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成年人建立“沙龙式”社交的意义

周末和几位朋友们聚会,线下老友聚会很美好,几个月不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变化,都带来了不同的行业信息,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说应该定期聚,要不就疏远了。

有位朋友A就说起同宿舍的好友上个月IPO成功敲钟,说起曾经的友谊,现在渐行渐远,不是对方疏远,有时候差距太大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去套交情,成了朋友圈里的弱联系。可惜年轻时不懂维护人脉关系,没有经常聚。

朋友B感慨地说,人成熟之后社交上很难有新朋友,但是也在失去老朋友,能够来往的老朋友越来越少,圈子都熟,适应要求也低,生活幸福程度会高,但是如果没有比你强的朋友成长也会放慢。但是人生其实很难有老朋友,无论哪个时间段的朋友,如果成长不同步,工作圈差异太大,交集太少,交情也就少了。这是成年人生活的残酷,“经常聚”其实是美好的愿望,一旦不同步,即使有再好的基础,没有共同语言,都很难深入交流,经常聚难做到,更难的是聚了谈什么?

于是我们讨论是因为交流太少,差距拉大,老朋友消失;还是因为差距拉大,交流不同频,交流就越来越少,问题主要集中在:

1、朋友之间应不应该比较?

2、在成长不同步时应该怎么办?

3、怎么维护成长不同步的人脉关系?

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见的说法是,你的收入是你身边交往最多的五个朋友的平均水平。我们都希望提升自己身边朋友的水平,但不得不说,我们能常交往的朋友往往就是我们自己的样子。在成年后,我们的社交圈的质量往往决定了我们自己的水平,但人生又是容易不断失去朋友的过程。要想维护朋友关系,经常聚的沙龙式社交很有意义。

01、不断建设自己的社交环境,让他人成为自己的镜子

我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交往,比如年龄,行业,其实想要改进自我,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环境,而人是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

很多人说不想和他人比,过度比较容易让人迷失,但不比较让人固步自封。

不通过和他人比较,往往自己就没有标准,不扩大自己的比较范围,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即使是自己想发展也要知道自己的进步程度。

一个人进步就需要不断建设更大的比较系统,才有可能找到更高的标准。比较并不是一定要攀比,而是可以视他人如同镜子,和他人比其实是照镜子一样,照出自己的形象,自己不算满意,其实并不是镜子的问题。

没人比较时,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还不错,如果你在你的圈子里比较时感觉过于良好,你的人脉很可能固化了,你需要扩大比较范围,扩展你的圈子了。实际上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遇到很多比你强的人,这些人中有一些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但有一些确实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且我们会因为有这样的朋友能提升我们环境的质量

02 、自己要有意识接受差距而不是回避差距

环境对一个人影响巨大,但我们身边的环境也是我们不自觉筛选出的,成年人喜欢在环境中找到定位,我们的自尊不支持我们被“比较下来”。我们会慢慢和差距很大的人拉开距离,大家都喜欢和我们感觉好的人一起交流,成年人之间微妙的比较,如果这种差距让自己不舒服,会自然而然的疏远这些人。甚至常会安慰自己,人家成就大,与我有什么关系,于是慢慢周围交往愉快的就留下大概和我们是同一类人,然后突然之间在某一瞬间发现有一些人就已经消失在我们的世界之中,所以每当我们说自己的朋友圈不够强大,其实往往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我们还会给他人去找一些生疏的理由,比如说人家没有时间了,别人的成就比我们大了,不想理我们了…成长不同步确实是疏远的重要的理由,但很多疏远并不是成长的问题,而是某一方没有成长的愿望。我们交往的人往往并不是成长同步而是位置同步的人。

其实在比较中发现差距只是代表现在的位置不同,不一定代表成长不同步,很多的不同步只是自己认为的某一维度上的标准

有些只是结果上的差距,普世的成功往往是名利为标准,每个人确实可以有不同的目标,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失去了进步的雄心。其实身边如果有更优秀的朋友,我们能真诚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秀之处,会有利于我们的进步,近距离了解他人成长快的原因也能帮助我们成长。

正如A感慨,没有和那位上市的同学保持联系很遗憾,其实倒不是羡慕人家的成就,也确实不会因为少一个朋友生活就怎么样,而是现在成熟了才感觉,这些原来和自己相仿却在后来成就不一样的人,不知道人家经历了什么还是有遗憾的。

我们迷茫时,身边的样本往往就能给出点方向和目标,让你能把模糊的愿望变成具体的目标,做一些具体的事,帮助你找到定位,一旦确定要做什么事,时间和精力就有了流淌的方向。残酷点讲,成年人的进步往往是比较中得到的动力,自己没有有意识经营好自己的更高质量的人脉和朋友圈,其实放低了定位,这是一种思维习惯,会影响到人生很多方面,但当时并没有察觉。

03、成年人之间要有“沙龙式”社交圈

现在的社交虽然机会很多,我们都有很多同事,同学,也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但真正建立相对较近的关系并不容易。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又有很多机会结识一些可能向往长期交往的人,但有时候也确实事与愿违,时间一长,很多人慢慢淡出我们的世界,即使我们也许并不愿意。

这就要思考如何加深一段社交,朋友是需要来往的,很长时间没有交流,自然而然会断了联系,一定要多创造几个接触点,多通过一些事情的联系让交情变深入。

关系=接触频率*沟通深度

一方面,接触频率尽可能增加,多关注点赞这些朋友的社交表达比如朋友圈,平时有意识转发一些相关的资料新闻给相关的朋友,增加接触频率。

另一方面,沟通深度往往也是需要事件引发的,我们不可能和泛泛之交谈过于深入的话题,朋友圈里点赞之交的很多朋友因为接触点太少,深入程度不够,有些也会面目模糊。如果有可能,找到和这些朋友的共同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所以成年人之间要多建立“沙龙”社交,固定经常聚会比泛泛而交要好很多。

比如我们这次聚会其实也是一个沙龙,我和其中两位朋友一起学习时认识,后来又因为各种机缘认识了另外几位,都比较喜欢学习,经常在一起上不同课,说起来大家都可以是校友。我们几个志趣相投,但是如果不是我们有一次在聚会时定下定期聚会的规矩,大家也都遵守规矩,尽量参加每次聚会,友谊也不会深入并维持下去,其中也有人因为好多次有事不参加聚会,慢慢就淡出了我们这个沙龙——成年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参加聚会都要贡献时间,如果不是把这个沙龙人脉看得比较重要,是很难抽出时间的。没时间的背后很多情况是因为当时觉得无所谓。

总之

无论是校友还是前同事,或者曾经的朋友,每个人的人生当中都曾经有一些人,我们谈起来叫老朋友,但是已经从你的朋友圈当中消失,成为一个传说或者仅是比陌生人好一点点的弱联系,虽然理论上弱联系也很重要,但是在现实中,如果真有什么事你也不再好意思麻烦他们的那种的弱联系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些人曾经和我们朝夕相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和我们渐行渐远。“经常聚”的沙龙式社交有利于对齐认知标准。A 正是与他同宿舍的好友在毕业后几年才交流一次,差距才会越来越大,不经常和不同的人社交,不和更厉害的人比较,不光不知道自己的发展速度,甚至连自己到了哪儿都不知道。

人的表现是多维度的。我们如果局限于自己熟悉的圈子,就会固化自己的标准,对不同环境失去敏感度。人的成长往往是需要刺激,需要不同触发点的。我们都可以找出一些和三观一致但成长不同步,圈层有差异的人,有意识扩展自己的朋友圈,和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圏层的人之间建立人脉联系,经常就不同问题交流才能更好成长。也许,我们都要思考一下我们身边那些不想错过的朋友,是不是可能建立起不同的“沙龙”,让自己更加敏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朋友圈质量,让更厉害的朋友推动我们进步。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1 +1
景红

景红,亚洲知名猎头公司仲望咨询总经理,在人力资源行业拥有15年以上的资深经验,LinkedIn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景红空间(ID:JinghongJoyce), 微博:Joyce-景红

复制成功
工作  行业  收入  沟通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