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211大学毕业后工作十年换了五份工作,前四份在制造、贸易行业了,因为觉得地产行业薪水较高,两年前跳槽到地产行业,当时也颇费了一番力气,托了关系才到了地产行业,但进去行业就在走下坡路,今年他们公司破产了,X不得不再重新找工作,但是找什么方向的工作,X已经换过四个行业,一直想跟着潮流走,潮流难以捉摸,自身非常茫然,似乎永远踏错节奏。
D去年研究生毕业时在激烈竞争后进入一家拟上市的互联网教育公司,没想到工作了一年多公司直接资金流断裂倒闭, D其实很喜欢这个行业,想在同行业换工作,发现机会很少,找其他行业的工作,D被提供了和其他今年才毕业的学生一样的待遇,都不满意,D觉得很不可理解,要知道教育培训这几年一直是热点行业,薪资和各种待遇前景看似都不错,D现在希望找我们想找一个有前景的工作。
这段时间找我们找工作的很多行业曾经是非常红火的行业,最近几个月却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今年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洗牌与重组行业,很多人都对行业发展规律很难把握,都想找有前途的行业,其实每年都有行业变动,每年都有人感慨怕入错行又很难找到稳定发展的行业,和D和X一样,我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抓住了最好的机会,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发现这机会也许是陷阱,我们总觉得现在没有机会,等过几年,又会发现前几年错过很多。职业生涯三四十年,没有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但是要保持一定的职场敏感,顺势而为,主动应对各种变化。
1、了解时代背景
01.宏观政策
很多人觉得行业多变,没有方向,其实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普通人要多关心宏观政策,也可以参考一些专家解读就会知道,任何行业性的变化都是在大背景下。
比如近来的行业变化方向,我们如果能看看8月17号《2021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的精神,就能理解现在的一些行业政策与会上提出的三次分配相关, 三次分配被首次明确为“基础性制度安排”, 并上升到国家战略体系层面,释放出三次分配将进入大规模实际操作阶段的信号,各种配套措施将落地。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初次分配是各个要素获得要素报酬,二次分配就是通过税收(个税、遗产税、赠与税等)、转移支付再平衡,三次分配就是通过自愿公益捐赠进一步调节。
简单来说,初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一般是通过工资和年终奖来体现;二次分配是由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进行的再分配;三次分配则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未来肯定要向两头小,中间大的共同富裕之路进行调整。第一财经源引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这是根本途径。要鼓励勤劳致富、创新致富,不搞“杀富济贫”。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的机会。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止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我们不能等靠要,不能养懒汉。
这样的大政策方向上,很明显看出行业发展的调整,那些易有暴利行业(影视、地产),垄断行业(数据垄断如互联网大平台垄断平台),不利于公平畅通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的行业(课外辅导)上瘾沉迷(如网络游戏)均是调控的行业。
对应在宏观经济上,哪些行业存在机会?我们可以参考诸多投资界的解读,比如国君消费指出:
在畅通阶层跃迁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基调下,随着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未来看好大众及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精神消费、增收及扩大就业型科技消费四条投资主线。
①大众及服务消费: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受冲击最严重(尤其餐饮、旅游、住宿等),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有助于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大众及服务消费行业出现边际改善机会;
②品质消费:共同富裕明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根据2035年远景规划,未来15年中产阶级有望从4亿翻番至8亿),促进消费升级,富裕家庭占比提升无疑将推动家电、汽车、家居等可选消费品配置和更新需求;
③政府提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将共同富裕的定义扩展到精神领域,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化传媒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需求的行业成为未来政策发力重点(近期国务院出台全民健身计划,预计2025年带动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5万亿);
④增收及扩大就业型科技消费:共同富裕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吸纳大量就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具备一定硬核科技属性的消费品行业迎来增长契机。(新浪财金)
参考宜信财富的一份分析吧:
1. 未来整顿规范的行业有:影视;数据安全隐患行业;房地产;校外培训;高消费;环境污染;平台经济垄断性行业;游戏
2. 未来扶持鼓励的行业有:养老;农牧业;慈善;国产大众消费;科技自主化;医疗医药;新能源;住房保障服务业
我国高校毕业生2020年应届生874万,2021年应届生909万,2022年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数逐年攀升,要知道2020年新生人口才900万多点,新生人口在逐年下降,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量是不断增加的,上过大学后就业基本要求是在大都市从事知识型工作,而且每年的期望薪水是上涨的,找工作时,很容易挤向着高薪热门行业。
职场上,没有一劳永逸的选择。一方面,职场人要清楚后浪会越来越多,今日的独特技能,年轻优势,很快就会被更年轻的劳动力挑战,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要尽快选好行业,深耕专业才能立足;另一方面,从行业选择上看,毕业生是就业集中度很高的群体。刚毕业时,找工作往往有很大同质性,高薪进入是共同的期待,几年后会不断分化,理想和现实差距会让很多人越来越现实,转行换岗的可能性在职业生涯中很正常,保持学习,持续努力是基本要求。
2、将禀赋融入自己的目标
职业规划没有唯一正确的方案。有时候我们不关心大环境,是因为群体和个体存在很大差异,哪怕是最火热的行业,也有混得不咋样的人,再不景气的行业,也会有一些不错的公司和岗位。平台千差万别,个体也千差万别,每个人性格、岗位匹配度,工作占位等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
除了考虑大环境,你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经验,能力做规划,比如一个50岁和30岁的职场人哪怕同在一个行业,面对行业调整选择也会不同。一位小公司中层和大公司高层选择也不会一样,一位五岁孩子的母亲和一位尚未成家的男士选择也不同。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性格特点,人生目标不同,计划也不一样。
01.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想要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究竟想要得到什么,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如何,往往在于Ta知道自己要什么。追逐行业热点的,很多只是人云亦云,并没有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优势和目标。很多人没能在合适的时候做好合适的职业规划,是因为始终没想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究竟要什么。没有人能代替你去想你的人生究竟要什么。
很多人找工作是随机的,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就会进入。如果是职场初期还好,如果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后,还是这样脚踩西瓜皮的态度,就很难有很好的成绩。
02.清零心态
在职场转换的过程中,能力,积累,人脉都很重要,但最需要的是清零心态。
任何一个人综合的资源和能力在不同领域会有不同表现,教育、知识、技能、经验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在工作之前,我们会有很多投入:受本科或更高的教育,在工作中学习或训练了技能,但任何学习过的知识,技能都只是沉没成本。花费的时间和金钱都无法再收回来了。没有人有义务为你过去的技能和经验付钱,博恩崔西说过,你的工作主要不是由你的教育背景、知识、技能或者你的能力决定的,而是由客户需要什么、想要什么、愿意为什么付钱决定的。因此,你必须持续调整你能提供的东西,你的才能、技能和工作内容,尽量与客户的需求和愿意支付金钱购买的服务保持一致。
很多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业,平台,岗位不适合自己,但就是因为已经做得熟悉了,难以放弃过去的经验,于是不到山穷水尽不会主动放弃,这样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选择的境地。
我曾经做过四年老师,当时我们同事中有好些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经常抱怨,但因为老师有工龄,又有若干好处,觉得一旦离开会失去工龄太可惜,就一直寄希望有一天没有任何损失,调动到工龄可以延续、没有任何烦恼的地方去。有和我同时进学校的同事到现在还在一边抱怨一边还在那个学校还干那份工作,可见几年工作经验就让有些人难以转行,建议可以看下美剧《实习生》。
03.发挥优势
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自己的优势。经常梳理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你过去在哪些方面做得优秀?哪些是你兴趣和特长所在,这方面我写过不少文章,可以参考。怎么才能了解自己。
3、定制自己的方案
遇到职业瓶颈时,都可以从这几方面去突破: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外的其他工作了解甚少,对变化毫无准备。其实如果你掌握的技能和经验确实在市场上没有需求,你就必须学会别的知识,提供市场有需求的技能。现代行业、平台、职业变化在任何年龄,任何阶段都会出现,我们面对工作需要更努力,也要更灵活一些,与其被过去几年,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所限制,不如多想想如何去适应未来的更长的职业生涯要求。
始终保持对狭窄的工作领域外的知识的好奇态度,保持学习的状态,经常评估自己的技能的竞争力状况,不断学习新技能。学习始终是对抗变化最有效的手段。
02.将行业的区域变迁看成改变工作地点
中国很大,区域间差异很大。选对池塘钓大鱼,工作供应的池塘变化不仅是行业,还有地点,比如这几年制造业的内地迁移是很明显的趋势,但我有很多在上海这类城市的候选人还死抱着要在上海周边最远长三角找工作,有些人还要死守着亚太总部的级别,结果是我遇到过几位,不断跳槽到不同公司亚太总部,不断出现这些公司退出或减少中国投资,亚太总部都不存在了。
很多时候,一个区域某行业萎缩可能是另一个区域某行业兴起,如果自己很难从一个行业的路径中拔出来,还可以思考改变自己的地理位置。有时候你不得不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从工作机会少的地方搬到工作机会多的地方。如果不想改变行业属性,改变地点属性也会增加自己的机会。不妨多想想,如果工作内容不变,工作地点变化其实是一份工作要求再正常不过的事。
03.改变工作量,提升性价比
在一些通用职能上,换行业的难度看似并不大,比如前一段时间受双减影响的教育行业,很多公司裁员甚至歇业,但有些后端职位需求其实不受太大影响,有些前端职位基础能力通用,找工作难度也不大,比如,市场、销售,但是不同行业内同样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报酬差异可能很大。前一段时间,可能这种溢价情况比较少了,但这段时间明显存在,有些通过的职位,尤其是方案或者市场方面的职位,薪水都要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但原先习惯了高基准薪资的很多不愿意降薪,同样的工作,各行业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高薪的行业和低薪的行业间哪怕是通用的职位差异也不小,在行业间变动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性价比。因为你的劳动力是产品,它也必须遵循供需关系的法则。
04.多种渠道寻找新机会
很多人担心放弃了原有的经验,就无法找到新工作。这些人有的是能力确实不足,有的是低估了市场的容量,市场有大量没有公布在市场上的工作,自己的能力越强,影响力越大,越容易找到工作,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信息来源极为受限。要态度更开放对待新资讯,也要广泛使用并发展自己的人脉,人脉不一定是为了实际的帮助,多样化的人脉可以提供信息和链接。
找工作不是高频事件,绝大多数人不会太熟悉如何找工作,哪怕是很多经常面试人员的高管和HR,经常做面试辅导的,也缺乏求职找工作的经历,很多职场获得一定成功的人自豪于十几年没有找过工作,职业顺利当然很好,但是也要常有风险意识,职场是残酷的,每个人都要有职业发生变化时的应对计划。人生有太多不确定了,我大约是每季度都会预演一下如何应对人生和职业的变化,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会遇到从来未曾预料会发生的场景。
很多人找工作的方法太过于局限,过于依赖于自己过去的路径。比如以前是某个求职网站上找到工作的,仍然只会在这个网站上找,以前是猎头帮忙的,还是依赖猎头。不同阶段,不同的人找工作的最佳渠道会不一同,不能用一种习惯的方式工作,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找工作。
不同职场阶段找工作的手段也不一样。以猎头为例,我经常会收到各式各样的求职要求。比如工作N年只是基层工作者的求职简历,这样的背景从猎头角度很难有机会推荐。比如很多45岁职场人在找工作时仍然只会把简历给猎头,希望猎头尽快给自己找到好工作,得不到回音后都很诧异,因为自己在几年前一直感觉是猎头不断找自己的。
一般来说,在职场初期五年或中级职位以下的工作,求职网站是最快捷的方式,在职场黄金阶段,猎头可以帮你很多,在40岁以后的,除了极优秀的人才,猎头就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手段,这时候人脉会起更重要的作用。 任何时候,都要根据自己特点选择渠道。
小结
无论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已经有了多少技能和知识,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你都要知道,没有人会保证未来你仍然会持续成功,如果你的技能无法在未来被使用,你的出路只能是改变。任何时候都不能抱着“理所当然”的想法,过去的成功和稳定并不能成为未来的保证,永远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
职场路漫漫,行业变化不可避免,成功都是时代的成功,但是时代变迁的压力同样也不可阻挡。“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虽然很沉重,但即使我们是微粒灰尘,面对时代大山,也并不毫无应对,微尘和微尘也不全是一样的命运。我们的时代因我们才存在,不想被时代大山压垮,茫然过一生,就要关心趋势,评估自身特质,提升实力,独立判断,主动设计和调整自己的职业和人生。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