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互联网裁员背后:想规避中年失业,你需要具备“转行”思维

作者:晋良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这段时间,互联网行业裁员消息频出。《中国新闻周刊》所采访的业内人士王强(化名),更是道出了戏剧化的一幕:

“你可能早上还在正常工作,上级叫你过去聊两句,内容就是让你收拾东西走人,和HR谈完后回到工位,发现东西已经被收拾好,电脑也被搬走,因为担心你拷走公司数据。”

就算之前每逢年底,也有公司进行裁员,但王强表示,这次真的很不一样。

“像一些公司就是直接按部门裁员,你可能什么都没做错,只是因为你所在的部门属于被裁撤范围”。

而这些变化,也让许多互联网从业者如坐针毡,生怕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被失业”的对象。

当曾经的高薪与体面,抵不过裁员所带来的改变,身为上班族的我们,此时能做些什么呢?

其实最该做的,是具备“转行思维”。

01、转行思维,为何要提前培养?

对于转行这件事,咱们都很熟悉。

有人主动转行,从旧领域迈向新领域寻求机会。还有人则是被动转行,经历裁员后找不到满意工作,就得换个路子试试。

如果按照以上逻辑,假设我们自己不想改变,也没经历裁员,又或是当前的工作干着还行,那转行似乎就没啥用处了。

事实果真如此么?

其实转行的本质,是我们个人层面的“职业转型”,它包含了三个要素:

工作环境的改变
工作内容的改变
主观意识的转变

前两个要素,指的是转行与转岗,这种变化会在现实中发生,旁人也能看见。

而第三个要素,指的是我们主观意识的转变,这种变化只会在心里发生,除了自己知道,旁人看不见。

那这种主观意识的转变有啥用呢?

最大的用处,就是避免自己被“温水煮青蛙”。

因为一些企业员工,在打拼久了之后,多少都会有些懈怠。这往好听了说叫“经历职业瓶颈”,往难听了说其实就是“开始混日子”。

就算老员工足够聪明,可以凭资历在公司一混到底,但有些客观事实,咱们还是得认清。

例如,相较于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激情热情、体力与学习的头脑、成长空间与薪酬性价比,咱们都比不过。

老员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经验和能力占点优势。但问题是,因为很多人平时都没啥成长,干工作也是墨守成规,多年就只是重复做一件事。

别看很多人的履历,工作经验都是五年、十年。可要是拧干经验里的“水分”,实际含金量,几乎就不剩啥了。

若真是这样,那对老员工来讲,就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所以,我们才需要平时培养主观意识的转变。一是为了走出舒适区,突破职业瓶颈。二是为了避免经验与能力被掺进水分,最后导致自己被高估。

02、主观意识转变,需要注意哪些误区?

在《转行》书中曾提到,以往我们在尝试重塑自己,进行主观意识的转变时,容易掉进两种误区。

第一种误区:了解自己

如果我们向周围人请教经验,可能大家都会分享说,你要先了解自己,要对自己的性格、需要、能力、优先考虑的事项进行分析。

这些理论认为,人在成年后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个性结构。通过自我反省和心理测验,就能发现真实的自我。

但实际上,就算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尝试,效果也不会好。

因为心理学家马库斯曾提出过“可能的自我”这一概念,意思是:

我们由多个自我组成,这些自我不仅仅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由过去决定,它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取决于自己目前的环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

换句话讲,人性是多元的,我们没法只靠反省搞定这一切。要彻底认清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种误区:追求一步到位

其实主观意识的转变,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在产生想法之后,做个决定就能快速获得成果。

就像很多人习惯了在工作中摸鱼,平时轻松上下班,赚点工资就会满足现。这些旧意识经过日积月累,已经在我们的心底根深蒂固。

而新的意识在开始形成时,往往不会被我们注意,只有坚持一定时间,它才会从一种渺小模糊的状态,逐渐变得清晰。

之后我们就能开始在心里,横向对比两者:到底是抛弃过去?还是迎接未来?

等到我们可以选择的那一刻,自身主观意识的转变,才会发生。

要实现这一点,真的需要时间与耐心。

03、主观意识转变,具体的实践步骤?

我们如果想成长自己,突破职业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实践主观意识的转变,是重中之重。

具体方法有哪些?

组织行为学教授埃米尼亚·伊瓦拉在《转行》书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

1.先行动,再回顾

从改变你做的事情开始,尝试不同的路径,先行动,再从中回顾你的想法、感受和需要。

就像之前听领英的直播分享,嘉宾程明霞就提到:“在你迷茫的时候,就多去做那些自己绝对不后悔的事情,比如读书和健身。”

除此之外,改变工作态度,对于任务的交付追求精益求精,也是可以行动的方向。

2.别拿自己当真

自省确实重要,但我们会拿它作为实验真相的挡箭牌,因为思考我们是谁,没有探索我们是否是想象中的自己来得重要。

就像电影《我是路人甲》中的群众演员,有些演员一直在实现追求的路上努力前进,他们通过不断的摸索,总能抓住新的机会。

而另一些演员则是心比天高,本事比纸薄。平时挑三拣四,最后什么都没有获得。就算他们真有天赋,持续的停滞不前,也只会将自己优秀的一面,隐藏得越来越深。

3.和矛盾共处

在主观意识转变成功前,必定充满困难、挫折、疑惑和不确定性。这时内心的挣扎,就像掰手腕,总会有反复的时候。

即便是这样,你也不要责怪自己,毕竟在现实中能付诸于行动,就已经很棒了。

此时你需要做的,是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坚持和放弃中转换。前者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后者则是暂时承认现实,并给自己缓冲的空间。

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摇摆,但不能彻底懈怠出局,能熬住,坚持总会占据上风。

4.实验新角色

挖掘一些能帮你感受新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的项目,把它们当成业余活动或平行的工作,从而能认真实验而不用承诺什么。

确保尝试不同的领域,在收窄你的选择之前可以相互比较这些体验。

例如现在很多人做视频当Up主、或是依靠个人经验做面试咨询、心里有内容想表达的就写写文章、创意点子爆棚的就兼职做个设计,也都是不错的尝试。

5.找到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别太计较你想做什么工作,而是去找到你想成为的、和能为你的转换提供帮助的人。

跳出你当前的圈子,向外拓展。

就像社会学马克·格兰诺维特曾做过的研究,在找工作时,有17%的人依靠强关系(身边好友和同事)获得机会。

有超过28%的人,则是靠弱关系(朋友的朋友或陌生人)获得机会。

其实相较于强关系的“纽带”作用,向外拓展所获得的弱关系,更容易为你搭建起通向机会之门的桥梁

6.不要坐等灾难来临

你要懂得分辨,一些事情所产生的信号,不要凡事无动于衷。例如之前发生的裁员,就算自己没经历,也并不代表将来就会没事。

就像英特尔创始人安迪·格鲁夫曾提出的“战略转折点”概念,我们个人的发展也和企业一样,前进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拐点。

这种拐点,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决定最后产生何种结果,只取决于我们个人的反应。而正确的反应,就应该是提前做好准备,抓紧提升个人能力

7.退一步,但别太久

如果前进受阻,不能深入思考时,花点时间从焦躁的态中撤出来。想想你为何、如何改变?

例如比尔·盖茨之前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他会远离世事(通常是在湖边小屋),一边专心读书,另一边思考大局。

而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每天早起到公园跑步、或是周末去风景美丽的地方散步、又或是去乡间一日游,这些尝试都能帮助我们放松身心。

但放松的时间也别太久,否则状态就不容易找回来。

参考来源:
1.《转行》作者:埃米尼亚·伊瓦拉。
2.中国新闻周刊《时刻准备下岗”的互联网从业者:有哪家公司裁员吗?》,陈惟杉。

作者:晋良。自由撰稿人,@管理的常识内容合伙人,微信ID: a1219523276。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 +1
华章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经管图书品牌。聆听大师的声音,追随智者的脚步。华章作为卓越思想的传播者,愿为你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微信公众号:华章管理(ID:hzbook_gl),微博:华章经管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