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好友晓东,创业失败了。
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创业,看他萎靡不振的样子,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
毕业时,他没有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是投身房产销售。他说,“我需要尽早完成原始的成本积累,迎接更大的挑战”。
晓东果然没有辜负自己,在当销售的两年里迅速上手,半年前已经拥有30万存款。但前几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说他创业失败,身家清零了。
原来,他所租住的小区旁边有一条小吃街,不说人山人海,但各个摊贩的生意都十分火爆,他心念一动,觉得他也可以试试,于是找来熟人,购齐了小吃摊的各项用品每天晚上下班之后就开始了摆摊生活。
一开始收入还可以,两周之后,客人数量开始固定。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在亏本。第一个月,他觉得有点收入了,没有仔细核查盈亏,第二个月,第三个月...越亏越多,最后终于发现自己没有资金维持他的小吃摊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充斥着太多“人云亦云”,也有着太多的“标准生活”。
晓东的失败经历,正是由于他盲目地跟随别人的成功“套路”,没有系统地了解这个行业,没有任何的盈利概念,也没想过怎么和别人竞争,不懂如何选店、如何分配小吃分量、如何打造自己的口碑...他只想着,别人都说这么好,那一定不会差。
以前一个新闻,讲述重庆的四个大学生,合伙在学校门口开了一家咖啡店。
他们轮流值班,有一套完善的应聘及调休制度;他们店内的出品不说特别好喝,但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们会定期发布优惠活动,也会邀请各行业的学长学姐回来举行交流会以活跃店内气氛。这家咖啡厅,让他们每个月的净盈利达到5万。
在整篇新闻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男孩说:“我们也不是天生就会开店的,现在我们也仍然在摸索。从一开始就是小心谨慎,我们四个理工科男生为了开这家咖啡店,每天泡在图书馆学习了一年才开始上手。”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很火,是说一个女白领在生孩子之后突然辞职,放弃了1.5万的年薪,放弃了光鲜亮丽的白领工作,开始了收废品的生活。
很多人不理解她,但她坚持转行,做了很深入的调查,发现只要改善现有的收废品方式,更加细致地分门别类,甚至再结合她的专业,这个职业会是一个很好做的职业。
记者去查访时,她正在收废品,但是仍然画着精致的妆,带着开心的笑容接受访问。她有一头热盲目冲进新行业,也没有因为周围反对的声音而停下来。
想要成功地做成一件事,靠着一腔热情和肤浅的了解去做,往往得不到好结果。真正成功的人,在想做的这件事上,一定有过足够深刻的思考和全面的了解,最后做起事来才事半功倍。
从众心理是人之常情。
就像直播兴起时,很多人会去尝试做主播;新媒体活跃时,很多人会去写文投稿;看到小吃店很火热,就觉得自己去开一家说不定会很不错。
这些都属于积极的心理范围,是自己从事一份新工作时的原始动力。每个人对成功都会有一定的渴望,面对这些情绪时,我们没有必要去妄自菲薄,去压抑它们。
但我们也时刻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很多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在看到这些“好”时,有些人怀着一腔热情盲目去做,最后撞得头破血流;有些人却没有盲目从众,而是利用自己的原始热情,深入了解后开始行动,在探索中获得成功。
《魏书》中提到:“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那么如何避免由于从众心理导致创业失败呢?
1、认清自己的兴趣
创业前,从项目是什么、怎么做,再到具体的定位、实施,都需要进行耐心的学习和了解。而对这一切最好的支撑就是兴趣。如果你是接触一个你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行业,那就要更加谨慎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想了解它,是否会把它作为陪伴你往后几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一个“朋友”。
2、明确自己的定位
就像性格决定命运一样,定位也决定了你的项目走向。女网友因为嫌弃与男性共用器材,就自己开了一家专门为女性服务的健身房,并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健身营销战略。清晰的定位和相应的战略很快为她带来了盈利,而她在成功之后也没有松懈,依旧保证健身房的设施完备和服务质量,生意自然也是越做越好了。
3、系统学习后再做开始
创业与从事新行业一样,都是需要通过对此专业经过深入学习后得到的。为了让创业的损失减到最低,可以尽量在正式开始之前先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系统学习后的产物更容易给顾客“物超所值,货真价实”的感觉。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请学会摒弃盲目从众心理,静下心来思考。这些思考所用的时间不会浪费,它会教你辨别有希望的线索,认识新事物的潜在意义。
- 文 / 晴澐
- 来源 / 世界经理人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