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你要做的不是斜杠青年,而是斜杠中年

2011年夏 上海

一个30多岁的中年人和一个20多岁的青年一人一盘盖浇饭,在小店里边吃边聊。

中年人很健谈,说了好一会儿,总结陈词:从明年开始,我就不光只做PPT了。我已经准备转型

本来一脸迷妹表情的青年变了脸色,显然他并不理解这个决定,但他不愿意反对他的偶像,抬手看了看表:“张老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回去准备培训?”

张老师有一个在业内很有名的艺名:秋叶大叔

那个青年,是我。做市场营销的我,有幸请到已经写了三本PPT书的秋叶大叔来给人力资源从业者做分享。讲真,秋叶要转型,我是不支持的,毕竟明年还想请他继续讲PPT呢。更重要的是,营销人都知道转型有多难。

2个半小时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尽管秋叶大叔PPT课程已经了熟于心,但因为这次受众企业HR,他把演讲材料改得面目全非,准备了一堂HR专属的PPT课程。

上完课他就风尘仆仆冲上出租车赶往飞机场

我望着出租车远去,心想:这么努力的人配得上心想事成。

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斜杠青年,否则我一定会祝愿秋叶大叔杠上开花的。

2017年年初 北京

编辑催稿了一个多礼拜,我才勉强写完了《40岁财务自由?你明明离40岁失业更近吧》,刚发给编辑,当天编辑就改好让我确认,说当晚就发。

注意到,编辑在“身份自由”的主标题下加了一个副标题:化身斜杠青年。

懵比如我,偷偷百度了这个词: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Marci Albonher)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 A New Model for Work Life Success),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感叹编辑见多识广之余,我也有些疑惑,为啥翻译成青年?我写的明明是个40多岁中年大叔的事迹啊。

这篇文章,赶上科技行业裁员风波,意外受到了欢迎。有刚刚毕业的小伙伴到我的公众号下留言,表示醍醐灌顶:“以后就本职工作就不用上心了,专心做一个斜杠青年。”

看到这个回复,我心里咯噔一下,我是不是把小伙伴给坑了?

1、你刷的可能是假斜杠

所谓斜杠,应当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飞跃,而非焦头烂额慌乱之下的逃窜。

展示自己的个性能力的前提是:有足够的能力。

很多赶时髦的“斜杠青年”,看起来斜杠各种丰富,但实际上可能连基本的一技之长也不具备。

中国古代寓言里就有这么一位斜杠青年:鼯鼠。《荀子·劝学》中写到:“梧鼠五技而穷,五技渭: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会飞飞不高,爬树爬不高,游泳游不远,挖洞挖不深,会跑跑不快)。”天敌一来,鼯鼠就只能束手就擒。

如果是为了有个(chui)性(niu),爱往哪里斜都是自由。我可以自我介绍成:贴心奶爸/足球上的老将/股市价值投资者。

实际上是:无原则的女儿奴/球场人形木桩/6000点进的股市至今没解套

相熟的朋友看到,清楚我是什么货色,呵呵一笑,无伤大雅。本人也知道自己毛病多,终究没脸拿着薪水再去趟A股浑水

怕就怕,自己当真。

给同学拍照,大家都说好看,杠:独立摄影师;
在空间里写了30000字的感情日记了,好多同学点赞,杠:情感作家;
给自己开了一个公众号,阅读量居然过百,杠:自媒体

所谓斜杠,应当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飞跃,而非焦头烂额慌乱之下的逃窜。

有些自诩为“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可能从头到尾就没有读过麦瑞克·阿尔伯的《双重职业》这本书,仅仅凭听到的道听途说和自己的猜测,树立了一个自己眼里所谓的“斜杠青年”。

作者表示这个锅她不背。

麦瑞克对于想做斜杠青年的小伙伴们提出过忠告:

你可以斜杠,但别一拥而上。不要指望同时以三个身份开展三个职业。大多数斜杠,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从基础做起逐渐成就卓越。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添砖加瓦,斜出特色,杠上开花。

所以,去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知名的职“斜杠青年”,但凡做出些成绩的都至少是30+的中年人,企业家/登山爱好者/滑翔伞玩家的王石美赞臣高管同时写出10万+微信文章的薇安;PPT专家/大学生导师/社团运营专家的秋叶大叔,创业者/生涯规划师/畅销书作者的古典;就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帆风顺的李叫兽(自媒体/营销咨询顾问百度副总裁)也要将近30岁了。

2、斜杠,是一条艰苦的旅途

斜杠之路充满荆棘,并非鲜花满地的时尚之旅。

斜杠分开的两项技能,并不能太相似,比如数字营销社交媒体营销,再比如摄影摄像。

两者有太多相通之处,这个跨界难度系数不高,往往不被外行认可是跨界。

斜杠分开的技能差距太远,就会很累。

认识斜杠青年中,小红拖拉机算一个,额,83年出生的他其实也算是斜杠中年。

本职工作是互联网科技初创公司HRD的他,到了晚上就化身知识网红,他是知乎人力资源心理学以及职业规划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我曾经问过他,如何平衡本职工作和斜杠生涯,他的回答是很实在也很无奈:少睡觉——别人上班他上班,别人下班他读书,别人睡觉他码字。

鲁迅的话放在他身上倒是极为合适的:哪有什么网红,我只是把你们睡觉的时间都拿去写作了。

就算如此,他也在做减法,推掉了很多能赚钱的机会,只为写一本自己的书。

另外一位我认识的斜杠青年,人称洪老爷,今年45岁,在职打拼了20多年,先后在多家外企民企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副总裁岗位,年薪200万。

今年年初,他辞掉了百万年薪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斜杠生涯,从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洪老爷的百万年薪成长手册》开始。

尽管作为多年的企业高管,他有着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职业积淀,但他也有短板,用他自己的话说:“我20多年没有自己写过长文章,过往都是我讲得多,写得少。如今一朝辞职,反而要逼着自己写长文章。我才发现,写作真的很难。”

我看过洪老爷的文章,每篇都是3000字+的访谈文章,要涵盖好问题,精彩回答,以及睿智点评,确实不容易。

5个月后,他交出了25篇原创文章,21次高管对话,以及1万+粉丝的成绩单。

我问他,一篇文章需要花多久?

他告诉我:采访需要2-3个小时,整理文字最后写出文章还需要3个小时,基本上一天的功夫全砸在文章上了。

洪老爷是辞职了,但是他还是标准的斜杠中年,健身达人,身材让我这个年轻十岁的人看起来就是一堆移动的五花肉;他组建了广州第一只民间赛艇俱乐部,并担任赛艇队队长;而且还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做领导力培训课程,所以并不算清闲。

“时间够用吗?”我问他

他回答:“我45岁,父母已经去了;我和太太是丁克家庭,没有孩子。我的时间可以几乎全部投入在我喜爱的工作上——当然还是时间紧张。”

斜杠,注定是一段文化苦旅。《双重职业》的作者麦瑞克,也给斜杠职人提过建议:

所谓的斜杠组合,最好是那些和你工作有关,而且是那种可以杠在互联网或者杠在下班时间的那种。

程序员信息图设计师和作家都能够有弹性时间,分分钟拿起电脑平板就可以开始斜杠生涯的工种会更容易。

3、斜杠职场人,危机or契机

改变受众的心智,往往是极难的。

笔者身处人力资源行业10年来,最大的感触就是职场一直在变化,从最初的外企黄金时代,到了民企崛起,再到互联网初创公司的兴起。

职场偶像,从最初外企高管唐俊、李开复,到BAT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再到共享经济时代的程维、胡炜炜。

职场人也在变。相比当年为了养家糊口挣扎在生产线上,一旦被辞退身无其他本领的产线工人们,如今的职场人不再满足于生理和安全需求,而是更上一层楼,希望通过工作得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斜杠职场人在不断增加。在斜杠的同时,不少职场人也有隐忧:领导是不是不喜欢员工分心其他事情?HR招聘时会不会歧视有斜杠职场人。

其实你想多了。

我随机采访了朋友圈各类企业的HR观点,包括:玩具公司Mattel(芭比娃娃的公司)招聘经理,一家国企的招聘负责人,两位不愿意具名的分别来自外资医药公司和外资银行HR经理和一位民营地产公司的招聘经理。

如今的招聘经理不少也都是80后的小伙伴,大家反馈的主流观点是:

斜杠职人一般不会减分,相反,如果斜杠的搭配合适,将是求职的加分项。

首先看斜杠职场人的核心技能,是否能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如果这一条不匹配,斜杠得再精彩也无济于事;

其次看斜杠技能是不是与核心技能相辅相成,比如招市场经理,如果候选人本人运营个人公众号,或者是某个社交媒体上的大V,有着出色的个人品牌,那显然对做好本职工作是加分项。

最后看斜杠技能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是否与本职工作有利益冲突。我也遇到过有“斜杠青年”为了给自己写书凑材料,把应该保密的客户案例给写到了书里,导致最后黯然离职

唯一明确表示不敢用的是地产公司的招聘经理,她也很无奈:不是我歧视斜杠职场人,而是我们公司都是一个人顶三个用,再出色的斜杠青年来了单杠都怼不完。

那么职场老板们对斜杠职场人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的中国区CEO李兆琦女士,也就这一话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建议企业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斜杠职场人。

“职场人在企业的角色是员工,但在生活中、在家庭里、在网络上,他们绝不会只有XX公司员工这一个身份。一个完整的人,既有生活中的角色,也有职上的角色。企业应该接纳职场人做完整的自己,并尊重完整的员工,这才是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职场人通过工作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生理需求(挣钱吃饭),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交需求,而在理想工作岗位上,员工还是实现获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价值的需求。如果工作岗位上不能实现这些需求,自然而然的,员工就会在私人时间以斜杠青年的方式实现自己质上和精神上的诉求。

未来的企业将越来越平台化,提供一个出色的舞台供出色的职场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未来的职场工作的方式也有出现变化,工作内容将越来越项目化,职场人能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

企业担心员工不能为工作百分之百投入,也是情有可原。但如果以强制和反对的方式,并不能扼杀斜杠青年,反而只会将出色的人才挤出企业。企业最好的选择是顺应趋势,拥抱斜杠青年,理解尊重他们的诉求,并将工作内容和员工的兴趣爱好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诉求。”

李兆琦还补充,员工在业余生活的爱好值得鼓励,往往对工作也有帮助。比如,热心公益事业员工,往往在职场合作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

4、斜杠,不仅是改变自我

我们打造自己的人设和品牌,而我们的受众给我们贴上标签。有一天,你想改变自己的标签时,你的受众同意吗?

回到秋叶大叔的故事,那次短暂的相遇后,我和大叔的交往就仅限于网络了。

作为大叔的迷弟,我只能远远的观察:

2012年,他还在讲PPT;
2013年,还在PPT;
2014年,在PPT;
……

作为营销人,我清楚转型有多难。

营销学经典理论《定位》阐述了如何进入顾客心智,以客户青睐的定位之道;同时也提到重要的一点:

一旦受众认可了你塑造的定位,给你贴上了某种标签,你再想撕下标签转型,改变人们心中对自己的认知,那就难上加难了。

哈根达斯为例,在欧美市场哈根达斯是典型的超市冰淇淋,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哈根达斯摇身一变,不再走超市模式,转而瞄准了当时一片空白的高端冰淇淋市场,将哈根达斯定位成了一种高端产品。但如今不论在中国做得如何风生水起,回到美国市场上,客户依然只认可它是一个超市商品,无法将它和高端冰淇淋等同起来。

哈根达斯如此,斜杠中年也是如此。当大家认可了秋叶大叔PPT大师的标签后,很难把他再与别的标签相结合。

当然秋叶最后成功了,但他付出了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他以每年至少出一本畅销书的节奏来把握市场脉搏,所有能够尝鲜的互联网产品,他都会第一时间试水,从最早的网易公开课到如今的饭团。

2015年,在推出《社群营销》后,他在社群运营管理营销领域的专家水平逐渐被大家认可,而与此同时,他运营的社群IP营,每一期都能培育出新锐的知识IP,吸引了小川叔,Spenser,Warfalcon,剽悍一只猫等一批活跃在互联网上的斜杠大咖。

以他20多年职创业公司以及互联网生涯的积淀,依然拼上3-4年的努力,才能成功斜杠。

写在最后的话

斜杠,将是未来职场的趋势。职场上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斜杠员工

但斜杠是以坚实的核心技能作为基础,缺乏核心技能的斜杠,即使再多,也不足为道。

Slash的意思是斜杠。我不清楚,当麦瑞克·阿尔伯推出Slash这一概念时,她有没有想到在中国,这个词的翻译会和“青年”紧密的结合起来。而在我看来,成就出色的斜杠,重质不重量,靠的不是叠加斜杠数量,而是沉淀下来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

而这都要花时间。

虽然最后成就斜杠时,我们可能已经迈过了而立之年,甚至到达了不惑之年。

或许那个时候,斜杠带来的体验,又让我们有了重回青春的感受,这也许是译者的本意。

望文生义的读者们须知,出色的斜杠,往往不是年轻时期就能轻松实现的。

让我们从青年时代打好基础,做一个成功的斜杠中年——虽然听起来不够酷。

【原文标题为《你要做的不是斜杠青年,而是斜杠中年》,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3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可惜把有兴趣的职业当成斜杠

2017-08-10 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