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如何抗拒干扰、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

编者按:“一万小时定律”指的是,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是,别说一万小时,现代工作环境的干扰之多,让很多人连续集中精神一小时都有困难。如果你已经有明确的目标,却因为自己工作环境和习惯,无法集中精神,那么本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本文编译自Medium的原题为“43 Ways You Can Defeat Distractions and Win Your Day”的文章.

一有干扰,人的行动力就大打折扣。所以,假如做某一件事对你的目标没有帮助,干脆别做算了。——足球运动员 Jermaine Riley

我们的身边所有的事都试图夺取你的注意力。

这也是为什么,想办法保护自己的专注力,并且用来做有价值的事情,在大家普遍缺乏专注力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的身边有五种类型的干扰,以下我列出了一些小贴士,你可以尝试一下。

找出你身边最大的干扰源。

在排除干扰之前,首先你得找出日常生活中对你影响最大的的干扰源。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任何能将你从专注的态“拉出来”的事物都被称作干扰源。所以,你可以先列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干扰,然后再想想解决办法。

干扰有许多类型,解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有些是预防性的措施,而其他的可以想办法减少,甚至完全消除掉。

生物学上的干扰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抗干扰的第一步。但却常常数人忽视。

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长度。睡眠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人工作效率不高的最大原因。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需要8小时的睡眠。因此,找出自己具体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何时睡觉,何时醒来。然后逐渐接近这三个目标

困了就打个盹。有时困意袭来,你只需要眯个30分钟,就能恢复精力。但是打盹并不是补充睡眠的方法,只是让你有机会得到休息,然后重新专注。

提前计划/准备自己的饮食。想要专心工作,但是肚子叫个不停,也是非常影响专注力的。所以如果你能事先准备好自己要吃的东西,也不用花时间订餐或者思考自己要吃什么,什么时候去哪里吃。你也可以常备一些健康零食,比如坚果或胡萝卜条, 饿了就吃两口。

不要吃太多。吃太多,容易犯困。所以你可以吃少一点,吃七八成饱。

补充水分。脱水容易导致头疼,口干,也会干扰你的工作。所以身边准备好水,可以往里加一些柠檬、不和、生姜和黄瓜,喝起来比较清爽,而且可以增加抗氧化剂

小心咖啡因/含糖食物饮料注意,含咖啡因和大量糖分的食物和饮料能够提高你的能量水平,但是效果过了之后你就容易犯困。

注意自己的坐姿。如果你工作时一直坐着,姿势不正确,长期下去,容易导致各种问题。最好养成每天花两到3分钟伸展一下身体的习惯,保持腰背健康。

散散步。我建议,每一两个小时就起来走动一下,走个几百步,就算不走出办公室也可以。这不仅能够提高你的能量水平,也可以消耗一些热量。

精神上的干扰。

精神上的干扰,指的是脑中出现了跟目前手头上的工作不相干的想法。

制定每日计划。很多人一天浪费大量时间,因为自己不知道优先做什么。所以,你可以提前计划好第二天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你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你不用把计划精确到每分钟,但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

利用好干扰较少的时段。有些时段,身边的干扰比较少,比如清晨,身边的噪音很少,也没有同事的时候。

对计划进行调整。在开始工作之前,你就已经开始许多其他的活动,比如乘车上班、跟他人打交道。这些都可能让你焦虑。所以,你可以花上几分钟,在上班之前想想自己应该集中精神做什么。

调整呼吸。我推荐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使用的主要是膈膜和腹部,有助于放松心情,提高自信程度。

找到自己工作效率不高的时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假如你还没有了解到自己的能量起伏,我建议你,找出一天当中工作效率较高和较低的时段。就我个人而言,我工作效率最低的时段是下午2:00到4:00。不管我做什么,我的精神都很差。这就回到了之前提到的有效办法——打盹。

休息一下。不管你效率有多高,工作一定时间之后,人还是会疲劳。有时候,虽然眼睛还盯着屏幕,注意力却不在手头的事情上了。这时,起来走一走,或者休息五分钟,让自己喘口气,以便继续专心工作

利用引导性问题。问问题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能够激起大脑中负责逻辑的部分,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比方说:做这件事情值得吗?我该把精力放在什么地方?

给自己的任务设个期限。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估计一下大概需要花多长时间,然后尽量在期限之前完成。给自己一点压力,能够提高做事的效率。

冥想。冥想是一种让大脑“归零”的活动。不管你的“段位”有多高,冥想都能帮助你暂时放空一会儿,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记录自己的活动。你可以尝试一下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一天下来,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每天在什么活动上浪费了时间。你可以用TOGGL,或者应用Eternity记录自己的活动。

环境中的干扰

如果我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某个具体的任务上,我们就跟乌鸦没什么两样——四处张望,寻找些“亮闪闪”的东西,让自己不那么无聊;看似很忙,实则什么都没有做。

在安静的环境下工作。如果可以的话,离开自己的办公室工作,哪怕一两个小时也好。与其在拥挤的办公室里,被同事包围,不如找个安静的小角落专心工作。如果大家没看到你,他们找你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化繁为简。看看自己的家/工作环境的整洁况,把垃圾清理掉。只要是没有用的东西,会影响自己专注程度的件都应该清理掉。

整理。设两个工作区域。每天都需要用的东西放在主要工作区域,每周/每月只用一次的物件放在次要工作区域(比如书籍、打印机、相片、订书机等)

用完放回原位。每个物件都应有固定摆放的位置。每次用完,都放回原位。听起来简单,但是作用很明显:你周围的环境会井井有条,东西也不会找不着。

电子设备干扰

我们浪费在电子设备上的时间最多,而来自电子设备的干扰还无处不在。

清理电脑中的文件。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用电脑,最好将文件分门别类整理好。文件数量越少越好。如果一周、两周都用不上的文件,最好删除或者放到硬盘里。

清理自己的手机。如果某个手机应用对实现自己的目标毫无帮助,立刻删掉。因为留着也是浪费时间,还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主桌面上只放自己每天都要用的应用,将其他应用放到第二和第三页去,增加打开这些应用的难度。

将手机放到视线之外。只要在工作期间,就将手机放在自己够不到的地方。如果有必要,把数据连接也关掉,这样就不会受人打扰。

调整手机显示的消息通知。最好关闭锁屏界面的消息通知,这样会减少自己在工作时受到的打扰。很多人的专注态被打断,就是因为手机屏幕亮了,显示有新信息。你可以保留来电显示,考虑关掉社交媒体应用和电子邮件通知。

下线。只要你下线,就没有什么能消息通知,电话短信来打断工作了。

利用软件和浏览器扩展程序,限制自己上网。你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一些软件,让自己无法打开分散注意力的网站,比如SelfControl (如果你用Macbook)或者 Cold Turkey (Windows系统)。你也可以使用StayFocusd或者 Gofuckingwork这类扩展程序来限制自己登陆某些网站。

制定自己查看邮箱的时间。要完全不看邮箱,不上社交媒体是很困难的。大多数工作也要求你定期看邮箱,也可能需要联系他人。我的建议是,自己定下规矩,每天只有固定时段查看社交媒体和邮箱。而且一有邮件,尽快处理掉,这样就不用花时间读第二遍,也不用一直牵挂着,导致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浪费时间了。

不在社交媒体上浪费时间。在刚开始工作的一两个小时内,最好不要打开社交媒体应用,减少来自外部的刺激,以便自己在一天的开始就能全神贯注,这样一天下来,你的专注水平会高很多。

社交干扰

虽然减少社交干扰很困难,我们可能无能为力。但还是有好几个减少社交干扰的措施。

让别人知道你的工作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习惯。所以,花一点时间,让自己的家人和同事了解自己的工作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只要你事先礼貌地请求,其他人通常会尊重你的习惯。

戴耳机。听音乐对于进入和保持专心态是非常有帮助的方法。如果你不喜欢听音乐,你可以只戴耳机。这样周围的人一般会觉得你不希望受到打扰。

如果有人打断你,就说:“我现在很专心,等我完成了手头的事情,再来找你。”或者你就直接尖叫,这样下次他们打断你工作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将自己的时间分成大块。我上一份工作的公司,同事之间有一份共享时间表,我会设两三个时间段,工作内容是开会,但对象只有我自己。这样,同事看到了,就会以为我很忙。不过,自己跟自己开会,更是要认真对待。

对开会说不。如果某个会议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不会制定日程,也没有会议内容的细节,就尽量不参加。在开会之前,我通常会问这个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期待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然后请求到了与我的专业有关的方面,再参加会议。当然不是每次都可以任性不参加,但是如果真的没必要参加,其他人确定你无需参加的话,你就节省了时间,可以做其他事情。

把好几个会议排在相邻的时间段。如果一天开好几个会,每两小时开一个,你能专心做事的时间零零散散,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可以的话,提出把会议安排在相邻的时间段。这样,一天中还会有大段的时间可以专心做事。

关键在于

控制自己身上和身边的干扰源只是一方面,你还需要关注的是,每次专注态被打破,自己要付出多少代价。因为每次你的注意力被分散,重新集中注意力可能是很困难的,有时花几分钟,有时甚至要半小时,才能回到专心的状态。

因此,尽可能排除干扰源,增加自己处于专心状态的时间。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你的效率

  • 本文翻译自 Medium.com。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4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