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伦
最近两年,WorkTech成了资本追逐的新宠儿。
根据DHR寒武院《用数据说话,WorkTech要起来》的分析,2021年,全球VC对Work Tech的投资飙升至179亿美元,达成374笔交易,融资额是2020年赛道投资的四倍,跑出30个独角兽(成立不超过10年,且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初创企业)。
按CB Insights数据做个比较,截止12月27日全球共有943家独角兽企业,Work Tech占比过3%,已然成为了一条不可忽视的赛道。
那WorkTech到底是什么?它和HRTech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我尝试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读一下:
Anna所在公司服务众多大中型企业,为了满足多种多样的业务需求,产品也进化得特别复杂,虽然Anna已经比较熟悉产品配置,但面对复杂业务场景还是不知从何下手,她迫切需要找到帮手。但在HRTech和WorkTech两种背景下,她寻求帮助的过程出现了一些差异。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WorkTech的巨大魅力,我也希望通过这篇分享让大家对WorkTech有大致的全局性理解,助力落地WorkTech全局设计、建设路径规划及组件系统选型等事务,最终打造自己想要的WorkTech。
01、究竟该如何理解WorkTech
顾名思义,WorkTech左手"Work"(工作)、右手"Technology"(科技),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革新工作方式,优化工作环境,最终实现工作效率、工作灵活性和员工体验的提升。
简单来说,WorkTech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数字化工作环境(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改进信息管理、协作和决策流程,打造更智能化、灵活化的工作软环境,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远程办公和灵活工作(场):利用视频会议、在线协作工具、云存储等技术,让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以提高工作灵活性和生产力;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帮助企业更高效管理员工信息、绩效评估、培训发展和福利待遇等事项。
无论哪一方面,我认为WorkTech是立足于员工体验,依托协同工具和生产力运营两大支柱,以数字化为桥梁和承载基座,以HRTech等为具体落地形式的复合模型。
首先,员工体验是WorkTech的立足根本。
以终为始来看,WorkTech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和科技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以促进员工满意度、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提升,进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协同工具是WorkTech的核心支柱之一,它旨在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和效能,包括并不限于在线协作平台、项目管理软件、实时沟通工具等。
依托协同工具,团队成员可以方便地共享文件、交流意见、协调任务,并打破时空限制,促进跨地域和跨部门的协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例如,团队成员可以按个人需求及偏好来灵活安排工作,这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效能,并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和人才留存能力)。
生产力运营是WorkTech则是另一个核心支柱,它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测来优化工作流程和绩效。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工作数据,组织可以了解员工的生产力水平和瓶颈(比如评估培训效果、衡量员工敬业度与业绩的关联度等),并根据这些洞察及时调整工作资源分配、优化工作流程及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培训,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效果。
最后,数字化是桥梁和基座,数字化技术能够连接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集成和统筹信息、流程及资源,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支持数据驱动的决策(如生产力运营),承载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促进业务创新。
总结起来,WorkTech是以提升员工体验为源,以数字化为底座和中枢,借助HRTech和其他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数据驱动的决策、工作灵活性和个性化、业务创新和持续改进、人机协同和智能化等为特点,实现工作环境的整体数字化转型,最终致力于提升组织竞争力。
02、从HRTech到WorkTech,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误区
我们前面提到了WorkTech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这个终点即是员工体验,如果对员工体验的理解有偏差,无疑是方向错了,投入再多也必将南辕北辙。
所以接下来,我将从员工体验入手,以终为始来看几个误区与陷阱,希望通过对这些误区和陷阱的分析,让大家对WorkTech有更深刻的理解。
很多人把员工体验误读为系统用户体验(我自己早期也有这样的误读),但实际上二者差异非常之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受众不同:员工体验关注的是所有员工对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的感受,而HR系统用户体验更侧重于直接与HR系统互动的人,例如HR、管理者和员工自助终端用户等;
2. 目标不同:员工体验是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学习机会等,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而HR系统用户体验是通过优化系统易用性,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完成各种人力资源管理任务;
3. 体验对象不同:员工体验关注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对象包括工作环境、文化氛围、协作氛围等,而HR系统用户体验关注的是用户与系统的交互过程和界面设计,包括界面友好性、操作简便性、信息展示清晰性等;
4. 影响范围不同:员工体验的影响范围较广,涉及到整个员工全生命周期的方方面面,而HR系统用户体验的影响范围主要局限在HR系统相关的业务和流程上。
误区与陷阱之二:Work Tech就是多上几个HR系统
尽管HRTech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只是WorkTech概念下员工体验的一部分,这体现在:
1. WorkTech概念下,员工体验的Scope更大:提升员工体验需要综合考虑沟通、协作、培训发展、福利待遇、工作灵活性等,而HRTech主要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解决方案,其功能和范围局限得多;
2. 实施多个HR系统可能对员工体验起到反作用:学习使用多个系统会增加员工的负担,解决问题时在多个系统间来回切换也会导致用户体验的碎片化,这都会对员工的效率和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多个独立的系统可能产生数据孤岛问题,使得组织难以获得全局的信息和洞察;
3. HR Tech无法改善“硬”体验:员工体验还涉及到工作环境和物理条件的改善,比如提供舒适的工作空间、安全健康的工作条件、适宜的办公设备等,这基本与HRTech无关;
4. 员工参与感和反馈机制:提升员工体验需要建立有效的员工参与和反馈机制,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员工调查、开放性的沟通渠道、团队会议和反馈机制等实现,HRTech在这些方面相对较弱;
5. 社交支持和团队合作:打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搭建相关的支持系统,鼓励员工互动和合作,以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减轻工作压力,并促进创新和协作,这也不能算做HRTech的范畴。
误区与陷阱之三:WorkTech就是基于IM的HRTech
尽管基于IM的HRTech和WorkTech都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两者在目标、范围、实施方式、组织影响、系统集成和数据安全性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1. 定义和范围不同:WorkTech是指应用科技来改进工作环境、协作方式和员工体验,它关注的是整个工作过程,需要组织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如在线协作工具、远程办公平台、数字化工作流程等),它涵盖了更广泛的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而不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源管理;
3. WorkTech的业务外延更广泛:基于IM的HRTech通常专注于改善HR业务流程的沟通和协作,例如与候选人沟通、实时反馈绩效等,它旨在提高沟通效率、减少误解及促进团队合作;而WorkTech会更广泛地关注工作模式和员工体验的改善,除了沟通和协作,还包括工作空间设计优化、智能化办公设备应用、灵活工作安排等;
4. WorkTech的技术外延更广泛:WorkTech涉及到工作相关的多种技术和工具,如项目管理系统、云存储、在线会议工具等,IM只是其中之一
5. 变革的影响范围:基于WorkTech的新工作方式,其落地推行可能需要改变组织的文化、工作流程和决策方式,涉及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与合作,这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和全员参与;相比之下,基于IM的HRTech通常更专注于解决某些特定HR业务问题,关联组织相对较少,变革压力也较小;
6. 系统集成和信息安全:良好的WorkTech体验客观要求无缝集成多个系统,这在系统打通、数据传输和共享、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都有不小的挑战;基于IM的HRTech通常是相对独立的系统或平台,在系统集成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要求不高。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WorkTech实际上是个体系化的工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势必要有充分调研和全局规划,并且在整体设计上要强调与业务的融合、与员工体验的融合。
而不论现阶段是0基础,还是有一定基础,要升级至理想的WorkTech,都需要思考通过什么工具来合理承载WorkTech的关键特性,比如是使用企业微信还是钉钉,抑或飞书来充当协同支柱、实施什么培训系统可以增强员工参与感、用什么工具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实现数据驱动决策等等。
但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尤其是WorkTech这种理念宏大并且还在不断进化的新生事物,如何选型最匹配业务目标的系统,也是我们正在以及未来将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吴伦。盖雅学苑特约撰稿人,国内某知名物业服务公司 IT总监,15年HR数字化转型项目经验,曾服务德勤、顺丰、TCL等甲乙方。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