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面试一位候选人J时,J感慨的谈起她的经历,说现在的成绩多半是误打误撞出来的,根本没有想到,更没计划到。
昨天微信朋友圈里也有朋友发感慨:
“提前制定计划,属于傻X行为。
没动手时,脑袋里全是想象,一旦开始做,发现每一个环节都和想象不同。
学生时代,可以制定计划是因为你学习不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不够勤奋不够努力!你所走的路,可以掌控的,是可以预测的!
而在社会中所有经历的一切都是以前无法预知的!走过了才知道!
面对未知,制定计划毫无意义。”
在这变化迅速的时代,计划真的毫无意义吗?
所有的成功几乎都有很多偶然因素,没有一个公式可以保证成功。很多成功并不是计划来的,但是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是计划高手。正是因为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才更要做计划。因为这是区别运气和必然重要的因素。
我们会认为计划没用大体是因为,计划种类太多,用的地方太多了,对于未发生的事的设想,我们经常统称为计划,有一些计划没达成,就觉得计划是没用的。
1.计划去新加坡
2.计划X月X日去新加坡
3.计划出差预算
4.计划签证
5.计划去新加坡住哪儿,定新加坡机票
6.去新加坡见到客户后的计划
…
终于临行前一周,突然来了个紧急消息,新加坡的客户X月X日到X日去美国了,计划1、2就不能实施,本来想好的2、3、4、5…全部不能执行了。而签证、机票、酒店已经定好,全部不能取消。如果不去,损失预估2万元…
一件简单的事,在计划的过程中因为权变因素太多,就会造成很多变故,所以给人一些计划没什么用的感觉。
情境B:我的一位朋友的职业计划,一直是把工作做好成为金领阶层,去年底他的年底计划是:
1.计划好好工作
2.计划5年内达到年薪百万
3.计划采取加薪或升职或跳槽…来完成
4.计划采取步骤XXXX
本来计划1的,因为赶上了自媒体风口,本来兼职兴趣做了几年的爱好,今年已经达到了收入100万,无心插柳,一下子让主业变成鸡肋,现在决定全职开公司去做自媒体。原先的计划似乎又没用了。
计划分成两类: 一类是“计划工作”,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在A中,1、2、6是这类。在B中,1、2、3也算计划工作。
其二是“计划形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在A中,3、4、5大致可以归为此类。B中,4无疑是此类。
计划不能执行最常见的是第一类计划的条件改变,第二类计划就不存在了。
计划的作用:
一、设定目标,明确目标。
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也是制定计划的标准和依据,目标确定得是否明确,有无现实可行性,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计划的成败,设定目标本身也是一种计划。
目标必须明确,否则计划无从下手。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才涉及到怎么干,如果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想清楚,还谈什么具体作法。计划的指向是目标,一切为了实现目标而策划。
计划实现不了,很多情况下,计划的条件发生了改变,目标改了。A,B都让原先的计划显得多余,但是我们要知道,人常犯的错误是“为了什么而什么”,就像“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健身而健身“,”“读书”、”健身“可不能成为“读书””健身“的目的,否则就是死读书,白健身,读书、健身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同样,有的人是“为了计划而计划”,而“不是为了目标而计划”,我们空想了很多过程,想不到的是原先的目的没有了,自然计划失效。
目标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有核心目标和次要目标,在B中,在A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搞定客户,而不是去新加坡,在B中,可能朋友的目标是财务更加自由,而不是什么工作,也不一定是年薪百万。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其实计划也是一样,只并不是有了计划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有计划
所以,很多计划不靠谱或不可执行了让我们很失望,常常是目标定的有问题。我们定计划时要经常问自己真正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二、帮助决策,辅助行动。
计划的核心点在于决策,一个决策的过程,往往是选择的过程,选择的正确并不在于选择本身,而在于选择之后的行动的落实,在制订计划中我们可以:
1、搜集信息,推动思考
比较全面的搜集信息,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思考决策。
人常有一种惰性,如果没有思考的必要我们就不会去思考。计划让人可以稍稍想得长远一些,新的信息会推动我们逻辑判断的过程。
像我在搜集去新加坡的信息中,又和其它客户取得了联系,本来一直在远程联系的朋友也正好可以见个面。如果不是有计划,可能想都不会想到。
2、避免经验陷井。
我们能成为今天的我们,就是由过去的经历造 就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直接利用经验,没不再去思考其他的东西。人们有时候往往相信经验,而不愿意相信自己的思维,因为经验是已被事实证明的东西,事实告诉我们它是可行的。而我们自己思考出的新方法并没有得到证实,有一定的风险,两者相比,利用经验似乎风险小得多。
做计划的好处,就是根据现在的信息对决策重新审视,如我朋友面临的情况B,现在的工作还值得做吗,如果现在的工作不是只为了100万的年薪,而是为摆脱财务问题后其它所得和追求呢?实际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人第二职业干得好的时候,反而第一职业心态好,干得也更好。有了好的财务状况,其实有了不做不愿意事的自由。
3、有了计划,选择了计划,在决策后的行动中会更坚定。 我们经常会有在选择后执行过程中后悔当初的感觉,实际上如果计划时,比较了很多方案,考虑了很多因素,决策就容易更理性。而行动过程中的条件变化,进行修改调整,也能理解,自己当时的情况下只能做这种选择,后悔也没用。
因为有了计划,很多事我们也可以清楚了解自己”放弃了选择的成本“,会有更明确 的了解,A情境中,我清楚的了解了,我去新加坡这一选择是四天,2万元。B情境中,我朋友放弃了工作的代价因为做过计划也可以一一列举出,时间和经济成本比较清晰,决策后无论哪个选择都会更清楚自己选择的成本。
三、估计环境,减少风险。
1、很多计划的失败大部分就因为对未来的预测失误。
未来环境是不确定的,而我们却要对不确定的环境作出预测,几乎是不可能完全准确的。
若想减少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的风险,除了提高自己的预见外,还有很多方法,其一是可以拟制多套未来环境的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一旦出现了紧急意外,这些后果计划就能派上用场。
我是美国游泳运动员"飞鱼"菲尔普斯的粉丝,他是奥运历史上获得奖牌及金牌最多(共获得23枚金牌,曾经单届奥运会(2008,北京)破记录的夺取8枚金牌)的运动员 ,神奇的天赋和魔鬼般的勤奋无需多言,但让我最为折服的是他的教练鲍伯·鲍曼对他的训练中包括,对于每个细节和意外情况假设的应对训练,“如果…那么…(见他的个人自传《水面之下》)
很多优秀运动员之间,能力差异非常细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记,但最顶尖的职业选手会把所有的“如果XX,那么XX”都考虑在内,做好应对之策,也许看上去这种“如果”可能微乎其微,计划似乎没用,永远赶不上变化,实际上,这往往才是取胜的关键。
多做假设,设立备选方案做为应变手段。比如在情境A中,我应该在酒店预定中加取消险,在机票预定中宁愿价钱高些订可以取消有票等等。
2、制订计划,必须熟悉你计划实现的条件,找到这些条件,靠搜集信息。
信息资源成为当今重要的资源,而信息资源的匮乏,挖掘不出计划的有利条件,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制订计划的过程,也会让我们思考信息处理的程序,以免遗漏。
比如在A中,和客户交流不够紧密,不知道客户最新的问题,中间也没有向客户预警。互相信息沟通出现了断层。 在今后计划的过程中,计划的程序就要进行调整。
那位发朋友圈说:”没动手时,脑袋里全是想象,一旦开始做,发现每一个环节都和想象不同。“的朋友其实也是信息收集不全,想象的”如果“不够,就不知道在新的没计划到的”如果“情况下,应该”那么“行动。只能在行动时,不断按直觉本能反应,这不是计划没用,是根本没有做好计划。
四、让行动更有效率
当我们早做准备时,很多时间金钱的利用就会胸有成竹,更有效率。当然,未来的事情往往很少能确定。就如同航海,你在航行的过程中也不知道会不会有风暴,即使天气预报有时也会失误,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情况的变化使得计划更加重要。
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对将来作一些初步的预测,分析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变化。在作出准确的预测后,制定出行动方案。一旦未来发生变化,就能从容对付。一切在计划范围内,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出现计划范围之外的事,因为信息收集较全,也很快有新计划来替代。
计划像一张地图,指引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和你想要去的地方。计划中有连结目标与目标之间的道路,也有连结目标和行动的道路。没有计划,实现目标(真正的核心目标)往往如无图寻宝,全凭运气。如果不断制订计划,修改计划,可能就会有”殊途同归“的感觉,即使计划没有百分百执行,也让目标达成了。
有的人说反正情况总会发生变化,未来也难以确定,现在制定计划又有什么用,不是白费力气吗?其实如果没有计划,一旦情况发生变化,更是措手不及,就如同业余运动员靠运气好也能赢一些比赛,但职业高手相争,争的从来就不是运气,做好计划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正如候选人J,虽然有很多偶然,但她自己也会总结"好象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真正达成目标,可能是PlanA 实现不了,PlanB 也不够,PlanC,D…..N ,有时实现你目标的是计划外的N+1,但并不代表你的PlanA就不必做了。因为没有PlanA,往往就不会有”如果XX,那么XX“多的PlanX,在遇到N+1情况时,只能本能反应。就象随性而为的业余选手虽然有时也会有成功,但不会进入职业高手的行列,职场上走得顺利更需要我们成为职业高手。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