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一篇文章,彻底讲透如何认识你自己

作者:艾菲
公众号:艾菲的理想

01

在德尔斐神庙上刻着的神谕写道:“人啊,认识你自己”。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呢?

原因1、认识自己,是做出各种人生决定决策的基准,包括我们在工作、事业、交往对象、结婚、生育等问题上的人生选择。

否则,我们又怎会知道做出的决定就是适合于自己的?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对别人来说,去做公务员或留校当老师可能是个好的决定或选择,但是,对你来说,也许却正是痛苦和灾难的源泉。

原因2、向内下潜越深,向外成功越大

只有知道自己容易在哪儿摔倒,才能提前避免它。

只有知道自己更擅长做什么,才能刻意发挥它。

只有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合伙人或团队来做补充。

而这些对于自我认知,都与我们能够获得成功大小息息相关

可是,我们又该如何认识自己呢?

认识自己,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不一样。

在这里,我为大家总结了一张图,跟随这张图,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

02

怎么理解这幅图?

什么是对象?什么是主体?

当你在看一朵花时,花是对象,你是主体。

当你要认识自己的时候,你既是对象,又是主体。

所以,当我们在说“认识自己”的时候,其实说的是“主体我”去认识“对象我”的过程。

可见,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等待被认识的“对象我”,一个是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我”。

由此,我们可以把“认识自我”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主体我”认识“对象我”的过程,另一个是“主体我”体验自身的过程。

所以,如果想要深入全面的认识自己,这样两个过程就是缺一不可的。

03

当我们去认识“对象我”的时候,最终的产就是自我概念

什么是“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说的是你形成的一种对于自己的总的看法,并且这种看法具有一致性,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那么,这个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

我们对“对象我”的认识,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并且这五个阶段是螺旋上升的。

第一个阶段叫探索期,这时我们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活动,为认识“对象我”积累素材。

工作跳槽、旅行、参加各种活动、培训、谈恋爱的时候,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又会跟你发生碰撞,于是你就能看到“对象我”的各种反应,这些都是你认识“对象我”的重要素材。

第二个阶段叫形成期,这时我们会逐渐形成对于“对象我”某个面向的个别认识,并从这些个别认识中综合出对该面向的整体认识。

什么是面向?

我们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复杂的,我们拥有不同的热情、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天赋(即自然而然反复出现的思维模式、感受和行为方式)、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生愿景,以及不同的使命等。

这里说的每一点,都代表着我们的一个面向。

比如,我发现每次身处园林的时候,都会感到宁静喜悦,于是对“什么是我喜欢的东西?”或我的热情这一面向,我就形成了一个个别的认识,即我非常喜欢文人园林。

随着我对不同事的探索越多,我对自己的发现也就越多。

我发现我不仅喜欢园林,还喜欢插花,喜欢瓷器,喜欢中国绘画与西方艺术,还喜欢中国古建筑

而当我把这些对于自己的个别认识进行综合之后,我发现其实我真正喜欢的是所有“美”的东西。

于是,对于“什么是我喜欢的事物”这个面向,我就对自己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即我非常喜欢“美”的事物。

这就是由个别到整体的认识自我的路径,对于自我的认识,我们无法从一开始就达到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程度。

相反,我们是通过对我的热情、我的天赋、我的价值观等不同面向的认识开始,同时对于这些不同的面向,我们又是从个别到整体进行认识的。

即先对某个面向的某个个别方面进行认识,然后再认识到这个面向的各个方面,并最终完成对这个面向的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可见,没有对自己具体生活的观察,没有以个别认识为基础,那我们贸然得出的整体自我认识就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不愿去做任何深入探索,而是直接照搬理论,比如看到理论说有讨好型人格,有内向外向之分,就会把自己直接对号入座进去。

但是,这往往是错误的自我认知的方法,可能会带来很多伤害。

我们不能用对于理论的学习,替代对于自己的观察和觉察。

那么,我们想要认识的“对象我”,究竟有多少个面向呢?

答案可能是无限个,但如果只说最重要、最核心的,我把“对象我”的主要面向归纳成了如下6个:

· 天赋:什么是你自然而然、反复发生的思维模式、感受与行为方式?

· 核心价值观:什么是人生中对你最重要的事?

· 深层热情:什么是你海水也无法冷却的热情?

· 思维边界:什么是你思考和做事时无法被看到,却始终存在的对人对事的各种思维假设?

· 人生愿景:什么样的人生是你真正想要拥有的人生?

· 使命:什么是你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根本的理由?(关于使命,它不仅是通过认识自我就能达成的,还有其他,以后再讲)

在形成期阶段,我们会形成对于“对象我”各个面向的认识,这个认识存在两个视角:一个是自己眼里的自己,另一个是外界眼里的自己。

第三个阶段叫确立期,在这个阶段,通过综合对自己多个面向的整体认识,从而获得对于“对象我”的整体认识。

在第二个阶段中,我们开始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不同面向,这个过程很像盲人摸象。

摸到象腿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根大柱子。”
摸到象鼻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条巨大的蟒蛇。”
摸到象耳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把扇子。”
摸到象身的盲人说:“大象是一堵墙。”
摸到象尾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

哪个盲人说的对?

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都知道,他们都错了,只有把他们所有人的答案综合在一起才是最接近真实大象的答案。

可见,想要认识真正的“对象我”是什么,就要我们去综合各个面向的整体认识,这就来到了第三个阶段。

比如,我总是在思考,总是充满好奇心,总是充满创造力,我喜欢亲密的关系,我需要灵魂的知己。

我的灵魂一半是火焰 - 充满了热情、探索欲以及打破枷锁的勇气,另一半是海水 - 充满了空灵、超脱、宁静、放松。

我想要创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社会主流价值观绑架的生活。

在我想要的生活中,充满了美与艺术,还有创造,还有我对人在存在层面的深切关怀、追问和探索。

这段描述,可以说就是综合了我的部分天赋、部分深层热情、人生愿景以及人生使命的整体认识

第四个阶段叫维持期,在这个阶段,我们根据对“对象我”的整体认识来生活。

我一直在做教练、培训、写书、设计课程,这些就是在维持第三阶段确立的“对象我”。

这些由我做出的职业选择,正是基于我在第三阶段对于自己的整体性认识。

第五个阶段叫做冲突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原有的“对象我”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无法继续维持我们的生活。

因为有了冲突,所以促使我们去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于是我们在冲突期就会进入新一轮的探索,并重构我们对不同面向的自己的认识。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原来拼命赚钱,非常内卷,后来得了一大病,从那以后,他变得“佛系”了。

他之所以会发生变化,那是因为他遇到了冲突期,并在冲突期后重构了对“对象我”的认识,从而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04

说完对“对象我”的认识,我们要再来说说“主体我”。

事实上,“主体我”是永远无法被认识到的,但是她可以被体验到。

什么意思?认识和体验有区别吗?

认识,就好比一阵风吹来,你去想:“这个风有多大,是冷空气还是暖湿气,它从哪里吹来,有什么作用......”

体验,则是当一阵风吹来的时候,不去想,而是去感受:“当风拂过我的脸颊时,我的脸有什么感觉,风是如何抚摸我的脸的?这个风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在体验中,你只需要去感受,而不需要去思考。

体验“主体我”就是活在当下,用心去感受你正在经历的一切,在每个瞬间去感受自己的感受。

不要让任何的思维、认识参杂其中,只是用你的感官、你的心灵去感受。

慢慢的,你就会感受到那个正在进行着认识活动和感受活动的自己了。

这个过程美好且深刻,是我非常喜欢的。

但是,体验也有局限 - 很多“主体我”的体验都是无法复制且难以言说,这也是为什么到了这部分后,我能写下的文字如此之少的原因。

如何体验“主体我”呢?

你可以试着去做一件事,然后在做的时候好好的感受自己。

比如弹琴,在弹的时候,你可以深深感受指尖触碰琴弦的感受,用耳朵感受弹奏出的声音,并感受正在弹琴的自己。

比如看一朵花,在看的时候,你可以深深感受花的一切,让它触碰你的脸颊,让它的香气浸入到你的身体,然后再感受你的感受。

最后的话

认识自己有两个过程:既要用思维去认识“对象我”,也要用体验去感受“主体我”,二者缺一不可。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3 +1
艾菲的理想

作者艾菲介绍:《直击本质》书作者、“樊登读书”APP的“高效思考力提升课”主理人,Gallup全球认证优势教练及培训师、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专业级教练,21万读者公众号“艾菲的理想”创始人兼主笔。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