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HR懂业务的一个正确入口(深度!)

文|王云飞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方面的理论越来越多,这些理论提供了很多理念、概念和工具。

这些知识体系也是想让人力资源部门在公司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对组织赋能、让组织有持续的人才造血机制、让人力成为业务的合作伙伴、让组织更加高效运行等等。

而另外一个方面却也有一个很尴尬的现实。

就是人力作为职能部门,对业务的理解远不如在一线的人员深。当人力提出一些系统的解决方案时,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很多情况下却觉得这些方案缺乏可操作性。按照流行的语言,就是不太接地气。所以HR管理者有时候也挺尴尬的。

如果人力部门尤其是HR管理者,想要对公司的经营有真正的帮助,想要获得最高层和其他部门领导的真正认可,必须做到对业务有比较好的了解。

那么,HR怎么做到懂业务呢?懂业务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呢?

01、理解业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懂业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问题,包含的要素和视角都非常多。尤其对于规模性公司,其实真正做到懂业务并不太容易。

因为规模型公司的业务是一个庞杂的组合,而且这个组合用不同视野去看,也是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可能超越很多人的想象,这里的很多人可不仅仅是HR部门,对于别的部门也一样。

在如何懂业务这一点上,我从四个相对常见的视角稍微阐述一下。

从业务新老角度来看

那么公司老业务的特点是什么?这个老业务现在什么特征?需要公司怎么做管理和相应政策(当然也包括人力资源层面的管理)?管理的逻辑是什么?

公司新业务为什么发起?发起的原因是什么?新业务培育期有多长?该给什么管理政策?

从管控逻辑来看

哪些业务是偏运营管控,哪些业务是偏战略管控,哪些业务是偏财务管控

运营管控就是人、财、、事情全部管控。公司为什么要对这些业务运营管控?这种业务需要公司介入最深,人力对这些业务要深入服务到什么程度?

战略管控就是方向管控、资源协同管控,当然也有财务管控。对这种业务人力需要提供哪些服务?

财务管控就是主要是财务控制,以盈利为导向。

当然这些管控逻辑都不是绝对的,业务是存在动态变化的,管理政策该如何适应这个变化?

从投入——产出逻辑角度来看

哪些是要强调盈利的业务,哪些是强调持续的投入业务,哪些是需要观察的业务,哪些是要回收的业务。

有些人可能觉得和波士顿矩阵所描述的内容很像。是很像,但阐述的逻辑出发点稍微有点区别。对于各个业务如何进行管理则是什么很大的学问。

最典型的就是强调持续投入的业务:这个业务一般认为未来空间大,竞争者都在赌,人才也被强的利害——对应的就是引入这些人才会打破现在公司薪酬结构。可是在公司内部呢,这个部门可能还没做出什么贡献,所以公司内部很快就有反弹的声音:为什么他们什么贡献还没做就有这么好的政策

从流量——盈利视角的业务划分

比如公司有些业务是获取流量的,不以盈利为核心。有的业务是赚钱的,但是流量又来自平台。那么这两种业务的价值该怎么确定——对应的就是相关人员的薪酬奖金怎么确定,该怎么管理也是一个难题。

当然还有一些视角,比如从有没有资本属性的视角;从有没有品牌整体提升视角等等就不一一阐述。

现实中的情况是:企业的业务运行和管理可能会用到其中几个视角(当然可能还有一些企业自己独特的现实),这种多视角的叠加会对人的整体敏感度要求非常高,甚至达到智慧的程度、艺术的程度。

所以,真正能系统地懂业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尤其HR管理者想要懂业务,首先要找到懂业务正确的入口,不能来了就追求过高的目标

02、理解主营业务,是懂业务的正确入口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不管业务体系多么复杂,肯定有一个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营业务。因为没有持续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一个公司就不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也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同样,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对于公司既是不言自明的重点,也是非常好的可以切入的操作点。

抓矛盾就要抓主要矛盾,看事情就看事情主流。

对于HR管理者来说,在对整体业务还没有比较好的敏感度的时候,从主营业务角度去理解公司的业务体系、经营体系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入口。

我们首先看看主营业务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钱:是我们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极大可能也是我们公司主要支出领域。

事和:公司的主要事项和流程都围绕着主营业务展开;公司主要的物资采购生产、流转、调配、排单显然也在主要业务流程上。

主要事项和流程具体怎么展开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业务运营体系。

虽然完全深入有不小的困难,但是如果能够从宏观架构上了解,则能有一个非常好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当和其他部门或者高层沟通的时候,不会不知道轻重缓急,更不会不知所云的情况发生。而在实际中,显然有不少HR管理者对公司事项的轻重缓急分不太清。

人才核心能力:我们公司核心竞争力当然依托在主营业务上,当然也是我们公司核心能力建设所在,关键人才所在。这个也是人力支持业务帮助业务建设的重点领域。

也就是说:理解好主营,公司关键的人—财—物—事—能力等等方面都能有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其次,我们要怎么深入了解主营业务呢?我们可以先从回答以下问题开始。

1、企业塑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也就是主营业务给客户什么价值和印象,比如是质量价格性价比、客户亲密度、快速触达、品牌、资质牌照等等方面。

2、哪一部分是我们的重点客户?我们现在的重点市场情况?

3、哪些方式到达客户?各个方式运作要点是什么?这个就是现在讲的大流量体系。流量体系现在进化很快,各个流量体系建设的逻辑也有不小的差别。比如说线上和线下,传统经销商渠道和自建渠道,传统电商渠道和社交电商渠道等等。

4、内部运营如何确保客户价值实现?还需要增强哪些方面?这里面也涉及到如何快速应对变化的市场问题。

5、实施以上方面需要做什么事情?流程如何保障?需要如何组织协调

哪些是公司的核心能力和关键人才?怎么有效地吸引和保留他们?

我认为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能理解以上架构和具体知识点(并不是掌握,掌握是极其复杂的),就能有效地和业务进行对话了。

而能够有效和公司高层/业务部门进行对话沟通,是对业务进行支持的前提基础。

当然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也存在着不同层次、不同的深度问题,因为市场、客户、竞争对手技术商业打法都是动态变动的。这些问题的深度理解和有效解决,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在这个方面华为的提出的战地观察员和复盘很有实战意义。这是个高级别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展开。

03、懂业务,HR还要强化客户思维用户思维

当对业务有所了解的时候,HR就有了和业务真正融合的基础,从自身的专业角度为业务提供支持就有可能,更高级一点还可以名正言顺的说为业务赋能。

当对业务有了一定了解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也浮现出来:怎么有效地和业务进行融合。这既可以看成一个专业问题,也可以看成一个的思维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存在着两种类型的HR管理者

1、一种强调专业性、严谨性,甚至还有点完美主义倾向,以人力自身为主导;

2、另一种则强调问题解决,理解业务体系的需求,给出的服务则是强调业务能快速听懂明白,有的时候并不太追求严谨,还经常说一些大白话。

在真实实践中,我们发现第二类的HR管理者更受公司欢迎,有的还能提拔到更高位置。而第一类管理者看上去更加专业,但是在企业真实环境中,他们可能和别的部门产生的别扭更多,除了正式工作上的沟通,私下都不怎么讲话。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涉及到HR管理者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价值的问题了。

如果HR管理者把企业的其他部门看成自己的服务对象,那么就要思考:

1、为业务体系提供什么价值?

2、在产生价值过程中,怎么和业务体系有效地互动

3、我们提供的价值该以什么合适的方式呈现?

4、我们提供的价值怎么让对业务部门相对轻松的理解并接受

这种思考方式就具备了客户思维用户思维

而第一类的HR管理者则欠缺了一些这种思维。这就导致了一种结果:比如你为业务部门提供了一份很专业的人力方面报告。这个报告是站在人力的角度去思考的,有些用词还是人力熟悉的专业用词,但是看报告的人则是业务部门。

如果业务部门能够理解好人力提供的这份报告,还需要学习人力相关知识和概念(不是完全没有必要,但是业务没有必要学的那么深),这就大大增加了业务部门理解上的难度。

HR管理者本来是为业务提供支持的、赋能的,现在却反而增加了业务的负担。这种困境就是没有客户思维导致的,对自身和业务部门发展都存在着障碍。

所以HR自身研究人力方面各方面的理论、前沿趋势肯定是好的,但是一旦用这些理论知识为业务部门服务的时候,则要尽量用业务熟悉的语言,解决业务重点关心的问题。

只有这样,HR才能很好地融入到业务,才能让业务觉得HR是我们真正的合作伙伴。人力只有获得业务的广泛支持,在企业里面的发挥空间也能更大。

作者:王云飞,《理解和运营商业模式》作者,专注战略实施组织绩效组织能力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盖雅学苑

盖雅学苑是盖雅工场旗下的、专为愿意思考的HR打造的、客观深度的知识输出和连接平台。通过分享洞见、挖掘实践,与愿意思考的HR一同成长。来源:微信公众号|盖雅学苑(thinkwithgaia)。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