%,那他一年前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106了,而存了一年的钱只有105元了,他反而买不起这东西了!

如果央行提高货币供应量,那么在短期和中期中,对利率和产出分别会有什么影响?

在短期: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名义利率下降,但是短期中价格通货膨胀预期都不变,所以会导致真实[资本存量]增加,进而导致产出增加。

在中期:产出会回到自然率水平。由于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给增长率减去产出增长率,既然在中期真实产出增长率为0,所以通货膨胀率就直接等于货币供给增长率。根据IS方程,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那么在中期,真实利率也将回到自然率的水平。由于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既然真实利率不变,以及通货膨胀率等于货币供给增长率,所以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就直接等于货币供给的增长率。

总结如下:如果货币供给扩张10%,那么在短期名义利率会下降,产出会增加;而在中期,真实产出不变,名义利率和价格水平都将上涨10%。

在中期,名义利率的上升幅度和通货膨胀率完全相等,这个结论就称为费雪效应或者费雪假设。根据实证检验,通货膨胀的增长最终会表现在名义利率的上升上,虽然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弗里德曼“三效应”学说

弗里德曼“三效应”学说是指弗里德曼在承认流动性偏好理论正确的基础上,认为货币供给增加会产生收入效应、价格水平效应和通货膨胀预期效应,这三个效应达到一定的程度,不仅可能抵消流动性效应,甚至可能使得下降的利率再度回升。

(1)流动性效应:又称为资产调整效应。即在均衡利率的条件下,货币供给增加,刺激非货币金融资产有价证券需求。因为人们对其金融资产的构成有固定的判断,货币供给的增加,对公众来说,就是金融资产的相对减少,货币持有相对增加,这就打破了原来的资产结构,人们为了使货币与金融资产的比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上,必将用新增货币购买其他有价证券,从而导致有价证券价格上涨,利率下降。

(2)收入物价水平效应: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增加通过收入和物价水平效应,传导至利率的上升。其理由是货币供给增加将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带动国民收入财富的增加,物价水平也相应上升,而物价的上升又导致利率上升。因此,弗里德曼的收入与物价水平效应则是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随收入和价格水平上升而上升。这就得出了与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不同的结论,即货币供给增加很可能导致利率先下降后上升。

(3)通货膨胀预期效应:亦即费雪效应,指货币供给增加导致价格水平上涨,形成通货膨胀预期,人们预期未来价格水平会更高,于是要求更高的利率以补偿通货膨胀的损失,从而推动利率上升。这就得出了与可贷资金理论相同的结论,即通货膨胀预期的提高将导致利率上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4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