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润
随着高考的结束,新一批高三学生即将开始大学生涯。同时,随着秋招的开启,也有一批高校应届毕业生即将踏入社会,开启人生中的第一份全职工作。
近年来,高校毕业人数屡创新高,而今年,形式尤为严峻。
2020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同比增长40万。加之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缩招,“僧多粥少”的情况将更加普遍。
将2020年成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一点不为过。
吴晓波频道曾就 “为什么现在大学生毕业,工作越来越难找了?”采访过我,文中我就5个你最关心的问题,给出了我的回答:
1. 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2. 如何丰富实践经历?
3. 是否应该出国深造?学校排名重要吗?
4. 哪个行业最有“钱景”?
5. 北上广深,还是新一线?
在这个“史上最难的就业季”,我将这些找工作的建议重新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或你身边正在找工作的孩子们。
1、第一份工作,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从1988年,中国第一届自主找工作的大学生开始,到今天2020年,大学生数量增加了765%。
从10人中有1个大学生,变为2人中就有1个。
找工作越来越难了。
那么,第一份工作需要找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曾经的微软、四大、联合利华)这样的“巨头公司”吗?
对一个优秀的人来说,不见得。
让我先帮你分析一下,一毕业就进入成熟大公司的优缺点。
优点:
巨头公司通常都有这样的共性:
a) 待遇好
b)制度严谨、规范
c)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d)工作环境优越
e)同事们都很优秀
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进入一家巨头公司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很好的选择。
在这里工作两年,你可以很快学会一些大公司的思维方式(专业、敬业、规范、合作、激情)。
你的待遇也会很快给你舒适的生活,给你相对于其他同龄人的优越感。
你的经验值会不断提升,会逐渐明白一家巨头公司的运作方式、规则、限制、盈利模式、成长历程、发展方向、优秀人才标准等等,这些对你个人成熟非常有用。
你会从其他优秀的人身上学会很多东西,并且因为别人的优秀而不断鞭策自己,往更高的目标奋进。
缺点:
巨头公司的优点正好也是它的缺点。
这里的待遇好,会让你渐渐地觉得,我就应该值这个价钱。
可是作为一个螺丝钉的你一旦离开了这家公司,你会发现,以你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找到同样薪水的工作。
你会越来越错误地高估自己。
在一家已经成功的公司就职,你会认为业务就应该是这样运转的,商务运作就应该是严谨规范的,部门合作就应该是繁复积极的。
你会认为一些小公司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的程序不规范、社会道德感不够。
于是,无比复杂、险恶的商业社会,在你眼里变得简单起来。
人际关系的单一化也会使你变得越来越”天真“,不懂得与道德不良的人互利共存。
同时,同事们都很优秀,这会让你错误地估计这个社会的执行能力。当你离开后,你会深恶痛绝很多人不上劲、不卖力、不聪明。
工作环境的优越,会使你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很难回到没有免费纯净水的办公室工作。
你会将“巨头公司”平台带给你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最终,你会越来越懒,越来越胆小,再也不能走出去,优秀的人也只能在公司内部寻求职位上的纵向发展。
你会一辈子待在这家巨头公司吗?
如果会的话,一毕业就进入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也要这家公司愿意你一辈子待在这里。
如果你认为你不能一辈子待在这里,那当你离开的时候,后果是可怕的。
所以,不要太在乎你第一份工作的环境、薪水等等条件。关注一下发挥的空间,关注一下具体做的事情,是不是能更好地锻炼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甚至主动去挑选一家不成熟的公司。
你在一家小公司锻炼两年所能学到的东西,将会让你受益终生。
在不成熟的公司,你会了解到真实的中国商业社会是怎样的复杂;真实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勾心斗角;真实的业务目标是怎样的残酷无情。
经过如此历练,如果这个时候你有机会进入“巨头公司”,你会比很多人有资历、竞争力,进去之后,你也会比很多人走得更远。
当有一天你必须离开的时候,你学到的是弥补之前失败、并能在今后积极预判的能力。因此,你会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寻求新的机会。
所以,不要太在乎刚毕业前几年的薪水。到你35岁以后,你会觉得当年的那点薪水少的好笑。
2、如何丰富实践经历?
曾经有两位大学生来拜访我,谈到了实习经历,听后,我禁不住同情他们。
他们一个一个电话打到大公司,询问有没有假期实习的机会,结果都是冷冰冰的回答:没有。不等说完就挂了电话。几乎每个都是如此。
面对如此困境的关键是,你要明白究竟是谁在给你实践机会?
有一个大公司的实习背景固然好,如果没有怎么办?
自己给自己创造实践机会。
其中一位学生想进一家四大(咨询公司)。不知道怎样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我给了他如下建议,现在也分享给你。
你可以找一个现在热门的话题,比如,特朗普面对新冠疫情的应对方案。
你去设计一套很专业的调查问卷。题目与题目之间要互相关联、防止随意填写。然后,招上一批同学,到大街小巷作调查,要覆盖合适人群,达到可信采样率,比如1000人。
回来之后,你开始做一系列的专题分析,比如:“不同职业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在校学生、工作3年之内、3-10年、10年以上的人对这问题的看法差异”;“为什么大学生和不是大学生的同龄人看法差异巨大”......
因为你的数据是可信的、分析是科学的,所以很多人会相信结论是可靠的。把这篇调查发表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或者投稿给主流媒体,一定会引来关注。
这个实践,无疑会对你进四大这样的咨询公司有莫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做的也就是基于调查数据说话。
再比如,我一直在说的,给民工小学讲课。
先你要有能力找到民工小学,别人还要愿意让你去讲。讲出效果来,让这个活动变成一个学校级别的活动。然后,你就成立一个“爱心社”,扩大做公益事业的范围。
你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社会关系也会越来越广,视野越来越开阔,想法也越来越多。
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方法还有很多。
关键是,跳出固定的模式,化被动为“主动”。
“主动”这是一个无比神奇的词,你只要真正的领会了其中真谛,你会觉得机会无限。
3、是否应该出国深造?学校排名重要吗?
有很多人问,那出国读书,会不会好点?海外学校排名很重要吗?
这是两个很简单、并且相关的问题。
现在出国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会衡量,那一张“海归”的文凭,究竟能有多大用?
我的看法是:在国内都混不好的人,出国多半混不好。
回来之后,缺了几年国内经验,就更混不好了。
但是,如果你出国读的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那又不一样了。因为,去的人都是精英,回来还是精英,你一定能有好的发展。
出不出国,是不是名牌大学,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永远要从上往下数一数,你排名第几。
我上南京大学的时候,全系60个人,现在这个系160个人。
我上大学的时候,全校老师学生勤杂加起来不到1万人,现在一个年级就快1万人了。
请面对这个现实,不要认为,“大学生”这个头衔还有多少光环。
你需要做的,是永远都从上往下数。
不管何时,不管大学如何扩招,中国的前1000名(打个比方,当然不是指成绩)永远不用担心,永远都会有好工作。
出国读书不错,考上一个好大学不错,但是现在出国读书、好大学的标准都降低了,你也不能再用降低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
数一数自己和全国第一(不是指成绩)有多大差距,然后,以这个差距为标准吧!
不要认为就业形势差了(就业形势从来不曾差过),而是大学的标准降低了,或者认为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了。
所以,不是工作难找了,而是认为自己可以找到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
4、哪些行业最有“钱景”?
有同学问,现在哪些行业最有前景呢?
在社会高速发展时,尤其需要科技人才,而社会平稳发展时,相对会比较需要文科、艺术类人才。
长期来看,科技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底层推动力。这个社会一定会鼓励哪些愿意去钻研真正硬技术的人。
所以,往硬科技的行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比如人工智能、医药、基因、编程等等。
所谓的热门行业可能只是暂时的,但是科技行业的趋势是长期的。
5、去北上广深,还是新一线?
还有同学问,毕业生应该选择在哪些城市工作呢?去北上广深,还是新一线,或者回老家?
选择一个城市很重要,它就如同一个容器,决定着你未来能走多远。
高考填志愿时,我们有一次选择城市的机会,毕业后,我们会有第二次选择城市的机会。
总体而言,大部分人只能降维选择,升维选择的机会很小。比如杭州高校毕业生,回三四线老家很容易,但去上海北京相对就很难。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事业心,毕业后尽量去超一线城市。尽量去升维选择,至少也要保底,尽量留在自己读书的城市。
如果是追求相对的性价比,可以选择新一线城市,但在尚未考虑全面时,尽量不要一头扎进三四线城市。
每个城市都具有网络效应,大城市经济发展吸引人才,人才带动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又会吸引人才,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小城市相对闭塞,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较少,周围缺少优秀的同龄人、聚会、论坛等等,慢慢地会让一个人进入到慵懒甚至颓废的通道。
最后的话
我出生于1976年。
当年,像我这样的孩子,中国一共有2049多万。
然后,这些孩子们一起一步步成长,读小学、中学、大学。但是,每一步都有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不是继续求学。
最后,等到1998年我大学毕业时,还剩多少人呢?101万人。
101万,之于2049万,4.9%。
今年,2020年,874万大学生,大多出生于1998年。
1998年,中国出生了多少孩子?1400多万。
874万,之于1400万,62.4%。
每年都在说 “史上最难就业季”,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并不是工作难找了,而是以为自己能找到好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是我们必须面对。
现在的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变成了“普及教育”。并不是上了好大学,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要认为,“大学生”这个头衔还有多少光环。
大学毕业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新的开始。你可以选择,做奋进的勇者,还是做自满的大学生。
如果你选择做奋进的勇者,那么就数一数,自己和全国第一(不是指成绩)有多大差距?然后,以这个差距为标准,努力吧!
因为,不管在多少年前、不管在多少年后,中国的前1000名(打个比方,当然不是指成绩)永远都会有好工作。
谨以此文,与正在找工作的你共勉。
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2020年,盛夏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