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为什么很多聪明的人,却一辈子在社会最底层?

文:格总

在开始写这个公号前我一直有一个错觉,这个错觉我估计很多人都有,就是以为“机会”这个东西自带光芒。

啥意思呢?

就跟古时候讲皇帝出生那天,天有祥瑞,紫星高悬,总之这事儿的出现就不一般。

然后你意识到,老天,太明显了这不就是机会嘛,然后扑上去一顿操作,大功告成。

现在来看这个想法愚蠢且天真。

因为机会不是这么来的,机会总会伪装,有时候不过是生活中的某个小插曲,比如你在出差飞机上偶遇了一个挺健谈的人,留下联系方式然后就再不联系。

有时候甚至是某个坑某个雷,比如你很不幸失业了离婚了生病了,你当作救命稻草的东西忽然走顺,一下就起来了。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所有一切都可能是伪装起来的机会,但你身在其中,完全想不到,直到很久之后有一天绝大多数人一声感慨,哎呀我当时哪里知道……

理解了这件事,理解了所谓机会总是带着伪装。

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永远都在等待,而有的人总是可以一次次抓住机会。

就说我自己吧。

坦白讲写这个公号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对机会的错觉都在。

于是按照时间顺序我不出意外地依次错过公众号爆发末期,视频号短视频崛起,视频号直播崛起这么几个机会。

直到最近几个月才后知后觉,开始搞直播和线下公开课

能不能搞得起来谁知道呢,但是我一想,啥也不做老天爷也没法给你安排对吧。

所以很多时候为啥大家面对一个看起来是机会的事会犹豫,关键还是担心白忙活一,竹篮打水一场空,既然如此我还是再看看吧,再观察一下吧,就跟之前的我一样一次次错过。

有没有人天生对机会敏锐?

也许有吧,反正我没有,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反面案例,不过我相信所谓的敏锐更多是事成之后的总结和幸存者偏差

这个幸存者偏差还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干成,另外九个都歇菜,并不是。

而是说一个人尝试了十次,可能前面九次都失败直到最后一次成了,失败那九次不会有人提起,所有人都赞美他“敏锐的洞察”到最后这次机会。

为啥很多成功者会说“都是运气”呢?

因为人家经历了十次最后成了一次,心想我这不是运气是什么。

但是没人信,人人都想得到某些方法论好让自己一次尝试就成功,我理解的所谓敏锐的洞察背后的真相就是这样。

当然了,虽然运气很重要,但运气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创过业的人都知道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你整个人的态会处于极度敏感中,所谓敏感就是为了把你的产品搞出来,卖出去,你会全身心投入去做这件事,无论你觉得自己做得多好,也会特别纠结。

比如前几天小米汽车发布。

之前央视采访雷军他就说,特别担心一上来不火,大家都不买,更担心如果大家都来买,(产能跟不上)一等要等一两年,肯定会被骂惨。

这就是创业者都会有的焦虑,背后是对市场情绪的敏感和担忧。

这种全身心投入和真实的焦虑会改变一个人,让他越来越理解创业的本质是什么,创业途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最核心的资源是什么,最合理的节奏是什么……

这一切就是我们常说的“体感”。

体感不是别人告诉你你就知道了,看几本牛逼的创业者传记你就灵魂附体了,并不是。

你得全身心投入去做,去痛苦去焦虑,在承受过大大小小的挫败后还能从中学到一些什么,同时保持亢奋自鸡,和鸡周围的人。

大家应该都同意一种说法:

上幸存下来的老兵才是一支部队真正的灵魂。

因为这帮人是被炮火“筛选”过的,他们眼睁睁看着队友倒下,也差点被人杀死同时亲手杀过人,这种真实的淬炼会让一个普通人变成另外一个人。

所谓创业也是这样,创业也是一个“被筛选”的过程。

或者说,创业就是一个“死里逃生”的过程。

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在创业之初就自带主角光环,再牛逼的创业者曾经也是普通人,只不过你只在他牛逼的时候知道他,他苦逼和傻逼的时候多了去了,但你根本看不到,就是这样。

所以创业跟打仗很像,都得真实经历过才行。

庆幸的是即使创业失败你也不会被肉体消灭,只要你愿意你就永远有机会,所以梁宁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战争是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创业失败一次,如果你认命了,失去战斗意志了,那就算真的失败了。

如果你不认命呢,有可能还会失败而且概率依然很大,但也有概率哪怕是很小的概率你这次能成。

成的这次可能是第2次,也可能是第20次,完全说不准。

这就是为什么创业成功没法靠运气,更没法靠聪明,而是靠你一次一次失败后依然不认命,咬紧牙关重新站起来。

就像刚才说的,每次“被筛选”的过程里你会学到很多,商业技巧,市场嗅觉,还有所谓“对商业的敏锐”。

你会从一个杀鸡都不敢的普通人,变成一个对人下手眼睛都不眨一下的真正的战士。

当你蜕变成真正的战士,你距离成功就稍微近一些了。

讲完这些那么问题来了,在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的前提下,有几个人愿意承受巨大压力去折腾自己,常年在焦虑和崩溃边缘活着呢?

有几个人能经得起周围人尤其是亲人的劝告和哀求一意孤行呢?

有几个人懂得每一次尝试都倾尽时间精力的同时,又保存金钱储备作为退路,做好下一次东山再起的准备呢?

自然少之又少,凤毛麟角。

所以机会在哪里?

在这一次,也可能在下一次,没人知道。

于是,有时候自我怀疑,有时候偏执到天上下刀子雨都听不进劝,就成了每一个创业者双重人格

至于什么时候该怀疑,又什么时候该偏执,这靠运气,也靠每一次经历后人的蜕变。

所以要我说,相比起惦记机会的聪明人,相信创业是死里逃生的笨人通常活得更久。

聪明人往往失败一两次就躺在底层不再动弹,然后告诉别人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公平。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 +1
格总

作者: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微信公众号: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立即了解→mini-MBA——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亲授,结业即获清华证书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