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良计
01
总结了3条近些年我很有感受的心得,送给年轻的朋友们。
第一个建议,一定要找到一个兴趣,并以此为开端激发你主动学习的技能。
不要被世俗的框架裹挟,哪怕你的兴趣很小众,也不赚钱,但只要你钻研进去了,它也会启发到你很多其他的方面,间接带来意想不到的有益影响。
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经常在朋友圈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的感悟,最后这些都能帮到我在思维和认知上获得成长。
而这些感悟,起初都源于我在自己兴趣领域里的观察,思考和总结。
比如打游戏这件事。
得益于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如今的社会舆论对游戏算很友好了。我读书那时候游戏还被社会大众视为“洪水猛兽”,谁家孩子要是喜欢打游戏,马上就会被归为“不务正业”,“没有出息”的行列。
但游戏这个东西,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我不这么觉得。
还是那句话,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游戏究竟有没有害处,这要分谁来玩,怎么玩,以及如何把控自我,而不是大而化之地对所有游戏都横加指责。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菜刀既可以切菜,也可以砍人,关键在于谁来握这把刀。
如今一款3A游戏动辄就要好几亿美元的研发成本,腾讯是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公司,市面上一线游戏研发人员的年薪能有几十到上百万不等。
这些事实,是“游戏”的另一面。
任何事物出现,都不要只看表面的一个现象,而要去挖掘探寻它背后的N多个面向,综合各方事实再来做出判断。
那说回游戏本身,娱乐只是它最为大众熟知、最表象的“功能”之一。
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欲(比如任天堂的各种游戏),磨炼人的心性(比如魂类游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比如各种电竞游戏),甚至,仅仅是给你讲一个好故事(比如仙剑奇侠传这类RPG游戏)。
另外,游戏还和文学,影视,创意产业的关系密不可分。
比如前些年火爆的《头号玩家》,导演斯皮尔伯格就是个资深游戏迷。前段时间火出圈的《艾尔登法环》,剧情方面更是请来了《权力的游戏》的作者操刀。
这些事实都说明,当一个事物发展到足够壮大,它就不只有单一的面向。你从什么角度去解读它,你带着什么目的去了解它,决定了你能获得什么。
你内心是什么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本质上,游戏是一套庞大的行动规则体系。玩家在这个规则体系里如何行动,如何感受,收获了什么,全部仰仗于规则设计者是如何思考的。
而这些东西,全都可以运用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因为游戏设计的背后,是满满的人性。
大家也许不知道,如今敢和阿里叫板的拼多多,这家市值500多亿的公司的前身,其实是一家游戏公司。
创始人黄铮把以往做游戏的经验用在电商领域,搞出社交砍价这一套,硬是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逆袭。
如今各种互联网公司绞尽脑汁搞的电商促销,互动H5,抽奖大转盘,背后也是一套最简化的游戏机制。
稍微懂一点游戏设计的相关知识,了解一些用户体验的东西,设计这些都是小菜一碟。
再比如现在很火的元宇宙,背后其实也是游戏设计的那一套。世界上最早的元宇宙概念,早在10几年前的游戏行业就实现了,现在只是换了个说法新瓶装旧酒而已。
你看,一般人玩游戏就是图个乐,但你要是钻研进去了,获得的学习成长绝对远远不止于娱乐。
这就像个大漏斗一样,看到表象的人是绝大多数,他们停在漏斗的最上端。愿意投入精力去钻研的人,随着思考深度的不同,一层层往下越来越少。
漏斗最下面的人,是思考程度最深,维度最广,也是最能赚钱的。
不要轻易放弃你的兴趣,但不要只把它当作兴趣。
02
第二个建议,保持自己思考的独立性,别被轻易带节奏。
我做自媒体和广告行业这些年,真的见识过太多舆论操纵的案例。大家平时在网上看到的热搜新闻,惊天大瓜,深度揭秘,十有八九背后都是团队运作的产物。
这正应了那句话,你想看到的,往往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都说新媒体的崛起颠覆了过去几十年的传播大环境。但在我看来,压根就没变,反而更乱了。
以前掌控媒体话语权的都是大的媒体公司和传播机构。少数人发声,大多数人听着,是这种形态下的经典传播模式。
虽然有点霸道,但胜在好管理。
因为就那么几家官方盖章认证的传播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其中的一员,是不敢乱讲话的。否则一旦出了问题,马上就能追本溯源到你头上。
尤其是新闻调查这一块,没有事实依据,没有实地勘访,记者不会武断下结论,更不会随随便便写出来,因为这是要担责任的。
可现在呢,拿张身份证就能注册账号,有台电脑就可以写小作文,单凭一张图就敢随便编故事。不考证不研究不调查,有些人为了博流量什么下三滥的事儿都干得出来。
过去的信息接受者,如今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好的一面是从此众生平等平权,人人都有话语权了,可另一面不就是信息舆论场更混乱了么?
最明显的现象,大家有没有觉得最近几年“反转”的新闻越来越多了?
起初都是一个不知名的小账号出来爆料,然后挑动起大众的敏感神经,再加上一些惊悚吓尿的标题词汇,最后补上一点似有若无的插叙故事,马上一个爆款就诞生了。
前些年咪蒙旗下团队写的那篇《一个寒门状元之死》,把这个现象推向了顶峰。
那时我的朋友圈几乎人均转发,可就是没看到一个人去考究文章里写的到底是不是事实,有没有这个人存在,主人公最后到底死没死。
因为调查这些信息实在太费成本了,相较于情绪价值带来的及时爽感,理智思考显然不能刺激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虽然最后这篇文章的作者被人扒皮全是胡扯,但她的目的早已达到,广大善良群众又一次成为被愚弄的对象。
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很容易被这样的舆论操纵手段左右思想,成为别人笔下的工具喇叭人。
那如何应对这种情况?我总结了16个字:
先看立场,再看内容。不看观点,只看事实。
先看立场,就是看说话的主体是谁,他的屁股坐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他的脑袋怎么思考,最终决定了嘴巴里说出来的话,带有什么目的。
尤其是扮演弱者博同情的人,一篇洋洋洒洒的小作文就能让人直接社死,堪称调动公众情绪的“典范”。
但在情绪波动的同时,我们也要多留一个心眼,多花一点时间去搜索,发声者的背景如何,过往有过什么经历,是否和相关当事人有过节,说的是否都是实话。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上所有信息和TA发出的声音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
从盘根错节的信息中捋出一条自洽的逻辑线,能够帮你更好地了解声音背后的真实动机。
不看观点,只看事实,这个很好理解。
观点,是基于事实综合之后的推论,是事实加工后的二次产物。不想让自己轻易被带节奏,就不要看加工后的东西,而是去看“原材料”是什么。
同样是青菜,有人拿来爆炒,有人拿来煨汤。做法不同,吃出来的味道当然不同。
那什么是事实?
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是通过不同视角交叉对比论证过的统一信息。并且有越多不同视角下的交叉比对,可信度越高。
而不是一张图,一截聊天记录,一段音频,一篇小作文。
宁可自己基于事实去做推论,也不要轻信别人输出的观点。如果嫌麻烦,至少可以闭嘴当个安静的旁观者,不要轻易下场传播可能错误的信息。
这叫独立思考。
03
最后一个建议,学会切换不同角色看待问题。
年轻的时候看待世界,很容易采用“我本位”这一个角度。
即什么都是以自我的感受为主,判断一个事物的好坏,往往都是从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出发。
大白话说就是,我不要你以为,我只要我以为。
但这种直给的行事风格只适合面对简单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它是很复杂的一团。
这一团所涉及到的所有当事者,他们各自的背景,身处的位置,互相的利益纠葛,都会导致对同一件事情会有完全不同的评判准则。
带着我本位的角度去看待,很容易计较眼前即时的利益,而忽略了往后更长远更丰厚的利益,也更容易得罪到不该得罪的人。
可高手不会这样。
他们思考问题除了我本位之外,也会去想,如果我是张三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我是李四又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直到把每个涉事人的想法都推演一遍,构成一个行动逻辑能够自洽的大闭环,最终再做出判断。
这就像侦探推理案件一样,脑海里是一个复杂的大图谱。
人和人,事情和事情之间彼此像精密的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互相影响,制约或推进,而不是简单的几根线直达终点。
说到这里插一句,我倒是强烈推荐大家打打剧本杀。剧本杀对【梳理人物关系】和【培养逻辑推理】这两项技能是很好的锻炼。
当想得足够周全,足够细致,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才会和别人不一样。
而这个结论在普通人看来,往往是匪夷所思的。
因为它并不是那么直观且显而易见,甚至会反常识。但细细品读一下你就会发现,你想到的只是开头的一两步,高手想到的已经是十步以外。
关于这一点,很多体制内的领导都是一把好手。
虽然很多人在网上抨击体制内的种种不好,但有一说一,在做人这方面,体制内的环境更加锻炼人。
尤其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光会吭哧吭哧闷头做事是不够的。体制内也许没有其他行业那么奋斗打鸡血,但正是因为不忙,才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琢磨人心。
也许你鄙视人家连喝酒敬酒都要讲究那么多繁文缛节,但反过来说,假如你是一个500强外企的销售,今天跑到人家地方政府上去谈生意,人家领导约你吃饭喝酒你敢不去?
像我有个在地方会计事务所已经当到合伙人的朋友,前三年出差就没怎么去过北上广深,去的全是乡镇县级城市。
因为那里有大把的企业要做投融资并购,想谋求上市,这都是生意机会。
后来我嘲笑他入行时的霸道总裁精英范现在全没了,高档西餐配红酒也是遥不可及的记忆,现在整个就是一个乡镇企业家打扮。
他也说,自己万万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刚毕业的时候他是绝对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领导们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在桑拿大保健里和人谈生意。
听上去很魔幻,但这并不妨碍他一个月赚的钱比我半年赚的还多。
你看,凡事都有好坏面,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流动,个人境遇和立场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假以时日,好的也会变成坏的,坏的也会变成好的。
唯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所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随意下结论,多从几个角度解读问题,往往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你能够耐心看完,希望能让你有一些启发。
与君共勉 =)
游戏是一套庞大的行动规则体系。玩家在这个规则体系里如何行动,如何感受,收获了什么,全部仰仗于规则设计者是如何思考的。
2022-08-18 08:23 ·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