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雾满拦江
(01)
刚刚看完电影《吹哨人》。
看完我哭了。
导演为了偷情,也是拼了。
总之我脑壳里晃动的东西,跟这部电影的主题一点不搭界。
(02)
看到这部片,我想到的是“人生的破窗法则”。
大意是,你把辆好车放在路边,放上两天,回来一看,嘿,车还是好端端的。没人砸也没人碰,让你感觉这座城市的人真的好暧。
——可如果,你把辆窗子破损的车,放在路边。两天后回来一看,嘿,你这辆车,能搬走的全被人搬走了,不能搬的差不多也砸碎了,还剩车的底盘在。但如果你晚回来两天,恐怕连底盘都被人卖破烂了。
为什么?为什么好车就没人碰,窗子受损的车却被人弄成这样?
这就是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说,人心对于完美的事物,如果下手破坏的话,就会有种负罪感——但如果,你这个事物不完美,大家都在踩,我也踩两脚,这个没有丝毫心理愧疚。所以好车放在路边,安全系数就略高一点点,但窗子受损的车,就易于引发人心中的破坏欲望。
此外,破窗效应还会带来一种社会现象:
比如,在一座城市里,有个人捧着一堆钱走路,不小心摔一跤,手中的钱哗啦啦飞得满天都是。
好多路人冲过来,满世界捡钱。捡起来后,第一个人把钱交还失主,后续者也全都这样做了,失主收回钱一清点,嘿,一分也没少。
——还是在这座城市里,还是在这条街道上,一辆运送桔子的货车,因为没有包装好,就听轰的一声,满车的桔子撒落下来。好多路人冲过来,满世界捡桔子。捡起来后,第一个人扛着桔子回家了,后续者也全都这样做了,货主急得大喊大叫,可也没办法,眼看着满车的桔子倾刻间被抢光了。
不是这个地区的人,只爱桔子不爱钱,见桔子就哄抢,见钱就归还。而是事件中的第一个人的行为,起到极大程度的示范效应。如果第一个人归还,后续者归还的概率在70以上。如果第一个人哄抢而不归还,事件演变成哄抢的概率,同样也不低于70%。
这是破窗效应,在社会层级的表现。
——在个人身上,破窗效应就更明显。
(03)
人生的破窗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学课上。
数学是个环环相扣的高密度逻辑体系,你上课时认真听,听得明明白白。不小心笔掉地下,你弯腰捡起来,再抬头,哎呀妈,已经一句也听不懂了。
听不懂咋办呢?
有些人干脆就放弃了。
——这个就是人生的破窗法则。
因为一点点小破事儿,有些人放弃了努力,放弃了成长。从此昏昏噩噩,如同行尸走肉,内心充满焦灼却缺乏振作的勇气。
有些人迷茫,有些人困惑,还有些人无缘无故瞎焦虑,其实他们自己心里明镜一样,都知道自己正处于颓怠状态之中,必须要振作起来,重整自己的人生。但因为一开始他们没有这样做,这就好比他们的车子窗户破了,结果引来更多的麻烦,让他们的人生越来越破越来越烂,终至不可收拾。
影片《吹哨人》的男女主角,也是卷入了这么一起人生破窗事件。
(04)
影片的男主角由雷佳音饰演,女主角由汤唯担纲。
两人扮演一对因为业务关系在海外相遇的旧日情侣,分手多年,各自有了家庭、此时相遇,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干柴在堆积,烈火在燃烧。两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开启了偷情模式。
这个偷情,算是两人的破窗效应开始,有了人生污点了。
有了污点,应该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破窗效应摆在这儿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远比当事人的内心愿望更强势,总之两人都有点HOLD不住的意思。
可是忽然之间,正快乐偷情的男主角发现,他们公司正与中国一家公司合作的项目,有可能让国内的一座城市陷入到灭顶之灾。
当时男主角就惊呆了,还让不让人好好偷情了?
如果不理会,继续偷自己的情,坐视国内同胞陷入到灭顶之灾,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可如果,勇敢的站出来,担当吹哨人——就是举报企业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那后果同样也会失控,会让自己的偷情,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
当然,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毅然决然的暂缓偷情,冒着巨大的危险揭发一起跨国阴谋,维护祖国和民众的利益,这样这部电影才有得拍。如果他们俩不管这闲事,继续专注偷情……就没这部电影了。
唉,偷一个人真的好难。
(05)
量子力学有个著名的实验:观测会导致波函数塌缩。
这个实验更多的是隐寓我们的人生,当我们陷入人生破窗法则,因为最初的怠惰而导致的持续乏力,最终让我们陷入到有心无力的越来越不堪之中。这样的人生,就如同一个不确定的波函数,未被我们自身测量,我们活在世上,却没有一点存在感,形同于没活过。
只有当我们将目光倾注于自身成长,观测自我时,我们的人生才会哗的一声亮起来,才会确定下来,就如同《吹哨人》影片中的男女主角,原本是动物般低智状态的苟活,突然间大放异彩,终于让他们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角。
当然,《吹哨人》影片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影片还是充满正能量的,鼓励我们嗨起来,操起切菜刀,和黑恶势力对砍。砍还是不砍,这事其实不急,毕竟我们都是庸庸者流,这辈子遇到惊天动地大事件的概率,似乎并不高。但我们却时时刻刻与自我在一起,如果我们的人生,只是像影片男女主角的开头部分,只有一些鸡飞狗跳的小龌龊,只有一些依应环境的条件反射,这样不堪的人生,一定不是我们自己,一定是我们陷入到人生的破窗效应之中,一步步的让我们的生命失去质感。这样的生命,哪怕活上八百年,也不过是同一天过上24万遍。我们要活起来,要如同影片主人公那样,勇敢的突破破窗效应,勇敢的做自己人生的甲方。人生下半场,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敢不敢的真实的活一次,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的挑战。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