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润
前两天,有幸和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前辈做了沟通,给了我极大地震撼。
他就是青啤前董事长金志国——一个把生活活成了大片既视感的人。
与金志国老师交流,我比较好奇的一点是,他身上的什么能力,让他能够从洗瓶工最终做到青啤董事长。
交流后,我找到了我的答案,那就是他高效的学习能力。
他说,他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家、单位、老师。
他只要空了,就会学习。甚至会坐高铁、坐飞机去找老师学习。
由于学到的知识太多,在大脑里一直转,他会整个人“摊”在回来的高铁上。这就是金志国老师的高效学习能力。
所以我会说,这种能力让一些人,不管从哪里开始,最终都会去到属于他的那个位置。
我在各地演讲、培训过程中,也经常有同学问我,应该如何高效学习。
今天,我就借此机会,斗胆分享一下我平日里是如何高效学习的,或者说我的一些小小经验。
顺便说一句,我与金志国老师的学习、交流,他的一些精彩观点,后续我也会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你,敬请期待。
1.搭建认知之树
我是这样学习的。第一,心中要有一棵认知之树。
什么叫认知之树?
就比如我心中的“商业”这棵认知之树,树上会有商业篇、管理篇等;
商业篇又会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消费心理学、产品、定价、营销、渠道等等;
那么管理篇又会分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从员工到经理等等;
如果你把商业篇、管理篇这些当做我这棵认知之树的树干,那么商业篇下面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你可以理解为分枝。
而具体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知识就是这棵认知之树枝繁茂盛的叶子。
这就是我的关于商业的认知之树。
一旦你心中有了认知之树,那么当你从各种渠道、用各种方式获取新的知识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挂在这棵树上最合适的地方。
你的这棵树也就会越来越枝叶茂盛。
如果你心中没有认知之树,那么你学习到的知识就像竹篮打水,学到很多,但是很快因为没有地方放,又全都漏走了。
— —
那如何搭建认知之树呢?
对啊。
如果是自己擅长领域、本职工作,潜移默化中,相信你肯定有了本专业、本学科的认知之树。
但是对于那些自己不熟悉、陌生的领域呢,如何搭建认知之树?
就以我学习区块链知识为例。
2017年后,区块链特别火,我写了好几篇关于区块链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大家好,我就是区块链本人...》阅读量超过50W+;
但作为一个本职工作是商业顾问的我,为什么会对区块链知识有所了解呢?
区块链火了之后,我到京东、当当、亚马逊这些网站找到与区块链相关的畅销书籍。
之后又看一下买了畅销书的人还买了哪些相关书,借用别人的判断力买了像《区块链原理》类的10本书。
找到这10本书之后,我先看自序、然后翻目录,找到书中的逻辑架构后,然后快速阅读。
最后,把书中大致的内容逻辑框架在白板上画出来。
这样,我就迅速建立起对区块链知识的基本认知,也就有了区块链知识的认知之树。
2.获取知识,挂在树上
心中有了认知之树,接下来怎么做?
接下来,就要像须鲸一样学习。
什么意思?
须鲸科的摄食行为有时被描述为“狼吞虎咽”,因为它们的进食方式是张开大口,一次吞下大量海水,接着闭上嘴巴将水吐出,海水中所含的食物便会被鲸须挡住而留在口中。
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一口都吞进嘴里,然后留下有营养的。
那我们如何像须鲸一样学习呢?
不管什么知识,狼吞虎咽的啥都读、啥都学一气,然后把这些杂乱的知识挂到自己的认知之树上?
对,也不对。
对是指,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不对是指,即使是狼吞虎咽、泛读、泛学,也不是看到啥学啥,抓到什么学什么,也是有章法的。
什么章法?
我自己把平常碎片化时间获取的知识,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新闻,这些能让我们了解风云变幻的世界,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而我了解新闻都是利用空余时间,刷朋友圈获取的。
我的微信好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数量级,已经有了明显的规模特征和统计学特征。
当我刷朋友圈的时候,如果发现很多人正讨论某件事情,那这件事就是我要去关注的新闻。
所以,朋友圈的新闻,是朋友帮我选择、过滤了的,用集体的判断力投票了的新闻。
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新闻,对我来说效率是最高的。
第二类是见识,就是那些你从来没想过自己应该去知道,但是却知道了的东西。
比如这个人居然是这么想的,这个东西太有意思了,他的观点居然是这样的。
我长见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在APP听书、听课。
我只要有空余的时间,就会用2倍速听APP上面的各种内容。
我会听历史、哲学、甚至艺术的内容,快速大量听完后,你会发现虽然有些东西对你价值不大,但因为量大,总能遗留很多有营养的东西在你脑海里,跟你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产生勾连。
让你的知识体系变得越来越完整。
— —
这时,有的同学可能会说,
我的朋友圈都是微商,我的好友太少了,怎么办?
其实,在朋友圈获取新闻只是对我非常有效的方式,对其他同学可能并不一定适合。
而且,因为我要经常写东西、在公号发文,第一时间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对我很重要。
可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没那么必要了。
当然如果你也想第一时间知道一些有用的新闻,可以订阅一些你感兴趣行业的比较知名的公众号,博主等。
但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像须鲸一样大量听各学科、各个老师写的书、做的课,然后把这些知识挂在你的认知之树上,真的很有必要。
3.面对面交流、实践
你用须鲸的方式获取了大量对你有用的新闻、见识等知识,然后把它们挂在了你的认知之树上。
这时,你的认知之树上挂了很多知识点,但你对有些知识点了解还比较浅。
而真正深刻、系统的掌握一门知识,浅浅了解可不行。
那怎么办?
我采用的办法是向专家请教、扎破认知之树上其中的要点来深刻学习知识。
在咱们公号上发布了很多“刘润对话”系列文章,有经济学专家薛兆丰、峰瑞资本李丰、华与华华杉等等各行各业专家。
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我搭好认知之树,有了基本认知后,我就会去找真正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请教。
问什么呢?
主要是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或者我不能完全理解的点。
这里重申一下,一定要有大致的认知框架之后再去问问题。
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你不知道怎么去问,只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而且专家跟你讲的时候,可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若没有基本框架,就算专家给你讲一整天,你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先建立框架图谱,在认知之树的基础上跟专家问一些点的问题,把点都扎透。
通过这种方式,你对某个专业领域,可能做不到顶尖高手,但是做到对这个专业比较了解,甚至熟悉还是可以的。
最后,我还是一个企业顾问,经常去各行各业的企业调研,他们大量的实战经验让我可以和我学习的理论相结合。
这时,可能有的同学会说。
首先,很多各个领域的大牛专家都已经有了付费课程,这时不要用须鲸式快速学习,建议可以系统学习、多思考,看别的同学问题,回答等。
另外,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信朋友圈中你一定能找到比你在某方面强很多的人,跟他学习、请教,也比自己通过书本硬学强。
所以,如何学一门专业领域知识?
在认知之树基础上,通过向专家请教把一个个点扎透;如果有机会再与实践相结合,夯实知识。
最后的话
最后,有一句话叫,输出就是最好的输入。
那我是如何做的呢?
我平时有了一些点状思考,就写140字微博、在朋友圈、得到的知识城邦发一条内容;然后再把这些点状思考整理成一篇文章。
最后把这些文章变成线下大课的一份内容;不断地整理,最后变成了一套PPT、变成了一本书、变成了一门课。
通过不断地输出、输出、输出,也同时倒逼我要不断地去高效的学习,输入、输入、输入。
以上,就是我给想高效学习知识的你3点建议,希望能帮到热爱学习的你。
最后,祝你在学习的路上日拱一卒,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祝福。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