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打破信念框架

今天,和大家分享下【信念系统】这个话题。

结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信念系统,是一个人的底层程序,真正阻碍一个人成长的,是他的信念系统。

01、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许多年前,我读到了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老师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这句话,曾给了我非常大的力量。让我在面临一些重要情境时,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觉察自己感受和情绪,而不是将别人的看法置于首位。

那会,只是觉得这句话很对,但为什么对,却没有太多的思考。

随着经历的增加,才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玄妙。

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建构客观世界,这种内心体验通过我们的语言和感官表象系统而形成,是我们个体生命经验的结果。

个例子:

大部分人看到流浪狗的第一反应是嫌脏、躲远一点或忽略,但一个真正的爱狗人士,想的是如何救助它。

人,是意义动。我们内心的想法,而非事实本身,决定我们如何行动。

这么一思考,外面的世界,确实没有别人,有的只是我们的内心体验。1000个人,会有1000种不同的内心体验,1000种不同的内心体验,产生了1000种不同的行为和结果。

02、如何认识内心体验?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内心体验这么重要,我们该如何认识它?

如果将人脑比喻成计算机,内心体验是一系列复杂运算的结果,且每个人的运算公式都不一样,得出的结果自然不一样。

对于计算机而言,我们可以调整其算法,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因为我们在计算机这个系统之外。

但对于我们的内心体验而言,却没这么容易。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就是我们的内心体验,二者同属于一个系统之中,而我们又很难跳出这个系统。(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我们在问题产生的层面解决问题。)

一旦跳出这个系统,就是佛家所说的开悟。

那怎么办?我们只能受内心体验的支配吗?如果我们的内心体验是错误的,那我们岂不是一辈子都会很愚蠢?

办法

我们需要认识内心体验这个复杂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位成员——信念系统。

03、什么是信念系统?

信念,是对我们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的评估和判断。

比如,我们在小时候被教导,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信念系统。如果我们接受了上面的信念,我们就有可能做到好好学习,反之,则不会。

信念系统,有“自我证明”效应,它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个领域,而过滤掉其它信息,甚至会带来生理效应。

举几个例子:

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会越来越自信,一个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人,会越来越颓废。

收养了婴儿的妈妈,由于她相信妈妈应当母乳喂养婴儿,于是她开始分泌乳汁。

信念系统不同于逻辑推理,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也很难通过逻辑规则和理性思考而改变。

别放弃,我们仍然有工具可以认识它。

04、两种信念系统,两种人生

信念系统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限制性】信念,一类称为【鼓舞性】信念。

光听名字,你就知道,前者可能是不好的,后者可能是我们要养成的。

基本正确。

鼓舞性信念,连接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与现实体验,指引我们向上、向善。

限制性信念,指的是对我们的成长设定限制的信念总和,限制性信念又分为三大类别:没有希望、无能为力、没有价值

用大白话解释就是:根本不可能、能力不够、我配不上。

举几个例子:

“无论我做什么都没用,他不可能改变的,我只是个受害者。”
“其他人有可能完成这个目标,但不是我,我不够好,能力不够。”
幸福是他们的,我什么也不是,我不配拥有。”

这些限制性信念,仿佛“思想病毒”一样在我们的心智后台运行,没有专门的杀毒系统,我们很难看到。久而久之,就会让我们心智瘫痪,彻底与这个世界失去联系。

我们需要转换这些限制性信念,将【限制性】信念,转换为更多的【鼓舞性】信念。

05、如何转换信念?

转换的技巧有很多,这里介绍两种。

第一种,将问题转换为“如何/怎样”式。

很多限制性信念,都是因为没有回答“如何/怎样”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样改变他的行为,他很容易建立这样一个信念:这个行为无法改变。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完成某项任务,他会产生这样的信念:我没有能力完成工作

还记得我们在前文说过,内心体验是个体经验的结果。如果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积累的总是一些和上面类似的经验,我们的内心体验就会是这样。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存在限制性信念时,识别出信念背后的正面意图,用“如何/怎样”式的问题,做一个框架转换。

这个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二种,识别信念的结构,从结构上突破。

信念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为它存在着稳定的结构,最常见的结构有两种:复合等同、因果结构。

复合等同,是将不同的事进行经验等同。比如,有钱意味着成功,将“钱”和“成功”等同起来。

因果结构,是我们世界观的基础,比如,A是B的原因,B是A的结果

一因一果是最简单的一种因果结构,除此之外,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都有可能存在。

认清楚信念的结构,是为了破除限制性信念。如果一件事情,从结构上不成立,这件事情自然是不成立的。

比如,很多人,特别是男士,会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当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时,他们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表露情绪,只会让其他人看不起,会让人觉得没有出息。

这句话中,隐含了因果结构。

为什么男儿不能表露情绪?因为这样会被他人看不起,让别人觉得没有出息。

问题是,这个因果结构真的成立吗?

是否被别人看得起、是否有出息,其实和表露情绪这件事情,没有多大关系。

这就是从结构上打破信念框架。

写在最后

用几句话对全文做个总结:

1、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我们的想法,而非事实本身决定我们如何行动;

2、内心体验是个体经验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我们建构客观世界;

3、我们的内心体验,是一套极复杂的系统,在系统之内,我们无法破局;

4、信念系统,是内心体验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它具有“自我证明”效应;

5、限制性信念,犹如“思想病毒”,会让我们的心智瘫痪,我们需要识别并打破限制性信念;

6、常见的限制性信念有三种:不可能、做不到、我不配。

7、要打破这些信念,我们多用“如何/怎样”式的问题,也可以从信念结构层面突破,识别结构的缺陷,建立新的结构。

愿你能破茧而出,成为生命的主人。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陈后圣

作者介绍:陈后圣,前世界500强职业经理人 、MBA智库&商业新知等知名平台签约作者、大愚咨询创始人&CEO、个人成长教练、目标管理专家。,微信公众号:陈辞令(ID:ccl2019-00)。

复制成功
个人成长  行为  目标  新年  能力  工作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