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回忆一下,你的同事或者老板犯了错,会坦白承认、不找借口、不拉垫背的人有多少,频率又有多高?在那个“对方不认错”的时刻,你的心情如何?是错误本身,还是不认错让你更为恼怒?
怎么认个错就那么难呢?今天小益要和小伙伴们聊聊认错这个话题,就是为了提醒各位宝宝们,你得改变这个“不敢认错”的坏习惯,因为“认错”其实是一件特别有益有价值的事,尤其是对领导者。
拒绝认错的原因
为了避免认知失调。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曾提出一种理论叫:认知失调。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指的是,当自我认知和另一种认知/信念发生冲突时,人们会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不适感。比如一个人自诩是个从不撒谎的、高尚的人,但是 Ta 又撒了谎,于是“我是个高尚的、不撒谎的人”(自我认知)与“我撒谎了”(对行为的认知)发生了冲突,造成了认知失调。
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认知是比较完美化的、认为自己“不应该犯错”,那么一旦有人向 Ta 指出错误、威胁到了他们的自我认知,他们就会自动进入防御模式。而如果承认错误会付出的财务、感情、道德风险越高,自我遭受的威胁越大,人们的防御程度会越高、会更加激烈地拒绝认错(McKay & McKay, 2013; Tavris & Aronson, 2008)。
而这时,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类最喜欢采用的办法是:自我辩护。“自我辩护”通俗来说就是自己劝自己——怎么劝?推卸责任,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合理化,使之显得有意义。一旦某件事显得有意义了,人们就心安理得了,失调就消弭于无形了。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人不会认错,至少不会轻易认错。他们宁愿自我辩护,也不想让自己显得很愚蠢。
领导:如果我错了,我就得“重头再来”
在校园里,我们从小被教育成不敢犯错的人,因为答错了要罚做题,写坏了要罚练字...我们发现“错误”是很糟糕、有害无益的东西。
后来,进入职场,我们被各种制度条理束缚成不敢创新的人,因为有时候做错了要扣工资,尝试错了要罚奖金...当我们不敢再犯错时,我们也停止了尝试与创新。
而已经拥有权位、威信的领导者更是给自己上了超于常人的沉重枷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如果我错了,我就得闭嘴,甚至重头再来。
拒绝认错的后果却是企业内部政治混乱、问题拖延严重、并养成一种逃避的企业文化氛围。
学会认错让领导者更强大
在光辉合益无数的领导力提升项目中,我们设计了经典的“领导力提升三角模型”,构成这个牢固三角的第一个环节便是“自我认知”,接着才是挑战性经历和发展支持系统。
虽然很多人都有认识自己的意愿,但只有少数人具备改变自己和颠覆自己的勇气。只有强大的自我认识才能塑造你的行为并直接影响一个人的领导力,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是其一。
如果领导者想与共事的伙伴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下属对你的信任,你需要做出改变!有时,展现自己的弱点也是博得信任的秘诀。
做出更好的决策
回到我们之前说的“认知失调”,一个想成功的人有很多选择,是努力还是无视一切自甘堕落。如果你承认自己的错误,认可它的存在,那你就更可能做出最理智也最有益的决定。
比如,每次看你自己的反馈报告时,你是沉浸在他人的赞美里呢,还是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与建议?
获得信任
犯错并不会让别人看轻你,而逃避问题、缺乏责任性才会让别人瞧不起你。承认自己的错误,会让他人看到你的自信、坦诚和真实。
作为领导者承认错误,在纠正自己的同时,也是以身作则地告诉他人,承认错误没有那么可怕。此时,你的下属也会更勇于去尝试,也会更敢于对你坦白和信任,因为他们知道你是允许犯错、而他们也是可以对你承认错误的。
及时“止损”
越早承认错误,越是能“止损”,让错误波及的范围越小。如果出了错,赶紧告诉自己的团队,大家一起努力尽快把问题解决,才能真理。
拥有彼此信任的文化
作为领导者,你有没有发现,你的员工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来征求你的同意或建议?因为他们害怕出错啊。授予员工更多的权利,鼓励他们自己做决定,才是良性成长与发展的开端。
最后想提醒的是,有时候当领导者真的犯了错误的时候,别人难道真的看不出来吗?他们只是不(敢/愿/懒得)揭穿你,然后静静地看你怎么纠结、无措和逃避罢了。所以勇敢地承认错误改变自己吧!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