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核心商业模式:商学院自己的商业模式为何如此落后?

与好友聊天,朋友提到现在传统商学院不好做,招生越来越难,招生方向也早就从面对企业创始人,合伙人等,转向HR等。但生意依然每况愈下。稳定出现的现象值得思考,商业运作的规律必然包含在其中。

生活中,我们明明看见互联网知识付费在兴起,说明大家对知识需求规模庞大,不可能没有大量潜在学员存在。原因只可能是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合约安排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本便宜的商学院课程相对价格变贵了。

一、线下课程,单门课程分开计价淘汰多门课程合并计价

先从线下课程说起,从最早在高校商学院开始的MBA课程,到长江中欧的系列课程,均以多门课程打包为计价单位;再到助更多互联网技术出现的混沌大学,高维讲堂等形式,以单独一门课程独立供应市场。大家能否猜到那种形式更有未来?

为何会有打包课程合并计价的行为选择?曾经的欧美商学院所面临的局限是媒介单向传递,为每门课单独下单,支付,预定集单,排课供应的交易费用高不可攀,打包课程合并计价,可以节省大量双向沟通的代价。这是当时所处局限下最便宜的选择。(简称:合并课程计价,节省双向沟通费用

另一方面,合并课程计价,明显容易吃大锅饭。在单个教授的贡献评价与收入分配上很难处理。(简称:评价和分配的交易费用)商业模式选择,总是在不同交易费用的升降变化中做考虑,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并成为优胜者。

从当时清一色的选择合并课程计价来看,属于外部局限的“双向沟通费用”的节省,要远大于属于内部人事局限的“内部评价与收益分配的交易费用”的增加。人事局限总可以找到独到的合约设计予以降低。外部局限却需要制度技术的变迁来改善

时过境迁,包括中国商学院在内的所有商学院,伴随着既懂大要,又懂关键合约细节知识的创始人的离去,一并消失的还有当初面临局限处理时的所有关键知识。因为这样的知识通常很难一般化的代代传承,而使得商学院自身的商业模式也面临被创新所淘汰,所颠覆的危险。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独立课程单独下单,支付,预定集单,排课供应的双向沟通费用已经大大降低,原本合并计价所节省的交易费用,不再显著。相反,合并课程计价的“内部评价和收益分配的交易费用”却不见减少,反而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这个矛盾变得日益突出,从长江商业学院的优质教授不断流失可见一斑。交易费用的升降已然发生逆转,创新的商业课程供应必然开始大量涌现。从合并课程计价必然转向独立课程计价,以进一步减低内部评价和分配收益的交易费用,最终让利给消费者

混沌研习社率先依托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独立课程计价。也由于课程评价收入分配的清晰,早期不断的有优秀的师资资源涌入。由于知识是共用品,会多容纳一个席位,就多赚一个席位的钱。可惜竞争之下没有白来的便宜可占,定价的死板势必露出两方面的破绽:1,共用品在有限的成本投入之下,必然多收很多收入。容易快速吸引竞争者入局,在定价技术上想出办法,使之调整到没有白得的便宜的程度;2,没有第一步,自己封堵竞争入局的裂缝的动作,却为进一步增加单次课程的收入,而增加场地以扩大会场人数-----这一步特别夸张的把用户的“互动的代价”暴露出来,使得供应的质量出现大幅拉低-----不要贪图再弄个导师小圆桌获得额外收入的那点小利,利用用户互动代价的上升原则上可以无限次的赚取小利----这是将本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形成竞争壁垒的好处,变为赚取短暂的一次性收入的笨办法。

高维学堂,在发展独立课程计价的基础上,在定价技术上想办法。通过设定总价,伴随报名集单人数的增减,平摊学费,使得每增加一人,每个人在边际上所增加的互动的代价,都得到费用降低的补偿,从而使得整盘生意的商业模式偏离经济效率最优点最小。这正对应前面定价死板露出的破绽。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独立课程计价与评价,充分交由市场投票处理,收益分配清晰可见,大大降低内部评价与人为核定收入分配的成本问题。商业模式运作的交易费用持续不断的降低,才为定价技术---价格松动,创造了活动空间。商业竞争,价格是把大杀器,一般价格不能随便乱动,价格是包含所有资源要素不低于机会成本的回报,轻易变动,容易杀敌800,自损1000。更加值得一提的还有,定价技术带来的改变,成为最为有力的营销武器,先集单而后排产供应,使得整盘生意,快速进入产销平衡。随着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新一代的商学院的商业模式正在快速形成良性循环。

二、三大关键交易费用拉长放大,看品类空间的升降变化

合并课程计价的双向沟通费用”伴随技术的创新,急剧降低,“内部评价与收益分配的费用”成为关键控制因素。于是围绕降低“评价与收益分配的费用”展开创新的合约安排成为关键,伴随而来的商业演变是合并课程计价走向独立课程计价。

伴随定价技术进一步的探索,线下扩大学员,“互动的代价”开始出现,我们拉长看,从30人到300人,再到三千人,三万人,互动的代价急速攀升;进一步拉伸到极限,面对无线人数时,就是知识付费的线上课程。

有“互动的代价”的竞争保护,线下课程不会因为线上知识付费的勃兴而衰落。而又因为线下课程定价技术的完善,边际上每增加一人所带来互动代价的上升,都被均摊费用的降低所补偿(局部),最终在代价的上升与费用的降低的相等处停下来,并且找到最佳的人数安排。

传播心商业模式,添加作者:jieye37 ,备注:参与传播)

  • 图片:全景视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