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被拉开的,关键就在这一点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为什么即使是出身于同一个社会层次,在同一个学校读书,一起在单位入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的距离也会拉得越来越大,有的人浑浑噩噩,有的人则不断走向成功。

对于这个问题,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异,相信能力天生的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裹足不前,而认为能力可由后天努力培养的成长型思维的人,则会不断突破,寻求更多成长机会。

这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连续10年都高居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累计印量超过180万册。2017年9月,作者凭对“成长型思维”的突破性研究,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但这并不是我介绍这本书主要理由,它的最大意义在于:思维模式是我们行为的底层代码决定着我们的心态和行为模式,引导着发展方向。但它看不见摸不着,也很难让人觉察,很多时候属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态,而这本书就象一本诊断和行为指南,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去反思、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积极的改变。

01

固定型思维信奉先天注定,成长型思维相信后天努力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作者把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么什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什么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由天生的智力所决定,一成不变;而成长型思维则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培养,发展前景有无限可能。

思维模式就象植入心中的一粒种子,慢慢地发芽、生长,最后成为影响我们人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很容易把所有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自己能力价值的直接标尺,会因为小小的失败就自我怀疑和否定,而为了避免失败,甚至会拒绝很多机会。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习惯于就事论事,他追求的是个人能力的提高,会坦然面对挑战和失败,越战越勇。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和职中比比皆是。

比如我们初中毕业时,班主任鼓动成绩好的女生都报考中专,因为她认为女生不象男生那么聪明,读高中成绩都会变差,很难考上理想的大学。持固定型思维的同学很容易认可老师给女生贴的这个标签,最终选择读中专,多年后才发现第一学历太低让自己失去了很多机会。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却对老师的观念毫不在意,“谁能证明男生一定比女生聪明,谁能保证聪明就一定成绩好,即使别人真比我聪明,我努力一些不就可以了吗?”仍然选择读高中,最后多数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又比如在职场上,同样是因为工作出现差错,被领导批评。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对领导的话耿耿于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心里给自己贴上“我不行”的标签;以后再遇到把事情考砸时,就把一切都归于“我这人就是能力不行。”,而不是主动去改进;甚至有时获得有一定挑战性的提拔机会时,也会因为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而想办法放弃。

成长型思维的人作法完全不一样,他不会因为某件具体的事或外界的评价就给自己贴标签,而是对事情复盘,反省流程有哪些问题,自己能力还有哪些欠缺,需要如何改进;会积极主动地向领导争取更多的机会,在实战中不断精进自己;而挑战越大,他越兴奋。正是这样积极主动的进取,让他能够不断突破能力舒适圈,在成长道路上突飞猛进,拉开与其他人的差距。

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得我们对很多事情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悄悄地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引导我们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02

固定型思维鄙视努力,成长型思维崇尚事在人为

网络上有一个很热门的话题问: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喜欢别人夸自己聪明,而不是“努力”,这个问题真是很扎心。

记得读书时有个同学下了课就疯了似的玩,就好象他的好成绩从来都是轻而易举,手到擒来。人家聪明呗,同学们这么夸,他也很得意。一直到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意外暴露了真相,他姐姐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提到弟弟刻苦学习,说每天下晚自习后,在家都是学习到两三点才休息。原来他只是假装不努力。

为什么人们会鄙视努力,甚至以努力为耻呢?这种心理就是固定型思维在作祟。在抱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看来,只有笨的人才需要努力,聪明的人就应该得毫不费力。这种思维在咱们中国文字中的一些成语也有体现,比如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本来呢,咱们古人创造这些成语本意是用来说明努力就能带来改变,就能获得收获,但在成语中偏偏努力和笨都成双入对地出现,就给大家造成这样的错觉,只有笨、没有天生能力的人才需要努力,聪明的人靠天赋就能赢得世界。

而把一切归于能力天生,鄙视努力,更是给固定型思维的人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推托失败责任的万能口:我这次没成功,只是没有努力呀。如果努力了,却还是失败,在他看来,无异于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笨蛋,他潜意识中不想让这种情况发生。努力会让他无法再找借口,所以即使一直卯足了在偷偷努力,他也不想让别人看见。

固定型思维就这样把自己的发展关在了天生能力限定发展边界的笼子里,而相信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成长型思维的人则给自己开拓出一个没有边际的广阔天地。

他们认同每个人的天赋有所差异,但他们更崇尚努力,会全力以赴投入自己所追求的事情。科比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球员,曾经带领球队先后夺取5座总冠军,甚至有人将与他乔丹相提并论。但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会如此成功时,科比反问:“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见过每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有着顶级天赋的科比依然能每天凌晨四点开始练球,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除了对努力的认同有差异外,成长型思维的人更懂得努力的正确姿势。他们不会简单地把努力等同于多花费时间,而是想办法、讲策略,用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获得更大的收益

就比如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学生,在遭遇一次失败的考试后,他不是一头扎进书里面死记硬背,而是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找到自己理解得不到位的知识点,针对性地重点突破。通过做曾经错过的题,刷模拟试卷,寻找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向考得好的同学取经,不断巩固对于知识的掌握。

简而言之,固定思维模式限制我们的成就边界,让我们不屑于努力,在学习中也不讲究策略;而成长型的思维则相信努力一切都有可能,会把精力聚焦在改变结果的事情上,会积极尝试不同的方式,并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经验。

03

固定思维模式:成功与失败,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成长思维模式:成功与失败,都是契机和动力

思维模式不同改决定了我们对于成功和失败的看法,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将成或败作为衡量自己能力价值标准,唯有成功能够给他带来自我肯定,认为自己聪明、天生就应该成功;一旦失败就会彻底否定自己,他们恐惧失败,甚至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就一蹶不振。

成长型思维的人看法截然不同。他们把成功当作对自己现有能力的肯定,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努力,会越来越高;而对于失败,他们更着重于探索失败的原因,即想办法避免失败再次发生。

看法的不同,使得他们面对成功或失败的心态和行为完全不一样。

对于成功,固定思维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保持这个态,他们的兴趣都集中在能够立马证明自己很聪明的事情上,而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永远呆在自己的能力舒适区内;而事情一旦超出他们的能力边界,可能失败时,他立马就丧失了兴趣。就象职上有的人执着于做自己被证明擅长的事,而不愿意去尝试新技术、新方法,一年经验用三年,最后终究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把成功视为自己现有能力范围的证明,相信自己越来越聪明。他们会不断走出原来的舒适区,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能力的知识;他们也会主动寻求挑战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在挑战中学习成功,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范围。

作者在书中讲了演员克里斯托弗-里夫的经历。他不慎从马背上摔下,脖子摔断,脊柱和大脑间的联系被切断,颈部以下全部瘫痪。专业的医生都给他说,事实无法改变,他只能接受这样的命运。如果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可能就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命,躺在床上度过余生但克里斯托弗-里夫却不甘心,他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改变。他开始了康复训练计划,采用各种手段,而他的尝试甚至一度被医生认为是心理出了问题。但奇迹出现了,5年后,他居然能够活动了。这不仅改变了他自己余生的生活质量,甚至改变了医学界对于神经系统认知及恢复的看法,为医学研究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失败对于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更是完全不一样。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在微博上写下这么一句话:你事情做不好,都不是因为,你不好。这句话引起很多人的讨论和共鸣。

归因还是归罪,正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人的根本区别。对于固定型思维的人来说,失败是“罪”,是“我不行”,而对于成长型思维的人而言,仅仅只是需要查找原因并改进而已。“归因而不归罪的成长型思维的人,形成了一个抽象的“内聚性自我”,可在挫败感中幸存。没形成内聚性自我的人,每次挫败,都让他们觉得“我”被杀死了。”武志红对于这两种心态的解读精准地描述了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

有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失败在他那里,从一种行为转变为一种身份,变成了自我的彻底否定。他们要重新恢复自信,只能找比自己差的人或是找别人做为口。如果接连遭遇挫折,他们就会破罐子破摔,认为天生能力不行,而放弃任何通过行动解决问题的努力。

成长型思维的人把失败当作学习的机会,他们会归因,会找到导致失败的原因,并且针对具体的问题去解决,而不是沉浸在无谓的挫败情绪里。他们不会因为失败而给自己贴标签,更不会否定自己,失败反而成为促使他们取得更大成功的契机和动力。

04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养成

信念是通往幸福或痛苦的关键,思维模式对于我们的发展如此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呢?书中提出了观察-接受-取名-教育四步法。

其实,思维模式不是天生的,它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和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在一个人身上也并不是泾渭分明,即使是成长型思维的人,在遇到某些事情或在某种特殊的情境下,也可能会用固定型思维来看问题。不管现在你是哪种,都是正常的,是应该被接受的。而接受我们现有的思维模式是我们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第一步,而且我们要相信,思维模式是可以转变的。

第二步,就是观察,要通过观察找到激发这种思维模式的原因,看看在什么情况下,会让你被固定型思维所左右。

很多人固定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受从小父母或老师对于他们的夸奖影响,他们总是习惯于夸奖孩子聪明或天赋,而不是努力,似乎在他们眼中,天生的能力才具备价值。这也使得很多人从小就习惯于展示自己的智力和天赋,最后形成了潜意识,成功都是因为自己聪明,而失败就意味着自己很笨,他们对于自己曾经付出的努力去视而不见。

书中提到的第三步是取名字,就是给你的固定型思维这一面人格取个名字,把他当作你的一个朋友。这个听起来有点奇怪,是吧。在我看来,作者是通过这种形式让你从自身抽离出来,以看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去认识你身上固定型思维的一面,这样相对于批判自身,能够更为客观,也被心理接受。比如作为管理者的你可以说:当我陷入困境时,我的马克就出现了,他让我变得对每个员工都苛刻,挑剔,认为他们都是笨蛋,而不是提供资源去帮助他们。

教育则是当你想用成长型思维去解决问题,而固定型思维模式却不合时宜地冒出来时,你要和它对话,告诉它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实际是一个不断自省的过程。唯有不断自省,我们才能打开我们的心智,让理性主导我们的心态和行为

作者在《终生成长》一书中,用了近27万字来阐述这两种思维模式,说了那么多,其实成长型思维的核心就是“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成长,相信自己有无穷潜力,相信自己能创造无限可能,而要把这种信念变为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努力。

不要在该选择奋斗的年龄选择放弃,愿我们都能重拾对自己的信心,不断进取,过上我们想要过的生活,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9 +1
红尘笑笑生

红尘笑笑生(公众号:红尘笑笑生,ID:hcxxs8),摸爬滚打18年,专注分享职场干货和个人成长,助你笑傲人生;如需转载,请微信(632970)联系

复制成功
行为模式  复盘  思维  能力  价值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