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研究了100位顶级高手,我发现他们都遵循同一个原则

  • 出品丨插坐学院(ID:chazuomba)
  • 作者丨叶超人

“不要做无用功”,这句话我们都听过很多遍。可是,怎样算是无用功?

有人说无用功就是与目标不相关的事;有人说,无用功就是本来不应该犯的错误;还有人说,本来半个小时能做完的事,你却做了一个小时,多出来的半小时就是无用功等等。

所有的说法中,最打动我的,是下面这句话:

很多人的一生,都消耗在一些看似可能成功,其实没有希望的事情上。

我们常常低估了困难,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到最后却发现是徒劳。

1.真正的高手,都有清晰的能力边界

国家文津图书奖得主吴军博士的一个朋友,曾经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

席间,这个朋友请教巴菲特“成功的道理”,巴菲特回答他:年轻人,你们都很聪明,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如果要提供什么建议,我希望你们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

熟悉创投圈的人都知道,巴菲特一生的成就离不开“在能力圈做事”这个原则。

能力圈,顾名思义,就是能力边界。能力边界之外,就是你不懂的事。

巴菲特做投资50多年,放弃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他对科技互联网企业一直非常谨慎,鲜有投资。他甚至公开声称,绝对不碰比特币,给出的理由却很简单:因为不懂。

不懂的事情就不要做。这个原则听起来简单,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我有个朋友,在投资咨询公司上班,他的日常工作是和虚拟货币散户沟通

有一天凌晨,他刚准备休息,一个客户发来消息,吓他一跳:老师,你曾经想过自杀吗?

他恍惚了几秒,赶忙问怎么回事。接着他了解到,这个客户从亲戚那里听说虚拟货币最近大火,很多人从中赚了几十倍,于是他马上抵押房子贷款了40万元,全部用来买币。结果不到两个月,40万蒸发了30多万。

虚拟货币投资这件事,不一定是件坏事,只是很多人在完全没有投资常识的情况下,火急火燎地就把自己全部身家砸进去,最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朋友那个客户是这样买币的:在交易平台找到当时最便宜的币种,然后40万全部压在这一个币上。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现在便宜,以后升值空间就大。

有点投资常识的人都知道,升值空间取决于币种背后项目价值,而不是发行价。这个客户的40万亏得非常可惜,也很可笑。问题的源头,在于他根本不懂,却想要从中发财,这是不可能的事。

很多人都是这样,很喜欢做一些看似可能成功,其实根本没有希望的事情。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一般人都是因为不懂才打赌,但他只有在胜利已经装在口袋里的时候,才会和别人打赌。这和巴菲特所说的“在能力圈内做事”如出一辙。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反而可能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相比步步为营的高手而言,这种人是没有根的,他们飘在半空中,虽然很努力地摸索,但往往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对自己的能力有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2.有了清晰的能力边界,才能不断地向外拓展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只做自己懂的事,这和固步自封有什么区别?

的确,如果巴菲特和马云永远只做他们10年前就懂的事,肯定走不到今天。

两者的区别在于,固步自封,是把自己局限在角落不肯走出去,而真正高段位的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边界,追求最大概率的胜算,并且将损失风险降到最低。

我的一个朋友一坤,刚进入新媒体行业半年。前几天我们一起吃饭,他非常认真地邀请我和他一起创业,做一个自媒体账号,他负责运营,我负责内容。

没等他说几句,我就委婉地拒绝了。我告诉他,在我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自己创业之前,只想先在公司好好积累。

听完我的理由,他马上反驳:你这就给自己设限了,为什么不能一起试试呢?不懂的事情可以边做边学,自己创业绝对比你在公司打工成长快。

意识到他陷入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毫不客气地提醒他:“过去那么多年,你拍脑袋做了很多事,有成功哪怕一次吗?”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明明能力还完全不足以做好一件事,却反复欺骗自己,我再努力一次,肯定能做到。

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对疯狂的定义:“用同样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不清楚自身能力边界的人,再有雄心壮志,再努力拼搏,最后往往都是徒劳无功。

我这个朋友应该做的,是在自己的公司里,先把运营能力研究透,做出一定的成果和名声后,再考虑创业。

与清晰能力边界同样重要的,是清晰知识边界。

这些年有很多人在批判“知识碎片化”,其实真正会学习的人都明白,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是否碎片化,而在于是否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关于建立知识体系,著名商业思想家吴伯凡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建立知识大本营。

学习有点像打仗,一个将军带领大家出征讨伐对手。出征包括“出”和“征”,既然要“出”,就得有个自己的大本营。

这个大本营有什么用?你白天打完,晚上要回来休息,要补给,然后再出击。等你越来越强大,把敌人打得越来越远,你的大本营范围就越来越大。

学习也一样,你必须有核心知识,这个核心知识就是你的大本营,也即知识边界。你知道自己现在能够熟练应用哪些知识,然后再基于已有知识向外探索更多的知识,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这样一点点拓展,你的知识体系会越来越丰富,知识给你带来的改变也会越来越明显。

马云曾经告诫管理者多问自己3个问题:“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放弃什么”,这本质上也是希望,每个创业者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能力边界,先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要得更多。

3.能力边界背后的智慧:越成功的人,越知道如何避开失败

在能力范围内做事,并不断拓展能力边界,以此提高竞争力。这个方法论背后,是普通人与强者的差别:

普通人只关注成功,而强者知道如何避开失败。

泰德·威廉士是美国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被称为“棒球之神”,美国棒球目前仅有两位选手年度击打率超过0.4,而他是其中一位。

在个人著作《击打的科学》中,他分享了打球的诀窍:只打“甜蜜区”的球,坚决不碰甜蜜区之外的球。

这个甜蜜区就是我们说的能力边界。泰德把击打区域分成77个,只有当球进入自己有把握打进的区域,才肯挥棒。

当然,他也要面临很大的诱惑和压力。每比赛都会有大量的球从非理想区域经过,如何控制挥棒的冲动?而且,她的粉丝并不懂这些道理,所以当球从他不擅长的区域经过时,粉丝们会表示不理解,甚至以各种方式去催促他“不要放弃即将到手的机会”。

强者之所以强,就在于他们有非凡的定力。

泰德从不迷恋全垒打。相反,很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选手,却异常迷恋。他们只要有球,就迫不及待地挥棒击打,这就导致击打率大大降低。而且,因为盲目地出击,他们的精力消耗非常严重,这也是有些选手不得不吃兴奋剂的原因。

许多著名的企业家都喜欢研究“失败学”,早年财经作家吴晓波去采访马云时,发现他的书桌上摆着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中,有一本就是《大败局》。

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关注失败?因为一个对成功太过渴望的人,往往会过于激进,会失去自己的节奏。清晰认识自己的能力边界,能使一个激情澎湃的梦想家冷静下来,踏踏实实地做事。

吴军博士也说过类似的话:成功其实不难,在于少犯错。

吴军喜欢打羽毛球,大学时期就在清华排到了前3的水平。后来他总结经验发现,要想通过一次拼杀把对方抽死,可能性微乎其微。比赛到最后,大家拼的是消耗,看谁先体力不支,看谁先出现失误,那这个人就输掉了当前的球。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想的只是如何一个球,而不是整比赛。人生是一个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比赛,我们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关注‘赢’这件事,只要不输就可以了。比赛进行到半场的时候,很多对手就弃权了,或者失去了比赛的资格,最后剩下来的都是赢家。”

所以,一个人想要走得远,就必须付出足够的耐心。能够走到最后的人,不会盲目出击,而是给予自己充足的时间,清晰自己的能力边界,然后奔着一个目标,持续地前进。此为高手之道。

  • 来源:首发于职场充电第一站——插坐学院(ID:chazuomba),每晚 21 点 21分准时分享,陪有梦想的人一起成长。
  • 图片来源:pixabay

【本文已获授权,如需转载,请找原作者授权,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9 +1
复制成功
项目  价值  知识  思维方式  运营能力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