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录节目的时候,主持人江夏说到一个有趣的话题:
现在很流行做时间规划的社群,一拨人每天早晨持续行动,打卡,规划,完成每一项任务就画一个勾,称之为时间管理。
江夏说有一天,她看到一位大学生分享了自己一天的时间规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花拳绣腿上,吃个早餐还要写在计划里,洗脸刷牙化妆都在计划之内,结果一天满满当当20 几项计划全部打钩,其实一半以上都是无效的生活琐碎。看上去完成了很多,其实不过是机械劳动的记录,根本没有本质的进步和提升。
这样做计划,越做计划人会越焦虑,会沉迷于计划的数量,而无法在质量上得到真正意义上提升。还会因为数量过多,急于完成而产生深刻的焦虑感。
我过去也很信奉这样的打钩方式,每天上班的时候都会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先整理今天的工作内容。
列出十几项工作,斗志满满地开始。
但是你会发现,每当你做一项真正能提升你能力的事情时,都会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一天4-5个小时都会投入到这一件事情上。投入之后还可能看不到工作的结果,这时候,人会懊恼自己浪费了时间,再看到满满的计划表格,感觉好像是自己效率变低了,还有那么多工作没有做,就更加不敢休息,疲惫机械,焦虑异常。
长此以往,你会因为计划而变得焦躁,丧失信心,形而上学。
我有一段时间正是因为这样不正确的工作方法,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拿卖书这件事来说,因为自己不正确的工作计划,上市早期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不重要的渠道宣传上,浪费了大部分的精力,再加上每天工作计划不得当,公司的业务和个人的业务没有完好的区分开,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无效的事情上,因为无效,所以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再加上外界的压力很大,我给自己的压力也很大,以至于一度心态崩盘,不知道工作个人要如何发展。
这一切都是不当计划惹得祸。如果我在那个阶段,每天可以不做那么多计划,而是集中力量只完成一件事,那么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人的惰性都是愿意去做简单的事情,容易完成的事情,有时候你完成这些简单的事情越多,就代表你这个人浪费的时间越多,而相比较之下,投入在那些没有那么容易完成的事情上的时间更有意义。
我和知乎大V刘巍然聊天的时候,谈及英文学习,他说的一个理论我很赞成:任何涉及到实际能力学习的东西都像是做听力题一样,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的计划,最笨拙地一句一句去听,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记,这样虽然很慢,短时间也看不到效果,但是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人是在不断地学习进步有充实感的,长远看来也是最有效果的。
所以在做计划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不应该求数量,也不要记录自己每天和理想无关的事情用了多少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自己要实现的事情上,记录这部分的计划。
所以分享几个正确好用,不会焦虑的计划方式:
1.在做所有计划之前,意识到,一个阶段你只能完成一件事情,你要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所以,每天无需去记录每一个时刻自己在做的事情,只需要记录自己为了最核心的业务付出的时间和规划就好。
比如你这个阶段就是要练好如何做市场公关策划方案,那么你就只记录每天投入在策划方案的学习和制作的时间和规划。至于那些阅读啊,健身啊,人际啊,不要写在规划内容里,否则每天的计划都非常多,涉及面又广,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可能什么都去做,但是什么都做不好,做不深入。
我每天早晨会带着公司的几个核心员工一起做规划,布置他们季度KPI和每天要做的事情。这些事情里,我只会列出最重要的事情,要见到成果的事情。
我会经常批评自己新来的员工把时间用在花拳绣腿上,商务的工作就是去拓展渠道达成合作,不要花几天的时间去完善PPT,大量的时间规划要放在重要的工作环节上。
2.每天不记录时间,只反馈结果。
新来的员工贾小姐,她的办公桌就在我的对面,我每天工作的时候也会观察她的工作。
发现她的工作大部分时间没有在做核心业务,或者做了核心业务却没有核心结果。
很容易衍生“我超级努力,没有结果不能怪我”这种错误的心态。
所以每天汇报工作的时候,我都只让她汇报结果。一天完成了多少事情,事情结果是怎样,而非一天规划了多少事情。
这样之后她发现她自己一天也就只能完成2-3件核心业务,知道自己现阶段的效率和能力在什么范围。这样她不会做过多的计划来分散和干扰自己。
远离焦虑就从减少那些没有用的计划开始,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拒绝自己不能做的事情,集中精力在为结果付出的时间上。
篇尾彩蛋:
分享一个让人迅速沉静下来的方法。
如果一个人非常焦虑,陷入到很多表面的问题中是没有办法冷静思考的,所以不妨试试这个呼吸调节法。
在跑步或者运动的时候,集中注意力用嘴呼吸,集中注意力在呼气这个动作上,心无杂念。过一会有了杂念之后,再刻意调节重回冥想状态,看看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多久。
反复几次,人因为思维的高度集中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舒缓焦虑。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