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阿里也想抢夺运动健身市场红利,推健康管理应用亲问,对标keep

创业者对于BAT互联网巨头的态度分两种,一种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大做强,最终被BAT高价收购,另一种是害怕自己的产品或模式被BAT们学去了,BAT反过来打击创业者。

但BAT等互联网巨头有时候也是创业者的身份,巨头们旗下的新项目新产品,也要走创业者走过的路,巨头并不能让旗下所有的产品都同时具备强大的势能,这些新项目、新产品,也得靠自己奋斗。

2017年5月18日,阿里推出了健康管理应用亲问V1.0版,对标keep,亲问截至目前更新了21个版本,可见,阿里对这款产品还是很用心的。

自2014年起,张朝阳姚劲波周鸿祎等大佬成了运动健身俱乐部的常客,科技圈、创投圈也掀起一股跑步运动健身风。当人们在水、食物、睡眠等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已经走向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二个层次——安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而健康的背后就缺不了运动健身。

据不完全统计,各种手机运动类App多达1500款以上,如keep、Feel、火辣健身、咕咚运动等。keep在2017年8月份宣布称,仅历时2年7个月,keep的注册用户数就突破1亿。

1.阿里推出的亲问有什么不一样?

如今,运动健身市场竞争仍在继续,可能有些小型的创业团队已经褪去,但主流的几大竞品仍在激烈竞争。阿里此前并没有推出运动健身类产品,所以内部并不存在竞争因素。但是对外方面,阿里推出的亲问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1)电商。巨头的好处总会在不经意间显现出来,亲问很早就接入了淘宝天猫接口,通过美食厨房的饮食推荐入口,用户可以直接选择购买这些食品,甚至,用户在搜索相关食材的关键字后,可以直接点击相关食材的外卖食品。keep是在一年后的3.0版本中才推出电商模块,keep的电商商品主要以瑜伽垫、弹力带、运动T恤、哑铃健身器材等运动相关的商品为主。尽管都是电商,但亲问走的是从食品方向出发,而keep走的是以运动周边商品方向出发。

(2)以记录和饮食为切入点。亲问并不提供运动相关的指导和推荐,用户看不到来自专业健身人士推荐的相关运动健身教程。亲问主要的作用是提供记录和饮食相关功能,其可以记录用户的相关运动数据,另外,还能提供相关的饮食推荐,比如早餐、午餐、晚餐等。亲问显技术的地方在于,当用户不知道具体食材的卡路里多少的时候,使用亲问的拍照功能即可显示出相关的卡路里数据,这样用户就能知道自己的饮食是否超标。keep里用户发布的动态是训练中的感受,而亲问的动态则是用户的饮食日记。

亲问的slogan是“健康饮食,快乐塑形”,其App Store上的后缀名称为“餐桌上的人工智能”,网页版的后缀名称是“减肥黑科技”。目前主流市场的玩法是以运动促进健身和塑形,而亲问的做法是以饮食为切入点,主要控制用户的吃。

2.亲问的缺陷是什么?

用户并不会因为是阿里旗下的产品就对亲问过分青睐,最终还是取决于产品是否好用,能否为用户带来帮助。就目前来看,亲问本身还是存在不少缺陷的。

(1)没有社区氛围,只是冰冷的产品。亲问目前仅支持淘宝账户登录,这意味着用户首先得有淘宝账户才行,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准入门槛,一般App都会采用支持手机号登录。而采用淘宝账户登录后,用户的通讯录好友是需要一个个手动邀请的,必须是与对方扫一扫才能成为好友,这样大大降低了用户彼此成为好友的可能性。

亲问更多的还是起着记录用户数据的作用,并没有形成社区氛围,即用户只能看到自己的相关信息,并不能看到他人的相关内容,没有社区的健康管理应用,就是一个冰冷的产品,没有温度。

另外,用户只能看到自己的相关信息,也会少许多趣味。还有就是,当只有用户作为“管理员”的时候,也会增加用户自律的难度。keep的slogan“自律给我自由”,若非没有其他人一起“监督”,仅仅依靠自己的自律,难度还是挺大的,亲问没有社区氛围,一不能炫耀,二自律完全靠自觉,委实太理想化。

(2)无法做到及需购买。打通饮食推荐和淘宝的商品链并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当用户想要购买食材的时候,做不到及需购买。比如当午餐推荐“白灼基围虾”、“香菇青菜”、“蒸面条”这几样饮食的时候,系统里提示的小青菜和干香菇无法及时配送,根据系统提示,预计送达时间是“明天”,也就是说,除非用户今天就做好明显的饮食计划,或者是做好未来一周内的饮食计划,否则,当天是买不到这些食材的,很明显,用户并不能等到明天这些食材来了才去买这些商品

其他运动健身App上的商品的及时性并没有这么迫切,比如瑜伽垫、弹力带、运动T恤、哑铃健身器材这类,迟到两三天到并不是问题,可吃等不起。

(3)不提供内容推荐。亲问首页里仅有“每日常识”推荐,但饮食相关的内容推荐并没有,系统并不会告诉你运动完以后你应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什么可以吃,什么补可以吃。这一切都需要用户自己在吃食物的过程中主动向亲问提问,系统才会告诉你这个食材的卡路里数据,但具体这个食材是否能吃,系统并不会告诉你。亲问提到的“黑科技”和“人工智能”更多的像是机械式问答,比如鸡蛋菜谱、鸡蛋热量等,这些都像是写死的程序,并不存在变量

对于绝大部分运动健身的新手而言,在饮食上都需要有相关内容指导,而亲问,目前仅仅只是打通了淘宝而已,没有内容推荐,用户仅仅只能把亲问当做是运动饮食数据记录器。

豌豆荚+PP助手的数据显示,亲问的下载量仅151次,而亲问上线已有7个多月的时间,这么少的下载量跟创业公司新上线的项目也没太大区别。运动健身类产品也是讲究规模效应的,当用户看到其他好友纷纷使用某款应用以后,其也会跟着使用,而如果某款应用太过于小众,用户用起来也不会有成就感。

3.运动健身应用还能怎么玩?

市场规模是一个很容易让人造成虚妄的假象,某些直销保健品企业深谙此道,每每以此为亮点做宣传,一旦扯上“健康”,直销业者、健身房业务员保险业务员便会蜂拥而至。可行业规模再大,也要与企业自身相关,有属于自己的客户,否则,便是“海市蜃楼”。

运动健身应用可以鉴目前女性社区类应用的玩法,比如美柚、大姨妈,早前的美柚、大姨妈就是典型的工具型产品,主要作用就是记录女性经期,直到后来才逐渐发展为女性必备的社区型应用,一旦用户将其当做社区以后,便会留乃至沉淀,即使用户本身运动健身次数少了,用户也会经常在社区上光顾。

2014年国内的智能硬件产品大爆发,借着“大数据”的名义,不少原来无法被记录的数据得以通过智能硬件产品被记录,比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再到后来,国内的运动健身类应用才开始发展起来,而且是直接以手机作为数据记录的载体,比如跑步数据、睡眠数据等。

如果只是纯粹的运动健身应用,难免会将一些用户“拒之门外”,尽管也有各类教学来指导用户,但再没有束缚的情况下,用户很容易就放弃。而社区则可以让用户在不需要那么严谨的情况下,也能跟平台有联系。

亲问从饮食来切入运动健身这块市场,确实很细分,但问题在于,逻辑上有点儿“反人类”,毕竟,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纯粹靠高度自律的饮食行为来达到减肥塑形的目的,实在是太高估用户的自我约束能力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 +1
郭静的互联网圈

作者:郭静,自由撰稿人,知名互联网评论员,艾瑞网核心专家、人民网通信频道专栏作者。 @郭静的互联网圈,郭静的互联网圈(ID:guojingdequanzi )分享互联网知识,热门互联网评论,关注互联网,关注TMT。偶有生活杂文,用最美的文字与读者分享。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