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银行家在一起谈的是艺术,艺术家在一起谈的是钱。
艺术家在闻名于世之前,商业价值往往不大,许多大艺术家,在死后才声名远扬,作品价值连城。这就是文化产品的宿命,只有成为头部,才有价值。
为何如此?原因有三
(1) 文化从形态上,主要是来自于创意,物理创作成本极低,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供给无限的市场,只有头部内容才会被追捧。
(2)饱暖才思淫欲,人的原生需求是吃喝,其次才是玩乐,人类历史至今才会有部分国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不是原生刚需,需求存在于少数阶层。无限的供给与少数的需求,是文化价值低的根本原因。
(3) 文化具有天然的依附性,价值多少往往取决于所依附的产品价值。除了头部内部可以完成产品化,腰部和尾部内容极难产品了。
这就是文化产品的尴尬。在历史上,文化人的地位一度很高,这并非因为它的商业价值,而是因为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文化人能够通过读书去取得社会地位。
一直到90年代中期之前,我们还是变相的科举制,进入好的大学,能够拿到学位,就有了保送好工作单位和进入上一层社会阶层的资格。
但是,社会演化至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市场化,文化人的历史地位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因为既不能取得社会阶层的保障,又不能得到商业价值的变现。
一直到今天,文化阶层的历史地位才迎来复兴。核心动力在于:
(1) 物质生产的极度充裕。现在及未来,越有美感的东西越有价值,一切制造都是设计先行。用户追求体验与美,甚于制造本身。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抽走了隔绝于内容生产、阅读者与消费者之前的墙,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发达,让长尾流量也能汇聚并才产生价值。
2
所谓新商业文明,我认为具备三个维度的特征。新文娱、新消费、新金融,这三者不是并列关系,而是融合于一体。
新文娱:
文娱的核心价值是创造IP并将之发扬光大,获取垂直的粉丝与用户。一切都是IP。
所有文化形态的终极归宿都是IP。
新消费:在诞生IP以后,IP一定要与产品融合,孤立的IP没有价值。
新消费:
新零售,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在翻天覆地却又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新消费的两个核心:
(1) 碎片化。碎片化的品牌认知,碎片化的消费场景,红海的不能红海的市场杀出了乐纯,低调的独角兽友唱,都是典型的案例。
这一代人,会被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给伺候的,只要最好最纯最独特的那一点,碎片化而非深度、长度,会是最大的特点。
(2)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改变了出行,衣食住行,食和住的共享也在发生,共享经济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刚刚开始。
新金融:
为什么许多非常优秀的人只能一辈子做职业经理人,因为资本的门槛。新金融,就是打破资本的束缚,让有才华的人破土而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只是开始,众筹也绝对不止是只流行一两年。
为什么温州和潮汕的民间商业力量特别强?背后是民间金融的强大,这就是对其他地区的降维攻击。金融本质是信用问题,当地的社会和宗族体系的强大,又是民间金融体系的根源。
新文娱,聚集的是同一类审美的人群,新消费,是人群的消费习惯与品牌认知的改变,新金融,是基于人际的信用体系的重建与金融化,这三者的根本,都是人的社交网络。
反对只读书不交流,支持边读书边交流!
2017-07-20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