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润
因为平常很忙,和他们交流也比较少,所以我很珍惜这一小段来之不易的时间。
公司几位年轻的小朋友,问了我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如何看待“生死”?
因为疫情期间,有太多企业倒下。其中也有一些他们很喜欢的公司和产品。
我想这个问题不仅对他们有帮助,对其他年轻人,对你,对一些创业者管理者都有启发。
— 1 —
我经常觉得,他们太年轻了。
年轻到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阅历,去搭建对于商业世界的认知框架,完善对于商业世界的本质理解。
有机会的时候,就要给这些小朋友“补补课”。
而理解“生死”,一定是一门必修课。
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欣喜“生”的萌芽、开花和结果,却害怕“死”的枯萎、凋零和败落。
他们期待的是烟火绽放时的璀璨,却担心烟火消逝后的凄清。
所以他们也常常无法接受,人为什么会老去,企业为什么会衰落。
这也是为什么,人总想着要长生不死,企业总想着要基业长青。
这种对“生”的执念,也有着另一个名字:“永恒”。
所以我们会说“海枯石烂”,会说“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会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但是世界的另一番样貌,却是“沧海桑田”,却是“斗转星移”,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世界不仅有生,还会有死。生生死死,生死不息。
“生死”在商业世界里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周期”。
— 2 —
明白“生死”,理解“周期”,意味着什么?
我说,意味着你们可以少一些恐惧,多一些豁达;少一些惶恐,多一些淡定。
因为时常有人和我说,自己喜欢的这家产品没了,欣赏的那家公司倒了,非常难过,不知道怎么面对。
说实话,我也不太知道该怎么回复。
因为自己是一名商业顾问,来找我的企业,大多是要治病,甚至救命。见惯了生死,觉得这是一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前些年的时候,搞微博、团购、网盘的产品和公司也很多,最后也死了一大堆,只剩下现在我们知道的几家。
就连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也放弃过上百种产品,比如我们熟悉的Google+、Google Reader……
所以,生死真的很正常。
但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也许没见过、没经历过,又寄托了自己很多的时间和情感,一时难以接受。
想了一想,可能我最后只能这样安慰:
不要难过。这是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生死是自然规律。
他们的“死”,能让被占据的资源重新有效分配。又或者是,他们要用一场战役的失败,换取一场战争的胜利。
这是用“死”,寻求“生”。默默祝福吧。
有时,还有人会和我说,经济遇到挑战,特别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说,你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吗?
你知道要关注现金流,你知道要砍掉不赚钱的长尾业务,你知道要收缩投资,你知道要重视客户……这些你都知道。
你真正不知道的、害怕的,是你还不理解的“经济周期”。觉得它会毁天灭地。
如果你真的理解,你就知道周期一定会来,也一定会走。不会因为春天轻易欢呼雀跃,也不会因为冬天过分黯然神伤。
真的理解“周期”,你就会看淡生死,只是默默经历四季,穿越周期,不再害怕了。
— 3 —
所以,我希望公司这些年轻人们明白“生死”和“周期”的意义,这不过是商业世界的大海中起起落落的浪花而已。
我和他们说,明白这一点,对你们特别重要。
因为你们未来精彩的人生里,会目睹,甚至经历很多“生死”。
在这个流动变化的时代,你们的生命周期会覆盖绝大多数企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你们可能不会永远待在一家公司,不会永远干一份同样的工作。
这些变化,有的是你主动选择,有的是你被动接受。
但无论如何,当你们能理解和接受“生死”时,在每一段旅途的终点,每一段关系的结束时,能更坦然接受离开和告别。
也许有一天,你们还独当一面,自己创业了,你们更要明白“生死”和“周期”。
因为你会发现,如果想要完成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周期,只死一回是不够的,你可能要死八百遍,才能走到心中那个遥远的彼岸。
— 4 —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在庆祝新生。
但是这个世界上,每天也有人在庆祝死去。
因为死去,就是新生。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当你们明白“红白皆喜事,生死有周期”时,也就更能理解和参与这个美妙的商业世界。
对于那些还在坚持的公司来说,这是一种接受,也是一个鼓励,更是一份祝福。
在现在艰难的时刻,有这样的心态,也许能更好地“看淡生死,穿越周期”。
如果还是没能成功呢?
那就再换条命,然后继续。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