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绝大多数的成功,靠的不是巨变,而是行稳致远的累积

01

最近几年,临公子经常听到一个词叫“颠覆”。

很多人喜欢说想取得怎样创造性的成果,想让职业有所颠覆,仿佛它是个被开光的词。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真想做成事,就别轻易说颠覆。

我以前有个做开发的同事,几乎每次开会他都会提出非常规性的建议。今天说想换框架,明天说最好换开发语言,后天说修改业务流程技术总监后来忍不住说:“你别整天搞这么大的动作,你到底有没有评估过风险和效果?”

他以为,只有拿出些令人刮目相看的创新才能证明价值,然而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法缺乏系统性,毫无章法,只破坏原有的稳定性

还有些人会把进入截然不同的赛道,认为是一种重大突破。

实际上,当你对某个领域不熟悉或不具备优势时,180°的大转弯往往让你摔个猝不及防。

你们应该知道一本书,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可谓是中国辅导书中的超级爆款,多年蝉联高考书籍No.1。当时“五三”凭真题拆解+讲师预测等亮点,快速成为行业后起之秀,一度占据市面上20%的教辅市场份额

本来这是个励志故事。

但站稳脚跟后,由于政策等诸多因素,创始人卫鑫转行卖茶叶了。

一个卖青少年教辅材料的,跑去做客群是中老年的茶叶了。结果可想而知:3年亏损1亿。

卫鑫只好认怂,回头卖教辅书。

这阵子不少人问我转行的事。

上周就有一位读者说,她毕业快两年了,做功能测试薪资太低了,她打算跳槽转行。“没办法呀,不转行工资上不去。最好能有个量级上的飞跃吧。”

然而搞错两个概念:

1、跨行只是变化大,与工资涨幅大不大压根两码事。

2、本行业如果都做得乏善可陈,冒然跨行后,很可能也做不出名堂。

过分激进的态度,让人忽视了职业资源累积,反而由于对新事准备不足,而陷入泥巴地里。

02

我从不反对做些非常规的事情,相反,我还常常鼓励大家去尝试,但许多人太迷信那些横空出世的成功,结果却灰溜溜地铩羽而归。

讲真,99%的所谓一夜之间的“突变”或“颠覆”,都是失败的。

为什么?

一个系统想站稳脚跟,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它是由一个又一个简单的事物逐渐叠加而成的。

我在《罗辑思维》看到一个概念,叫“加尔定律”。意思是,一个运转正常的复杂系统,总是从一个运转正常的简单系统演化而来。

它有两重意思:

首先,好的复杂系统,都是从一个简单系统演变而来的。就像很多互联网大厂,先做出个产品甚至demo,先让它运营一阵子看看情况,如果自然增长良好,再发力推广。

其次,从0开始设计的复杂系统,是没用的。就像巴西第四大城市巴西利亚,规划时千好万好,各种精细化设计,它不是从0到1,而是奔着从0到100去的,结果变成城市规划中典型的失败案例

颠覆,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

就算猪能飞上天,用雷军的话说,那也是已经苦练了1万小时的猪好么。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领先半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盲目地在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为“先烈”的。

所以华为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提倡“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理由很简单。

作为企业,首先要延续性创新,继续发挥好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轻言颠覆性创新,尤其是大企业。

作为员工,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别把精力放在什么宏伟蓝图、天下大事上。

如果你留心观察可能会发现,牛逼的人很早就开始牛逼了,牛逼的公司,从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扶摇直上。

谷歌的创始人当年也看不到什么希望,想卖掉搜索引擎技术,幸好卖不掉才撑到了转机出现。

真正的进步都不是突然的巨变,而是在漫长时间里反反复复、进进退退,逐渐累积了巨大的优势。

03

我们对“颠覆”,经常有两个误区。

误区1:认为新的东西才叫突破

我本职是在互联网圈子,开发项目时,大家都很反感动不动拿“重构”说事,先不说重构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关键在于吧,重构后,效果也未必达到预期,反而有时带来新问题。

推倒重建看起来很爽,但结果时常很打脸。

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记得啊:新的≠好的。

就像不少人一觉得工作无趣,就打算跳槽或转行,可到了新环境,况如旧,没多久又走回老路上。

正如周鸿祎在《极致产品》所说:“如果你觉得工作简单重复,是毫无必要的,那你应该办法优化它。”

我们要懂得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换个问题。

误区2:认为有变化就是进步

我们知道,所有的进步都是由变化产生的,但反过来它不成立呀: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能产生进步。

上海证券交易所曾发布一组交易数据

账户市值10万元以下的散户亏损最多,平均亏20.53%,而他们恰恰是交易最频繁的群体

换句话说,交易越多,亏损越多。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多数散户都亏钱了吧?总以为要拼命操作才能得到收益,殊不知,没有操作,也是操作策略的一种。

巴菲特能持有一只股票十几年,你说他这么多年有做过什么颠覆性的操作吗?

没有吧。

绝大多数的巨大成功,靠的不是大开大合的突变,而是行稳致远的累积。

04

那么,真正的颠覆是如何实现的?

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说iPhone问世之前,人们用触屏笔操控手机,可触屏笔容易丢呀,这就很不方便了。乔布斯敏锐地抓到了用户需求:能不能用手指代替触屏笔呢?

有个这个想法后,他再想办法技术上实现。

最终iPhone一炮而红。

创新和颠覆其实并不是灵光一现,关键在于对行业足够了解、经历过一系列循环重复后,具有极高的敏锐度,才能抓住需求,达成创新。

未来是逐渐演化实现的。

很多人感慨自己没机会了,往大了说,那些改变生活的东西都被发明出来了,比如微信淘宝、头条、抖音;往小了说,挣钱似乎也没啥新路子,工作不好找、副业领域也各种卷。

总之就是,太难了。

可绝大多数人是不需要所谓的“颠覆”的。机会几乎都藏在日常的小事里。

你解决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难题;
你发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新赛道
你耕耘出一个新的收入渠道
……

这比期待一觉醒来改变世界,要靠谱100倍。

说到底,这世上并没有那么多需要推倒重建的场景,有的只是用心地去打磨一点一滴。

直到量变引发质变的那天。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4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