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讲三个小故事:
故事1、宋儒谢良佐拜见大儒程颢,讨论史书,谢良佐引用背诵,不差一字,自己也觉得很得意。
程颢说:“你倒是背得不少啊,真是玩物丧志!”
谢良佐顿时汗流浃背。
故事2、有弟子问过王阳明:“我读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王阳明说:“哪个要你记得?你若记得,未必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故事3、一位学者问学生:“苏格拉底对于真理和美之间的关系提出过怎样的主张?”
学生回答不上来。
学者又问:“苏格拉底在第三次对话录中跟柏拉图说过些什么?”
学生立刻一字不拉的把苏格拉底说过的话背诵出来。
这些背诵的内容,正是苏格拉底提出的对于真理和美之间关系的主张。
学生可以把苏格拉底的话倒背如流,但却不知道这些话的意思。
这三个小故事说的是什么?
它说的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与能够记得或倒背如流,不是一回事。
一个人,可能把看过的、学到的东西记得很清楚,但如果没有获得真正的理解,那么他就没有真的掌握这项知识或理论。
这种学习,就是“以输入为目的”的学习。
这类学习带来的问题是:死记硬背、教条主义、生搬硬套。
还有一类学习,是“以输出为目的”的学习,比如“费曼学习法”。
理查德·费曼,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
费曼学习法说的是:输出不仅仅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同时也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所以费曼说:“If I couldn't reduce it to the freshman level. That means we really don't understand it。”假如我没办法把一个知识点让大一新生听懂,那就说明我自己也没真正的弄懂它。
可见,费曼学习法与其他学习方法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当你准备学一门新知识时,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假设自己在学完之后要向不懂的人,甚至是几岁的孩子来讲解这门知识,那么这时你就会以“输出”为目的进行学习。
当我们带着这样一种目标学习时,就必须获得真正的理解,否则我们是无法用大白话讲出来,然后让老人小孩都听懂的。
02
费曼学习法,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为什么?
这跟“学习金字塔”理论有关。
学习金字塔说的是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学完之后立刻教授他人或使用技能,可以保留90%的所学内容
◎学完之后立即练习,可以保留75%的所学内容
◎参与小组讨论,可以保留50%的所学内容
◎观看他人的展示,可以保留30%的所学内容
◎仅通过阅读学习,可以保留10%的所学内容
◎仅听讲座学习,可以保留约5%的所学内容
这意味着:学习的参与度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那么,学完之后教授他人,显然就是学习效果最佳的学习方法了。
因为教授他人不仅能巩固和强化我们所学的内容,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能有效地将新知识转化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并在头脑里搭建起新的知识网络。
同时,教授他人,还能迫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究竟掌握了什么,以及没有掌握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学会了、看懂了,但一到运用的时候,往往就会发现根本没有掌握;或者是到给别人讲的时候,才忽然发现自己并没有真的吃透。
但是,通过费曼学习法,我们则能全面的检核自己是否已经学会了、掌握了,如果还没有,我们也能重新再学、再做检核。
03
那么,费曼学习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找到和列出自己想要了解的一个知识,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一个概念,可以是一个理论,也可以是一门技术......
然后,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用清晰的指标将想要达成的学习目标表述出来。
确定目标时可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具体(Specific)、可以衡量 (Measurable)、可以达到(Attainable)、与其他目标的相关性(Relevant)、设置截止期限(Time-based)。
比如:最近我在看物理学科普书,我的学习目标就是在一周之内搞明白“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并能用通俗的语言把它们讲解给爸妈听,让他们也能理解。
第二步:讲授给他人
在这一步里,请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老师,你需要把你所学的某个知识点讲授给你的学生。
在这里,我们的“学生”可以是家里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就是我们自己。
比如:我小时候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那几年,正是我每天下课回来坐在家里的小黑板前,假装自己就是老师,然后把一天所学讲给自己听的那段时光。
第三步:重复回顾
当你在向他人讲授所学内容时,你可能会遇到卡壳、解释不清、或被对方提问难住的地方。
这时,你需要把这些地方记录下来,然后再回到原来的学习资料中,重新去理解那些没有牢固掌握的的环节,并为存在的疑问寻找答案。
这是第三步要完成的任务 - 解决思维盲点和知识盲区。那些你讲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回答不了的问题,就是你的知识盲区。
如果只有输入,没有输出,那么任何人都很难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比如,很多人看完书后,觉得自己仿佛什么都会了,但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却又发现其实并未掌握,只是一知半解。
这种看起来好像都懂了,其实根本没懂的知识、理论、方法论,都是我们学习中的知识盲区。
毕竟,看过和真正掌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第四步:再次讲授
当你补充了在讲述中遇到的卡壳、疑问之处时,你需要再次用自己的语言去向他人教授,用更精简、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
如果解释得很复杂或令人迷惑,则需要进一步概括知识并精简语言。这个步骤看上去好像和前面的步骤没有太大差别,但实际上却大不相同。
如果你能用自己的逻辑,以及简洁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一个复杂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行业术语,能让门外汉,甚至是孩童和老人都理解,那么你就做到了真正的融会贯通。
相反,如果在向外输出的过程中,你大量使用了原材料中的语言文字,甚至直接照搬了复杂高深的学术用语,这意味着其实你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概念,你并没有把学到的东西真正的内化。
最后的话
费曼学习法与其他学习方法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用输出来倒逼输入,也就是通过向别人教授自己学到的内容,从而提升自己学习效能的方法。
费曼学习法的整个“以教促学”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从浅到深,再由深到浅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推进,在教授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再逐一解决问题,化被动为主动,把别人的知识真正的内化。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