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985名校硕士毕业,工作五年,跳槽了多次,换了几个行业(从互联网到房地产到猎头到金融)、几份工作(从市场到产品到运营到销售)但都没有做得很好。今年市场上工作不太好找,M面试了几次都不成功,他自己也反思,每项工作时间都不长,年资浅,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干,什么也不是很强。 缺乏积累。
一、这个市场上什么样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
这是选择工作时开始要先想清楚的。
很多人觉得,这不是显而易见吗?
谁不想有能力,谁不想做有价值的事?只是没有办法而已,这是正确的废话。
其实在职场上大多数时候普通人选择即使有限,也不是没有选择。
在职场起步初期,很多人是一样的,被命运(糊里糊涂)做了一份工作,就无奈地做下来了,实际上即使在任何一种大小环境中,都面临很多可能。
比如在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一个工作上都会有更有价值的部分。如果我们简单粗暴用平均薪酬水平代表市场认可价值吧。
比如不同时期,行业的价值不同。
同行业,不同公司的价值不同。
同公司内,不同岗位的价值不同。
同岗位,综合能力体现价值不同。
我们要尽可能考虑怎么接近价值高的工作。
一种选择是降维,选择相对高价值的行业,高价值的岗位从初级甚至边缘做起,很多高层从助理、销售做起就是这样的。
一种选择是升维,选择自己能力最强的工作,能力范围最可能达到的组织,最能体现自己能力的行业,很多专业性强的工作,往往从硕、博士就开始积累了。
但无论哪一种选择,能力内核才是我们真正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己做主,可以提升的因素。
同样,现在不同的工作都是复合型的,不同工作要求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样的,那选择什么样的能力去提升,就要不断观察外部环境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有意识地去提升市场价值高,护城河深的能力。
M选的行业其实都不错,他大学自己又是学贸易的,就是因为选择太多,根本缺乏对每个行业,每家公司核心岗位和能力的思考,没有训练出核心竞争力。
因为任何能力都需要训练的,一个人练习的机会多少决定了他以后熟练程度,从而影响甚至决定了职业价值。
事实上,真的很少人在同样的工作放在眼前时做出选择时这么考虑,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很少有人放大尺度去考虑,我现在的选择,我做的事,怎么做才能有利于自己长远的市场价值的提升。
二、现在做得越好,将来选择越多
如果没有太多超越他人的资源,绝大多数人职场起步差距并不大,一般大学同学工作起薪都大致透明,在网上晒初级职位薪水的大有人在,初级职位的争论其实真不值多花精力,普通人三瓜两枣的差异实在有限的很。
但只要过四五年,差距就逐渐拉开了。
这个差距不仅在薪水上,还在选择项上。
这特别体现在工作四五年后,尤其比较积极、原先条件还不错的人,跳过几次槽,转一圈会发现,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时候又简历又跳花了,年龄也没什么优势了,特别迷茫。
M就是这个阶段。名牌大学毕业,以往的工作都是在好公司,薪水都高于同龄人的,但现在发现,已经慢慢没有优势了。
仔细看这其中很多人是干一行怨一行,讨厌当下的工作,总想找到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事,可是,擅长在于练习,练习嘛都是很令人讨厌很枯燥的。
所以,想以后做你喜欢的事,先要把手头的事做得擅长。
有了资本才可以谈选择。事实上,只有当一项工作不断突破进阶,才能把眼界打开,选择项才会更多。而积累不够,只能停在一个较低层上选择,选项自然有限。
工作中有必要积累把工作做深入的能力。
三、不要孤立的努力,而要联接到更大的系统中
我们看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传记就会发现,除了有时代大运、自我努力,他们都有贵人相助。
但是普通人在职场上经常忽略与他人的关系。
极端的:
有人埋头干活,独善其身,连公司大会都懒得参加;
有人四处结交,交际倒是活跃,但工作成果差强人意,让人觉得极不靠谱。
常见的是交际狭窄,存在感不强。
M属于比较注重自己隐私的,按他的说法性格很低调,不想借助公司的名气,在领英上都没更新过简历,现在的工作、职位都含糊地标着XX著名公司,客户经理。
这让我很无语。除非自己牛到成为国民人物,平台以你为荣,普通人借助平台的力量是非常正常的,这是你的资源。
工作是要自己做的,但工作都是与他人有关的。
光是自我努力的人往往成就一般,只有能联接他人,调动系统才能将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出来。
工作中有必要积累人脉和调动系统资源的能力。
工作能力是积累而来。能力往往是复合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专业技能,有通用能力,值得我们终身提升。但积累不是光靠时间就能堆砌而来,每个人时间精力有限,需要进行思考和选择,也需要实践和检验。
感谢阅读。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