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马云阿里内网发声,斗胆谈谈我的4点思考

作者:张丽俊 Cherry
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前两天,阿里巴巴内网发表了一篇题为《致改革,致创新》的帖子。

帖子的落款是:风清扬。众所周知,“风清扬”是马老师的花名。

这也是马老师退休这5年来,第一次在阿里内网撰写千字长文,发表意见

我看了好几遍的帖子,内心特别感触,也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01、犯错,是成长的成本

马老师在帖子开头先是正面回应了“阿里承认犯错”的说法。他说,有错误不可怕,没有人不犯错,真正可怕的是不知错、不认错、不改错。

的确,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错误,有决策的错误,有用人的错误,也有工作上犯的错误。

我自己也犯过错误,在创业初期,犯了两次错误都是在用人上,一次是招来了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一次是招来了不能躬身入局的“伪高管”。

这两次用人失误,都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犯错不可怕,关键在于,你要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有些人是不敢承认错误的。为什么?因为他害怕承认错误,会降低自己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别人就不信任自己了。

一个错误不承认,不改正,并且在同一个坑里反复跌倒,那这个错误就不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个决定了。

当你犯错的时候,先正视自己的问题,然后进行复盘,深度思考,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最后全力以赴地纠正错误,解决问题。

记住一句话:犯错是成长的成本,改错是成熟的过程。

02、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以老板为中心?

马老师在帖子中还提到了“大公司病”。

大公司病,不仅存在于大公司,一些小公司也会有“大公司病”。大公司病很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形式主义,人浮于事。

比如,有些管理者总爱开会,无论大小事,都要开个会,好像不和领导开个会,就显示不出自己的价值,不和下属开个会,就展现不了自己的权威。

还有一些管理者,不忙现却忙于流程,设计繁琐的程序和流程,化简为繁,层层加码,让所有人跟着绕圈子。

重“形式”,而不重“实绩”,务虚之风盛行,会给组织带来极大的危害。

那么,大公司病的背后是什么?

在我看来,是文化。在文化上没有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老板为中心。眼睛盯着老板,屁股对着客户,迟早会被客户抛弃。

客户分为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外部客户,是我们直接售卖产品服务的对象。而内部客户,是我们的同事。

客户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不管任何时候,你都要以客户为中心,要时不时地问自己:我的客户是谁,我的客户长什么样,我的客户喜欢什么?

你也要思考:“我做的事情对别人有价值吗?能解决别人的问题吗?别人要的结果是不是我在做的事情?”

你怎么对待客户,客户就会怎么对待你。

03、永远不要忘了用户

客户很重要,但你也不能忘了用户。

很多人会把客户和用户混淆,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

什么是客户?什么是用户?

客户是Customer,是买单的人;而用户是User,是使用产品的人。

比如,家长们会给孩子买文具。小孩子是使用这个工具的,他是用户,他会决定喜不喜欢。但是购买文具的客户是孩子的父母。

你看,有可能存在用户跟客户不一致的情况。

那么,相对来说,更应该重视谁的体验?

当然是用户的,因为用户会影响到客户的决策。如果孩子非常喜欢,那么家长也大概率会买这个产品。如果家长喜欢,他可能会买一次,但发现孩子不喜欢,就不会有复购行为

彼得·德鲁克所说:“商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客户和留住客户。”

所以大家就明白了,如何创造客户?客户是从哪里来的?结合上面的案例就知道了,是在用户的需求中产生的。

我之前也讲过,所有的企业战略都是围绕客户价值来制定,战略的出发点是增长,而落脚点是用户体验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用户,要重视用户体验。

04、创新,不是口号,而是解决问题

B2B淘宝,到支付宝,再到阿里云,这些年来,阿里始终走在创新的路上。

马老师说,创新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也不为了超越对手,而是追赶未来,让自己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活下去。

的确,市场需求变化迅速,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也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企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办法再创造新的顾客,只有死路一条。

现在很多老板,很多管理者也整天都在说“创新、创新”,但实际上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创新。

创新,不是口号,而是解决问题。

如何做创新?有以下3个关键点:

第一个,从客户那里找答案。如果你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却不去拜访你的客户,去感知客户真实的痛点,洞察客户的真实需求,帮助客户解决真实的问题,你又怎么做创新呢?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乘车坐在副驾的时候,有时候希望副驾有个地方能够放手机。最近大火的小米Su7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副驾专门有一个手机放置位。

第二个,死磕。洞察了用户需求后,你要能沉得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产品,很多时候,创新能够成功,都是死磕出来的。

第三个,制度保障。对创新业务,要有容错机制,不能断掉创新者的后路,如果做错了就“清算”,那么也没有人敢去做这件事。

这,就是我的4点思考。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蔡崇信前些天的访谈,还是马老师最近的发声,我都能感受到阿里锐意变革的决心和意志。25岁的阿里正年轻,拥有着无限可能。我衷心希望阿里越来越好,我也相信阿里会越来越好。

祝福阿里,也祝福所有在2024年还在跌跌撞撞,向前奔跑的企业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4 +1
张丽俊 Cherry

作者:张丽俊。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来源 | 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