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领英问答上的一个问题:
Q:30岁以后如何做职业规划?
A: 30岁后做规划要看30岁前积累了什么。到30岁做职业规划要清楚:
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需要我做什么?
经过30岁前的尝试和积累了解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明确目标。 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设立职业目标,根据职业目标规划路径,根据路径行动:跳槽、进修、改行、创业。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大,可以有很多方面来回答。先写一部分。
看到这个问题就知道这位提问者感觉三十岁做规划迟了,特地强调三十岁以后。
其实我发现三十岁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是很多的,二十多岁时总觉得三十岁了总应该活明白了,到三十岁发现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办,年龄越大,就越容易失落,更有焦虑和失落感,对自己也开始怀疑。
实际上,慢慢你就会发现,四十岁、五十岁迷茫的人一大把,不要担心,一辈子觉得没活明白,或者觉得自己活明白,实际很糊涂的人一大把。
虽然三十岁以后才开始做规划确实有点”大器晚成“的感觉。只不过,栽下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次好是现在,规划也一样,任何时候,越早越好,但三十岁做规划并不晚,四十岁,五十岁都可以做规划, 尤其是职业是终生的,一次规划并不能包终生,是需要经常审视和调整的。
大部分人三十岁时才慢慢进入工作状态,在一个领域里有了一点点资历和专业性,这无论以前有没有规划,这时候停下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职业总是有益的。
做规划要明确:
一是责任感
记得我读研时有一次和导师闲聊人生,说起女生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共渡一生,导师说,任何人,最重要的品质是有责任感。当时只是有所感触,甚至觉得这不是应该的嘛。
后来慢慢才体会到,有责任感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只有有责任感才能把事情办好,成为一个靠谱的人,一个人责任感有多大,就有多靠谱。
很多人的责任感是被唤醒的,当你从来没有负起责任时,很难讲有责任感,但在三十岁后,慢慢拥有的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对人生都会有更深层的理解,也慢慢思考自己的工作、生活目标,这时候首要的是培养责任感。
二是方向感
1.了解自己
想要什么?
能要什么?
擅长什么?
三十岁大部分人都已经有了一些职场经验,或多或少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表现,要了解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得不好。
时间宝贵,如果还没有一技之长,一定要在一个行业内深耕了。30岁时应该知道自己优势在哪里,发挥长项,才能让你凸显优势,让他人难以替代。
刚进入职场的人容易觉得自己吃亏了,别人对自己不公平,自己运气不佳,没有好爸爸,没有好领导,没有好平台…….到了三十岁,应该把这些不平放下,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接受自己和自己的资源,将自己看成最重要的资产,用自己有的换自己想要的。
2.了解环境
知道自己的坐标在哪里:
自己的行业是时代大趋势中的地位
自己在部门里/单位里/行业里的位置
自己所有的区域是行业重地吗?是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吗?
三十岁了,一定对自我有过探索,虽然探索是一个发现自我,而非发现外部的过程,但是任何规划都离不开环境,向内探求的动力很多时候来自于外在。
三十岁了,要明白生活给了你什么,你就要学会用什么来生活。改善生活就必需改进自我。
3.建立方向
哪些是自己在现在坐标上提升质量完成的——区域、行业、平台不变
哪些是自己要改变方向的:向自己喜欢的地区、行业、平台靠近。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作品。要敢于面对自己。如果对自己羞于面对,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拿不出手,就要问自己哪里出错了。
如果是自己方向明确,路径清晰,自己很容易建立自豪感。
有了方向感才会有自己的标准,不必人云亦云,容易为风吹草动乱方寸。
三是目标感
没有目的地,再精确的指南针也没有用武之地。 没有目标,责任会成为负担,方向会让自己迷失。
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该做的,有责任和方向也容易设立目标,设立目标也有很多方法,这里不赘述。三十岁后最重要的是设立符合自己的多元的目标。
很多三十岁的人觉得晚了,并没有建立了不起的事业,优越的生活,往往有种无力感,三十岁后家庭的组建、生活质量的要求都对职业规划有了约束。可要知道如果职场40年,30岁才是刚开始。
不要被很多名人成就吓着了,社会对成功标准其实一直是单一的,评比什么30岁以下的XX人,其实大多是以金钱衡量,我们除了看看,意义不大。不相信我们可以把二十年,十年前的这个榜单找出来,现在还在的有几位还为大众所知?这种成功人士其实在任何年龄都很少,何况真正能笑到最后,评比100岁以上的成功人士才有意义。
人生目标其实是多元化的。单一标准很难衡量人生。
三十岁后经常要“以终为始”的想问题。 学会经常思考我如何过一生,将对自己重要的人生目标排序,根据人生目标建立职业目标,盘点自有资源,将确定的资源(金钱、时间)和不确定的资源(精力、人脉、技能等)相结合,把握方向,采取行动。
懂得责任、清楚方向、树立目标,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做规划做调整,三十岁做职业规划也正好。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