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郝智伟
“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一石激浪。
3月17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2021年股东信里宣布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董事长职位交棒给现任CEO陈磊。
同时,他手中1:10的超级投票权也将失效,名下股份的投票权将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来进行决策。个人股票在未来3年内继续锁定,不出售。
而黄峥辞任董事长后,将投身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做科学家的助理。
一时间,各种说法刷屏,各路分析湿未知全貌,疯狂置评,凡尔赛、奥德赛的猜测不绝于耳。让人不得不感慨:时代的情绪,真的是顶。
其实Duck不必。1、投票权、股份安排,还会有更详尽的公告,虽迟但必到;2、而投身基础科学研究,也是个人的选择。毕竟不同阶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念,都说时势造英雄,但本质上,每个人才是自己的英雄。
比如,80年代的“创一代”福耀玻璃曹德旺、海尔张瑞敏都在战斗在一线,企业还是红红火火。而创立步步高的段永平40岁就退出一线,同样有后继者打造出OPPO、Vivo,称霸智能手机时代。
2018年,拼多多上市的股东信里,黄峥就说:希望拼多多是一个公众机构;它不该是彰显个人能力的工具,也不应该有过多个人色彩。
如今,拼多多年活跃买家达7.884亿,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当然“是时候逐步让更多的后浪起来,塑造属于他们的拼多多”。
更何况,去年受新冠影响,拼多多一、二季度营收增长只有44%、67%,原CTO陈磊接任CEO后,三、四季度营收增长分别为89%、146%。
同时,技术催化下,农产品交易额翻倍到2700亿元;多多买菜只用半年就逼近社区团购老大美团,日出货超1000万件;两者正加速融合物质世界与数字世界。
如此,公司重回高增长轨道,无后顾之忧。
所以,黄峥才会说:“有些探索现在正当其时。”跳脱出来“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另外,商业“生命线”的现金流方面,2020年期末现金及等价物、短期投资为870亿元,是过去2年的2倍多,手中有(钱)粮,心里不慌,应对各种变化也能游刃有余。
同时,非通用会计准则下,拼多多全年的净亏损为29.65亿元,同比收窄30%。其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7.199亿,同比大增50%,活跃买家年平均消费额(ARPU)则达到2115.2元,同比增长23%。
由此可见,钱途不苦,前途能卜,后黄峥时代,它还会继续凶猛,只要耐得烦,霸得蛮,速度就是礼物,规模就不是诅咒。
谁对?谁错?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包含着某些真理因素的谬误是最危险的。
比如,有人说:2020年,拼多多年度交易额同比增长66%,相比2019年的113%,是“可怕”的放缓。这看似正确,却刻意忽略了最简单的经济原理:规模越大,边际效应增长越慢。比增速,更要全面去看。
同时,拼多多近3年的营收增速分别是652%、130%、97%,也远高于同行玩家水平。一句话:放缓也可以是一种胜利。
另外,还有人说,拼多多ARPU只增长23%,既没有跟上月活跃用户50%的增速,也没有跟上年活跃买家35%的增长,成长率不够,商业效率打折。
只能说这样的砖家是思考不够,分析硬凑。
要知道,互联网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本质是要先卷入用户,才能有变现机会。比如,QQ正是因为用社交网络搞定了年轻人,才有了后来的游戏变现,扭转乾坤;头条等也曾有热度没钱途,也是后来积聚到海量用户,才找到了广告变现的模式。
更何况电商用户从接触平台开始,还要经历理解、熟识、购买等流程,转化效率、复购效率的提高,都需要时间加持。
再说,去年社会消费品网上零售额增加11558.6亿元,而拼多多一家的交易额就增加6610亿元,占总增量的57.19%,就这一点,也足以证明它的经营效率。
所以说,财报分析就像盖高楼,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与其让这些“残次品”侵袭大脑,还不如打几局游戏,说不定能“打野推塔稳准狠,把把排位都超神”,然后,放松身心不紧绷,再学知识不头疼。这不是更好?
未来已来
事实上,现在的拼多多更像硅谷形容的:未来已来,正在加速流行。
2018年末,拼多多有4.2亿年活跃买家,月活跃用户数(MAU)为2.7亿,MAU/年活跃买家的比值只有6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该数据反映:用户更依靠社交渠道的“拼购”入口,平台App上“逛”的属性很低。
当时,小郝子和一美股分析师聊到此事,明确:社交拼购导流很给力,能快速引爆增长,但更重要的是,要把用户留在自家App上“逛”,引导他们在App上玩起来、买起来,才能实现“Costco+迪士尼”的设想,否则,拼多多很可能被社交媒体绑死,难以福威自操、宸衷独断。
但“打脸”来得很快,从2019年开始,拼多多MAU肉眼可见地加速上涨,与年活跃买家数越来越接近,用户在App上“逛”起来,社交种草、圈粉,App拔草、宠粉的感觉越来越足。
而这一切正是依靠技术的“有破有立,大破大立”。
当时,还任职CTO的陈磊主导了拼多多的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其中很多技术就是为了精确匹配供求,让用户习惯在App上逛、买、看。按拼多多的信条,这才是专注于移动体验(Mobile Only)。
比如拼多多大做农产品,技术团队就围绕消费者开创了“农地云拼”模式,让小农经济产品也能大规模上行全国,打破线上线下的“数字鸿沟”。
举例来说,“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就通过覆盖各个农产区,整合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物流仓配等信息,在收获期即将到来时,预先调动运力资源,启动拼购预热,让农产品在赏味期充分匹配目标用户,由此,销售更饱和,履约更顺畅,农民能增收,用户少花钱。
这种升级意味着整个供应链的降本增效——农产品不用先在大城市集中(如北京、郑州),再转送二、三线城市和县乡。
像云南的雪莲果上市,智能系统会协助本地仓储分配,让农产品以标准化的小包裹,从产地直发消费者,走入写字楼、住宅小区,以此压缩多级经销流程,打消百分之几十到百分之几百的加价,几十个小时就送遍全国。
因此,这几年,拼多多的农产品交易额始终保持三位数的超高增长,2020年达2700亿元,占总交易额的16%,远超行业3%的水平。
这就像《新商业文明》里总结的:新经济底层一定建立在技术的穿透力上。接地气,得要领,有节奏,不难受。
所以,技术出身的陈磊接手拼多多,持续用技术优化产供销和需求侧,更能保证它突击猛进的节奏,加速跑通社区团购等新商业模式,就像他说的:让线上线下“越发没有罅隙般地融合在一起,并且相辅相成。”
毕竟,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遭遇战,比谁的反应更快、融资更多,现在的下半场更像总体战,全面战,它不再是简单的竞争,而是看谁更快地融合物质世界、数字世界,持续走在创新的前列,一切“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总之,既是过往,皆为序章,那些瞎子摸象、量子对冲的玄幻分析,真不会让一家公司事业熄火,运营止步,任何执拗都是造孽,时间最能证明一切。
过两个财季再回来看,谁是元素周期表第51号元素,谁是莎士比亚没有“士”,就更清楚了,不是吗?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