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物尽其用,是要把它放在最能发挥优势的地方
最近,听到一件前同事H的烦心事。
去年他业务发展得令人眼红,从原本的一个人一支队伍的光杆司令,到加入了综合能力很强的架构师,再到组内扩张至7,8名员工。
他却越来越忙。
“太不科学了,这事怎么都做不完啊?”他苦笑着说。“进度不理想,还打算继续招个后端程序员。”
突然有人问了句:“你们是独立项目组,有助理吗?”
“大哥啊,我连开发都招不过来了,哪里还有心思招行政人员。”H满脸黑人问号。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聊了很久,得出一个让H大跌眼镜的结论:
眼下最急着招的不是多牛X的后端开发,而是处理日常琐事的行政。
以同事H为例,每月出差3-6次,他自己去买车票机票订酒店。H本着为公司省钱的原则,经常去各个网站比价,折腾大半天还没买好。回来还要贴票去报销。
其他技术人员也差不多。
申请办公设备自个儿去跑流程,甚至连买硬件设备之类的采购活儿,都得亲自做。
看似忙得七荤八素,本质上,时间被严重浪费。
人们常说,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并非指把一个人每天24小时塞满榨干,而是将他们安排到最适合的位置,以便优点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02.“平均分布式”,是资源的最大杀手
我朋友小箱是职场妈妈,刚生小孩的前几年,偶尔见面一次,她一开口,浓浓焦虑味就扑面而来。
“没办法,做饭肯定要我来吧?很多衣服也只能手洗啊!”
“下班照顾小孩,简直比上班更累。”
“今年有个晋升机会,我必须争取一下。”
“项目太紧了,同事们都在加班,可我实在没办法啊…”
事实上,小箱夫妻两人收入都不错,她属于事业型,没小孩之前重心几乎都在工作上。生了小孩以后,责任感爆棚的她总认为里里外外、鸡零狗碎都应一手包揽,每件事都重要,生生把自己累得快咳老血。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有41%的时间,是花在不重要的随机行动中。
我挺认同。
如果说财富有高下、背景有优劣,时间则100%一视同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谁也没比谁多,可你有没发现——
有些人表面也挺忙活,却过得一地鸡毛;
有些人看似从容悠哉,但成果卓越。
我另外一位当HR同学,二宝妈妈,平时她让保姆负责洗衣做饭整理房间,要求老公和她轮流带小孩、讲故事。做差些都没事,反正有人做就行。
大家都笑称她快把小孩当动物养,聚会时一看,两个孩子懂事又礼貌,再一问,她前段时间刚晋升为人力总监。
一大波同学向她讨教秘诀,她哈哈大笑,“我做人力资源嘛,最看重啥?资源的效能最大化啊!”
“好钢用在刀刃上。我那时算了下我每天的时间价值,果断请了阿姨。”
第一种:平均分布型。来一件事做一件事,就像固定的容器被不断塞入形形色色的杂物,逐渐臃肿不堪。
第二种:侧重分布型。选择最匹配核心竞争力的事情做,抓大放小,从而让单位时间的成色熠熠生辉。
前者盲目损耗资源,后者充分利用资源,日子久了,含金量高低立现。
03.有时候,“勤”不如“懒”
其实刚才那个例子,折射出另外一个问题,人类感到忙碌时,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很重要。
而这,恐怕只是自high的独角戏。
我以前认识一个奇葩的人。
工作量原本不大,可周小结里永远写了满满几页纸,有些内容甚至匪夷所思。
比如,对其他部门的“业务形态改善方案”(并没和对方打过几次交道…),对某一产品提出“建设性优化需求”(邮件里尽是“界面不够美观”、“使用流畅度不行”、“功能不够有前瞻性”等不明不白的字眼)。
潜台词:看我棒不棒,主动做了这么多,多勤快!
结果,且不说多做的工作没任何价值,正经该做的事,还干得乱七八糟。
不得不说,滥用时间是摧毁一个人最快的方式。
马云第一次给雅虎员工演讲时,说自己的成功奥秘就是——“懒”。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无法成功,原因在于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养成了勤劳的恶习。”
乍一听,这话简直与马爸爸那句经典名言“我对钱没有兴趣”有得一拼。
细一想,好像还有点儿道理。
有人懒得每次去计算,于是发明了数学公式;有人懒得走路,于是发明了汽车;有人懒得爬楼梯,于是发明了电梯。
这世界,终归是聪明的懒人创造的。
04.如何分配时间,决定了彼此差距
19世纪初,由三名心理学家组成的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为什么优秀演奏者相比普通演奏者更加出色”的研究。
他们请音乐系教授选出两组演奏者。
A组,可能成为顶尖演奏家。
B组,水平相对一般的演奏者。
心理学家分发给这两个小组的每一位成员人手一册日记本—— 日记本把每24小时划分为一个个50分钟的时间区块,请每个人记录每天的活动情况。
最终结论是什么呢?
首先、 两个小组花费在音乐上的时间,几乎都是每周50个小时。
差异在于,他们如何利用这些时间。
A组优秀生,把他们的学习和练习都集中在两个预先精心规划好的时段。从数据图看出,两个峰值一个是早上,一个是下午。
B组普通生, 他们几乎均匀地分配了学习和练习时间。
其次、统计显示,优秀演奏者相比普通演奏者,睡眠方面与休闲时间大大多出。
概括来说:
同样时间内,B组没有将主要精力用在必要的练习类型上,在一些关键性的刻意练习上花费的时间,几乎只有优秀演奏者的1/3。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如果你始终很忙,一定是哪个环节出错了。
忙碌到一定程度,疲惫与压力持续上升,你只会精疲力竭,反而影响了效率。
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
2、划分时间段,比如黄金时间、白银时间、青铜时间,匹配给不同重要级别的事。
不纠结鸡毛蒜皮,把时间倾注在最凸显你优势的地方。假设你价值1万,时常做1000块甚至100块的事,这不等于拿着40米大刀去切菜嘛?
勤快的人,做所有的事;聪明的人,做值钱的事。
- 图片来源:pixabay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