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花钱花在刀刃上,如何让花钱变得更值钱!?

  从毕业工作之后,财务就独立了,但是也就是最近似乎才形成自己的消费观念。关于钱怎么花,哪些东西值得花,哪些可买可不买,如何不牺牲生活品质还能存下钱,这些我用了将近三年才学会。

  回顾一下我的消费习惯,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大手大脚,到后来的精打细算两个极端,到渐渐了解自己需要的和适合的开始理性消费。想必每一个从学校走进职的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刚工作时,每个月发工资,交完房租之后,就会打着剩下的钱的主意,买买衣服化妆品包包,倒是也不会太过分到月光,但基本也是所剩无几,花钱随意没有计划性,也没买什么大件,工作个大半年却几乎没什么积蓄。

  后来发现没有积蓄很没有安全感,开始攒钱,所谓家有余粮,心中不慌。攒钱的日子觉得过得很不开心,因为不能随意地买买买,每次想要买东西的时候,就会认真问自己,这个必要吗?这种方式克制了不少非必要支出的冲动,但是觉得生活质量也下降了,实际上也并没有存下多少钱。

  再后来,因为工作比较忙,下班之后写文章,还要抽空发展一下个人爱好,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时间对我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有些方面我开始用金钱换时间。

  在这种驱动下,我重新评估了一下自己的消费理念,对花钱这回事儿又有了新的见解。花的话尽量花在刀刃上,花得值:

  使用频率高、能够提升效率

  大到手机,小到削水果的刨子,如果用得频率高,工作生活都需要,能够提升效率,在能力范围内不妨买个好的。

  之前的iphone 5s用了两年虽然没什么大问题,但开始频繁出现卡顿,加上那时候买的容量也小,导致后来下载新的App都得删去以前的,podcast也没空间自动更新,通勤路上听节目不是很方便。换新电话的时候,选择了大容量的,可以存很多期内容路上听。

  小到水果刨子这样的小件,以前会图便宜随便买一个十来块钱的,但用起来发现要么就是不够锋利,要么就是会坏,削个水果或者土豆特别不方便,坏了就再也不想用,甚至因为觉得麻烦做菜就不会买土豆。后来去超市买了个40块的刨子,好用得想哭,超级省力又省时,恨自己没有早意识到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

  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一步到位买真正想要的精品,而不是替代品

  以前念书时,想买个轻便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自习写论文用,首选是mac air,但是囊中羞涩,只好先买个轻便的上网本,作为过渡阶段的替代品。但实际上,因为不是真正喜欢的,所以就不会多想用它,使用率不足,后来搁置一段时间还是转手了。

  同样是念书时,有朋友喜欢iphone但觉得贵,就买个普通的手机用着。也是因为没那么喜欢,大大咧咧随手往哪一放就丢了,或者逛街不小心就被人偷了。前前后后加起来好几部手机的钱,足以换个iphone了。

  衣服、包包、化妆品,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既然知道自己还是会心心念念那个一眼看上去就真正喜欢的,一开始就不要降低自己的标准转而去寻求所谓“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自己喜欢的,会更走心认真去对待,反而不会浪费花出去的钱。

  能够节省时间的。不要为小钱小利浪费时间,最贵的是时间

  有次朋友聚会,大家聊起来工作之后和学生时代不同的一处思维转变是:学生时代普遍会花很多时间去找一些免费的资源,比如电子书App应用之类,但工作后会愈发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有时候宁愿多花一点钱。

  比如租房子,尽量不要离公司太远,就算路上能利用好时间,但通勤时间太长会消磨掉很多精力,往往到家会觉得精疲力尽,没有心情再做别的,消耗的时间精力其实就远远大于通勤实际的时间。又比如为领取一些免费的东西转发分享帮砍价或者排队,搭上很多时间,得到的东西多半是没那么需要的。

  当然可以选择浪费时间,虚度时光,但前提是为了一些美好的事情,比如去公园晒晒太阳发发呆,放空一下。当然了,如果节省下来的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说什么都白搭。

  能够提升自我开阔眼界的,比如培养一些爱好或者去旅游

  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体现出什么对你而言最重要。技术宅会追最新的设备配置,吃货在美食方面的花费绝不含糊,美妆达人会一掷千金买顶级的护肤品化妆品

  对我来说,我可以一季不买新衣服不买包,但是我很难想象如果放弃现在这些已有的爱好,不去瑜伽馆不买电钢琴不去旅游不去学跳舞,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至少不是我想要的。

  虽然很实际的是,一些爱好,确实是要靠钱堆出来的。所以自然就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赚钱,开源节流,去支持这些爱好,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更珍惜更投入,不辜负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这些反之又能正向回馈更多的东西。

  每工作一段时间我就开始变得烦躁无心工作,需要休假,但每次出门旅游,见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发现一些美好的小细节,就会觉得汲取了力量,回来就会积极调整心态,认真工作,努力学语言,把自己收拾得更精致利索些。

  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一些聚会或者讲座沙龙

  我不是个擅长交际的人,所以也不会刻意地去培养一些“人脉”,但以前常常会有朋友问我是否认识行业的人,我经常都能帮忙找到对应的人牵线搭桥的。

  毕业之后其实交际圈子相对小了很多,却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多是参加一些讲座或者小范围聚会认识的。我有个神奇的朋友,她真的是天生就特别擅长和人打交道,有各行各业的朋友。

  我曾经问过她,怎么会认识这么多人,都怎么认识的。她告诉我,有的是去电影资料馆时候看电影聊起来认识的,有的是去toastmaster演讲俱乐部练习演讲认识的,有的是去听一个业内论坛讲座认识的……

  真心觉得这事儿挺神奇的,但是她的故事也说明一点,不必目的性特别强为了social而social,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尽管先去,投入并乐在其中,新的朋友或者人脉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不乱花,不负债,不上瘾

  除了按以上一些原则的支出,剩下的不要乱花,理财小白的话先不要接触炒股,保守一点,先存到一定数额之后,再拿出一些零头尝试。不然试水失败的话存不下钱,越没有就越不愿意存。

  不负债消费。如果每个月的工资到手扣除信用卡账单没有剩余,其实都是在负债消费,每个月都是在提前透支下一个月的钱。存钱的第一步就是扭亏为正。

  尽量不买自己消费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比如奢侈品,但偶尔也可以买一件真正喜欢的刺激自己努力工作

  不要上瘾,不要为质所累。衣服包包这些都是你穿,你去驾驭使用它,而不是为它所累,成为它的奴隶。尽量不要冲动消费,虽然确实很难。

  最后讲一个故事

  最近在学跳探戈,探戈是一种入门比较难的交际舞,所以基础课一般都需要刷个好几遍。现在的探戈老师当年据说基础班就刷了十几遍,后面当然还有中级班和高级班。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在想,重刷这么多遍,得下多少血本啊。但实际上老师后来靠着爱好作为工作之外的兼职,以前投入的成本早就回来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投资

  钱在流通使用中才产生价值,利用它的杠杆效应,提升自己。节省下来的时间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结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培养的爱好也许有一天能拓宽道路,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其实都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投票。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7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get!对我很有用!

2016-08-18 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