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时起,在规则面前,我们开始俯首称臣。
午后的星巴克里,我对面坐着一个女孩,她身后的窗户外透露着大国贸的一角。女孩手里握着一杯热拿铁,却并没有喝,只是不自觉的转动着杯子,转动着浓浓的心事。
她说她想换工作了,她的理想和公司行进的步子岔开了方向,关于转机发生的可能性,未知疆土的风险,优势与不足...她已经反复思考过多遍,决定要离开了。
“既然已经决定,为什么还在踟蹰?”我问。她告诉我,上一份工作她做了1年的时间,在这家公司工作还不到10个月,这样频繁跳槽的简历,在HR眼中只会被判死刑。她打算在这边“忍”上半年后离开,让简历好看一点。
“忍”,是世上最残忍的字眼。若不能重归于好,为何要继续互相耽误?
只因为跳脱不了的职场规则。
真的跳脱不了吗?
1、职场规则,你是何方神圣?
职场规则,像上帝一般的存在,它洞悉一切,似设下了所有规矩,却又不知所踪,只凭口口相传,无法完全考证。
频繁跳槽者,死罪!
——职场规则第1条
转型不划算,要从零做起!
——职场规则第2条
已婚未育女员工,公司们避之不及!
——职场规则第3条
……
——职场规则第108条
乖乖听信职场规则的人,开始学会与简历上的一个月两个月死磕,任时光在身旁荏苒。听信了转型不划算的人们,最终选择了岸这边已经搭葺成型的小房子,放弃了河对岸的诗和远方。既然已婚未育女员工,让公司们避之不及了,那就先要孩子吧,让理想和职场,一起在岸边停靠,有时一停靠,就再没有起航。
当职场规则,成为了我们前行路上的磕绊。 我不遵守你,又会这么样?
2、规则背后有规则
职场背后那根最粗壮的运作链条,并非是规则,而是价值。整个职场因价值而起,所有的职场规则都是价值双方博弈后呈现的结果。
频繁跳槽者,在雇主眼中是价值损失的风险,因为经验告诉他,频繁跳槽者很可能具有跳槽惯性,短期内再离开,他投注在你身上的培养成本都将打了水漂。也许,你的故事让他认为你很可能是个例外,但是能说服他打破规则录用你的只能是:录用你产生的价值足以盖过雇佣一个频繁跳槽者的损失风险。
那一年,我简历上赫然大写着两段6个月长度的工作经验,这无疑是一份要被判死刑的简历。但是,规则背后有规则,规则背后的规则是一道职场人永恒正确的公式:你的净价值=你的总价值-雇佣你所带来的风险。想办法让一头减小,一头加大,净价值越过零界点变为正值,继续加大正向的砝码,规则在某个瞬间被你超脱,消失不见。
2012年,我站在转型的岸边,望着河对面,那里有我未曾见过的世界。空气中夹杂着对岸的鸟语花香送到你面庞,闭上眼睛轻嗅到了心动的味道,或许你本来就属于另一片天地?我问岸边的小松鼠和牛伯伯,他们告诉我:不要过河。河对岸的你将一无所有,所有的事情将从头来过,放弃这边所有的积累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而且你最终会发现,有些花还是隔岸观赏的美,走近了,都是一样的俗物。
2017年,我再一次站在岸边,望着河对面,那里是我曾经跨过的5条河,走过的5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从猎头,到4A广告,到互联网,到创业,到咨询公司。从每天给人面试担心这人能否正常入职,到抱着Motion Board和同事一起头脑风暴关于客户想要的创意,到和产品经理与技术工程师一起欢喜的看着APP上线安卓和苹果市场,到BP改了108遍只求投资人看过来一眼,到每日穿梭于数据与图表之间,与唐晶贺涵做朋友,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
花,究竟是隔岸观赏来的美,还是走近细细品嗅来的美,心中才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走过几个国家几座城市,方知家该安在何处。原来曾经告诉我关于转型无奈的人,从未真正成功转型。而所有打算从零开始,重头做起的转型,几乎也都以失败告终。因为,价值面前,不容许存在从零做起的转型。
转型者总爱将自己定位成一张白纸,但不知从零做起的除了你,还有年轻活力,充满干劲儿的应届生,你这张白纸,在真正的白纸面前,却写满了风险:你曾经的经验,会否让你在新东西面前有些固步自封?职场老手的你,会否因为现实与理想有差,再一次选择轻易离职?你会发现,对于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一张白纸” is really nothing。
没有价值的一份请求,永远不会被接受。转型的成功在于你能否串联过往的价值,串联后的价值是否形成了独有优势?我的5次180度转型从未有一次从零做起,持续上升的价值,也反过来验证你一路的选择是否正确。职场从未真正被割裂,价值在整个职场版图间渗透和流淌,有人死死抓住一份“从零开始”的大义凛然,有人硬生生套用别人的路径,都被现实一次次拒绝。不知,规则背后的价值链条,才是我们该抓住的主动脉。
前几天,被问及已婚未育女员工,公司们是不是避之不及?还未有实战经验的我,心想着依旧可以通过价值这个突破口去解答?让公司们避之不及的是价值损失的风险:你刚入职就休产假的价值损失,产假回来后心能否全部跟回来的风险。而你的其他价值相加,减去被扣的分,余额还足吗?公司本身是否有足够大的盘子来平衡这些价值损失风险?当下的其他应聘者又携带着怎样的净价值?多方价值不断博弈中...最终的答案慢慢显现。
当我们的手中没有砝码,面对职场规则,我们只能请求原谅,请求给一个机会,请求被相信。请求的分量有多大?不如拿出真正的砝码。
3、我们要的从来只是解决问题,而非遵守规则
“妈妈妈妈,我长大以后想成为科学家,要怎样才能做到呢?”“你要好好学习呀!”“哦,好的!” ——那一年,我5岁
“老师老师,我大学应该报考什么专业呢?”“工商管理很热门,可以考虑报考。”“哦,好的!” ——那一年,我高中毕业
“教授教授,我毕业以后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女孩子,进入体制是个不错的选择,铁饭碗稳定。”“哦,好的!”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
不是每一个好好学习的人都能当上科学家,不是每一个热门专业都适合所有人报考,不是每一个女孩子都适合进体制,不是每一个体制都是铁饭碗。规则,不过是模糊的大数据下的经验分享。
从小到大,从生活到职场,我们从来只是想要解决问题,规则在我们分析思考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悄悄过来搭把手,给我们一些帮助。它一直在等我们真正长大的那一天,将真理交回到我们自己的手中。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