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30岁以后的人不卷体力,卷这3种能力

文:张良计

废话不多说,30岁以后【卷体力】是最低级的做法,高手都是有目标有策略地【卷脑力】。因此有3种能力,我建议你着重修炼。

第一个,看懂的能力。

以前做商业咨询,我和同事经常会拿到一些千奇百怪的项目方案。我们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摸清这个项目的底层逻辑,然后判断它值不值得投资

这考验的就是对一个新事的理解力,你能不能看懂它存在的合理性,看懂它的商业价值,看懂它的运转模式,最后,看懂你在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看不懂,很可能就错过一个机会,看懂的人越少,和你竞争的人就越少,你的机会就越大。

不仅是商业模式,你的日常工作创业,与人合伙做生意,和人打交道,都需要具备看懂的能力,一眼就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怎么去补齐。

我拿广告行业来举例。

腾讯阿里这些互联网公司出现之前,过去做广告都是拍大片,做大内容,请大明星大导演,一条广告片动不动就几百万上千万,也诞生了很多明星广告公司

很多工作几十年的老广告人现在还会感叹,2010年之前真是广告行业的黄金时代。为什么?因为赚钱太容易了。

可如今做营销,已经进入了精细化时代。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预算越来越少,花钱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注重ROI,看重转化率。小红书,淘宝抖音......每个平台的内容玩法都不一样,规则都很细碎,这就逼着从业者去研究,去看懂。

而拍大片这种又烧钱又难衡量转化的广告形式已经不再奏效,甲方花出去的每一分钱恨不得都要看到具体的ROI数值,然后优化迭代,立即反馈,循环反复。

打个比方,以前是憋一年攒个大招,然后震惊所有人。现在是每天都有百十个小招,润细无声。

整个行业模式的调整,一度让很多人不适应,于是就出现了2类人。

第一类人,依旧停留在过去大开大合的广告传播时代,只知道拍15秒30秒的广告片,对运营,对内容,对数据分析一无所知,也拒绝了解。

第二类人,在危机来临之前就开始转型。不放弃自己做品牌广告人的基本素养,同时开放心态学习新的知识,逐渐摸索,思考,看懂新事物。

像我认识的一个从传统广告转型做电商操盘手的朋友,当年他是捧着天猫双十一厚厚的招商文件研读了一个月,对着密密麻麻的表格和流程图,一个个去问店小二是什么意思。

他也不怕丢人,一个堂堂客户群总监像个小学生一样一问一答,还付钱请人教自己。

用他的话说,现在不丢人,以后丢人丢的更大。客户问自己问题答不上来,对他专业度的信任就会越来越低,到时候损失的可不只是面子。

况且他觉得电商很有意思,颠覆了很多他以前做广告时候的想法,知道如何从生意的角度去说服客户,而不是广告的角度,等于是打开了认知的新大门。

就说一个很小的细节。

以前他只知道广告画面要精美,视觉冲击力要强。现在他知道就连一个电商页面的Banner都要经过反复的AB版测试,文案是6-8个字最好,产品放在画面偏左上角比放在正中间更符合用户眼球的观测习惯......

如此种种,最后找到引流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些都颠覆了他的认知。

反而是第一类拒绝改变的人,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意跨出舒适区,当整个行业都在向前走,他还在原地踏步,于是工作越来越难找,要他的地方越来越少,最后只能被裁员

我曾经说过,每一次环境的巨变,都是对个体理解能力的挑战。越早适应改变的人,越早放下架子去学习理解的人,最后就越能站稳自己的脚跟。

你能不能快速走出舒适区,丝滑融入到新环境里,就决定了未来你还能不能吃这碗饭。

所以要卷,先卷自己【看懂的能力】。看懂新变化的逻辑规律,看懂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努力。

第二个,搭模型的能力。

我曾写了篇文章很火,叫《高薪工作的真相:拥有倍数化能力》

什么叫倍数化?能够把个体的工作产出,成百上千地复制到更多人身上,从而整体提升组织效率

这,就叫价值的可复制化。

打造一套方法论,一个体系,一个框架,一个模版,一套理论,一个工具,一整个标准作业流程,这都叫倍数化。

30岁以后的人,在公司基本都做到了中层管理。但很多人到了管理层,依然只是一个带头干活的大头兵,大事小事还是自己撸起袖子干,最后累死自己,团队也得不到成长。

究其原因,是视角没有转变过来。职位虽然上去了,可做事习惯依然停留在执行层面,大事小事一把抓。

像我有个朋友,最近猎头给他推荐了一个大厂的商业化团队Leader职位,下面要管150个人。

朋友听了吓一跳,要知道他之前最多就管过5个人,现在一下子增长了30倍,怎么管?

我说,当然不能像你以前管5个人的时候那样事无巨细去管。

管小团队的时候,还能一个个盯着下属,下属干不好自己上亲自教。但是人一多,就要从日常细枝末节的执行工作中抽离出来,转变到更高的视角看待问题。

拿足球队来做比喻,过去是手把手教的【教练】,现在是负责运营俱乐部的【总经理】。

管的人多了,就不可能有精力每天事事都盯紧,那怎么办?

第一,搭能力模型

把自己的能力总结成各种各样的方法论,然后复制教下去。

就拿这个商业化团队的Leader来举例,可以把过去所有的商业化方案进行归类,每一种方案对应什么行业客户需要强调哪些重点,有没有现成的模版,遇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处理,都总结成大大小小的文档库。

遇到A情况采取A措施,遇到B情况采取B措施,遇到C情况不知道怎么解决再重新讨论生成C措施。

用大白话说,叫《手把手教你做XXX》。

总结出来之后开培训会,半个月一次,一个月一次,一个季度再更新一次。而且不仅是自己团队内部培训,还要跟其他部门协同沟通,让大家知道你团队的做事方法是这样,和其他人提前对齐,以后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扯皮纠纷。

第二,搭架构模型。

这个职位说是管150个人,真正每天端对端管的可能就四五个人,然后这四五个人分别再去管自己的下线,层层向下拆分。

所以实际上,你的主要精力依然只用管好5个人,但你要培养好这5个人的管理能力,赋能他们去管好各自团队的四五个人。

后来朋友听了我的这番话,回去花了一个星期去准备这个面试

这期间,他把过去自己成功操盘过的案例变成一页页精炼的PPT。按照【案例背景】,【面临挑战】,【解决方法】和【最终成效】这4个关键维度来归纳,且每个案子都是精挑细选的代表性案例。

同时,再把自己多年来的带人心得也变成方法论,面对不同性格的下属,分别采取什么应对方法,如何激励下属的责任心和成就感,都凝练成一条条短小精干的结论。

对我朋友而言,虽然这是个面试,实际上也是他在总结自己过去12年工作经验的复盘实践。

最终他也不负所望,成功拿到了这个offer.

你看,这就是搭模型的重要性。

无论什么岗位,什么行业,想要往上走,一定要具备这种抽象总结的能力,如此才能把你引以为傲的本领,传帮接代地复制下去,创造成倍的价值

最后一个,找关键的能力。

我用一个商业案例来详细说明。

比如几年前火爆的创业咖啡馆,虽然现在因为大环境变得没落了,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样本

如果你深入观察过这类商业模式就会发现,创业咖啡馆从来主打的就不是卖咖啡,而是卖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一杯十几块的咖啡,卖点绝不是口味,也绝不可能靠这个赚钱。想想就知道,定价这么低的咖啡能好喝到哪里去呢?

但它为什么能火爆?

因为当年最大的风口就是创业,而创业咖啡馆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平台。

只要有创业就要拉投资,谈生意,就要有面对面的交流,就要大家坐下来一起讨论,就要有一个这样的商业氛围。

而为了让大家不是在这里干聊,手上总要拿个东西吧。拿杯白开水太寡淡,拿杯饮料又显得不太正式,拿杯酒又过于放松,拿杯咖啡正正好,毫无违和感。

所以你看,创业咖啡馆的选址都不是在人流热闹的商圈,内部装潢也比不上那些小资时尚的咖啡馆,因为人家的竞争对手就不是这些普通咖啡馆。

创业咖啡馆都开在租金不高的地方,但里面的空间很大,位置很多,因为要聚集人,要做路演,要展示产品,因此宁可牺牲地段也要保证空间。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一个关键去设计的,那就是创业咖啡馆不卖咖啡,卖的是人与人之间高质量商业链接。

因此后面去做创业训练营,做投融资对接,做创业者社群服务,都非常合理,也非常赚钱。

这就是关键,一层层剥去表皮之后的核心,你能不能理解。你对一个现象,一个形态,一个模式,能不能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它是这样的,为什么和你理解的常识不一样,背后到底是什么动机

一个咖啡馆不好好卖咖啡,搞这么多有的没的是不是有毛病?

普通人觉得奇怪,匪夷所思,可聪明人会掘地三尺,越奇怪越有问题,越不合常理越有东西可挖,挖得越多越要把不同的线索连点成线,形成一套自洽的逻辑,这就是差别。

你以为是这样,但实际上操盘者想的,跟你差的有十万八千里。如果不开启深度思考人云亦云,当然发现不了其中的奥妙,那也活该别人能赚钱。

就像我这一段内容,明明一开始是写怎么找关键,为什么扯了这么多创业咖啡馆的东西。你以为我是写咖啡馆,实际上我写的是什么呢?

好好想想。

我以前一直和大家说,遇到任何一个新事,新情况,不要下判断,要先观察。

观察什么?

观察组成这件事物的所有因素,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可以替代的,哪些是不合常理的,哪些是在表面之上的,哪些是被刻意隐藏起来不让你看到的。

找关键,就是一个筛选和再创作的过程。筛选已知的东西,再创作出新的推断结论,从多到少,从少到精。

只有一开始观察搜集到足够多的线索了,才能慢慢筛选。然后不断试验,推翻,再试验,直到组合成一套完整逻辑链,如此一步步找到关键。

以上这3种能力,看懂的能力,搭模型的能力,找关键的能力,是每一个工作10年以上的人,都要着重培养和运用的。

环境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竞争的变化,让我们每个人更加焦虑。大家都开始卷,又加剧了竞争,于是更加卷,形成恶性循环。

想从牢笼中挣脱出来,就不要陷在这个游戏规则里,一定要跳出来,千万不要再去卷体力,而是去卷脑力。

提升效率,复制价值,解决关键,这都是经验丰富的你,应该去努力的方向。

记住,无论何时都要善用自己的优势去化解自己的劣势,而不是用自己的劣势去硬刚人家的优势。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共勉 =)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0 +1
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2020领英Linkedin年度行家/2018领英Linkedin年度最强音/专注于职场经验,逻辑思维,个人成长技巧分享。

复制成功
职场  目标  责任心  商业模式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