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辞职3年,我的感悟与收获

作者:艾菲
公众号:艾菲的理想

三年前,我辞去稳定的工作,成了一名自己缴纳社保、没有固定工资、没有奖金、没有工作单位自由职业者。

三年后,我的变化:

出版了第一本书《直击本质》,上市一年加印两次,后在台湾出版;现在第二本书的出版合同也已基本敲定。

√ 做了超过1000人次的一对一教练辅导,其中1/3是企业CEO兼创始人或高管。

√ 收到企业邀约,去年做了三次企业培训,今年还会继续。

√ 在这三年中,我从一名自由职业者,变成了创业者,并拥有了三位全职、两位兼职团队

√ “艾菲的理想”公众号,粉丝数从我辞职时的900人,增长到了现在的21万人。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其实,还有很多没那么显而易见的改变与成长。

我想,现在也许是时候做个简要回顾了:

· 第一步最难:辞职出来是第一步,迈出第一步是最难的,因为人都是“厌恶损失”的。

但是一旦迈出了,就会发现外面天宽地大,没啥好怕的。当然,你要有自己的优势才行,这个优势未必非得是某方面的技术,也可以是你在某方面的能力,或综合能力

我不拿自己举例,就来说说我的理发师和美容师的真实故事。

我的理发师,技术很好,一直在理发馆里工作,他苦练技术、寻找自己的定位,想要出来自己做。 去年年初,他在商场租了一个非常小的地方,做了简单装修,然后靠老客户做了自己的美发工作室,到今年已经有了两个合伙人跟他一起,每天客户不断,现在已经准备扩大店面了。 还有我的美容师,我认识她已有十几年,她的技术很好,所以我鼓励她单干。 后来,她真的单干了,租了个地方,从老客户开始。去年疫情对生意影响很大,但没想到朋友介绍她去给其他美容院做技术培训,因为技术的确不错,所以她很胜任,一下子就忙了起来,还到处飞,去不同地方给他们做培训,今年比我飞的地方都多。

· 自由职业:很多人都羡慕自由职业者的生活,其实一分为二地看,就会发现,利弊皆有。

自由职业者的生活,是起床自由、工作自由,但与此同时,社保自由、收入也自由,有时有,有时一分钱都没有。

所以,你能承受得起多大的自由,就能享受得起多大的自由。

它们是相应的,不是割裂的。

· 创业:做自由职业者不易,创业当然更难。

公司里带团队,与自己创业带团队是两回事。前者,工资由公司发,后者,工资由你发。

你能发的起吗?你能发的起一年的吗?你能发的起五年的吗?你能根据绩效给团队成员作出相应的工资增长吗?你能做到公平吗?你能很好的激励到他们吗?你能让他们在你这里获得最大程度的成长吗?

这些,都是一个创始人兼CEO必须要去考虑的事,以及扛起的责任

在创业这段时间里,我对责任这件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还只是一个词,现在已成了无形的负重。当然,这里的“负重”一词,并非负面,而是一个中性词。

· 事业和工作:很多人觉得,一旦做了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人生就不会再有一丁点儿的痛苦、焦虑和压力。

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不论这个工作是你多么热爱和擅长的,里面依然会包含一些你不那么喜欢的部分。

如果这样说,是不是就意味着无需去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

当然不是。

因为这两者间有一个最大的区别:

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会让你感到满足、让你充满力量和自驱力;做不热爱或不擅长的事,会让你常常陷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迷茫与纠结。

所以,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叫作事业;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只是工作。

长此以往,前者自然能带来非常棒的产出,但后者则非常困难,而日复一日的产出正是最终决定你人生成就的基础。

· 长期主义:刚开始工作时,我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后来摔了跟头,因为这个我曾埋怨过自己好几年。

但最近几年反思时,我开始理解那时的自己,因为太想赚钱,太想过上好日子,太想让父母过上好日子,所以那时没有经验的我着急了。

我家虽然不算贫穷,但也并不宽裕,读大学前几年还颇为拮据。

所以,在那些年里,我内心深处留下的就是要“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于是人就变得很着急。

现在回头看时,我已释然,也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

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一方面我拥有了更多的物质资本,另一方面我的认知水平和心智水平都有了巨大提升,这些都让我意识到长期主义的重要性:

在确定了自己要活出的态、要走的路后,就要坚定的走下去,要踏踏实实的走下去,而不是左顾右盼、心神不宁。

不着急非常重要,一着急,动作就变形了;一变形,就什么都做不好了。

· 知行合一:这几年,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知行合一。

非常难,但很有收获。在一件件的事上磨练,进步很快。

· 底层能力和底层逻辑最重要:这几年,我对底层这件事的思考和实践非常非常多。

琢磨个人的底层能力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就是底层,它们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企业发展的底层是什么,人生中的底层逻辑有哪些,为什么,怎么做……

然后我发现,这的确是一个人事半功倍的高效之道。所以,它也慢慢成为了我的践行之道,以及我的公众号文章、书、课程贯穿始终的主线。

· 守株待兔 & 不断拒绝:几年前,我去上一个给培训师的培训课,老师让我们每个人给自己制定一个招生推广的方法,然后大家分享。

别人分享的方法五花八门,我之前是做市场营销的,对这些方法当然都很熟悉,但我却只分享了四个字 - 守株待兔。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只要做好足够好的内容,自然就有“兔子”过来。

果真,后来不少人找我,国内最好的出版社出版公司来找我出书,企业创始人兼CEO来找我给他做一对一教练辅导,企业高管来找我给他们部门做思考力和天赋优势方面的培训……

而我,这几年就只在用心做一件事,那就是足够好的内容。

相反,我一点儿也不着急去接一些我觉得现阶段我做的还不够好的培训和课程,或是意义不大的项目,或是与我目标不匹配的项目。

这几年,我拒绝过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从不参与什么社交活动

为什么?

因为我不想赚快钱,也不想靠交际客户,我只想赚自己应得的、足够匹配的、因内容被吸引来的、以及长远的钱。

· 团队:我感觉一个初创团队的人,在一起就会自然碰撞出这个团队的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和氛围。

我们团队就是如此,而最初把他们吸引来的,则是我这个创始人的愿景价值观人格魅力,这些东西彼此碰撞交融,会形成最终的企业文化

以前,我一直觉得企业文化是很虚的东西,现在我对它的理解深了很多,它也许看起来虚,但却很有意义和价值。而这个,它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过程则非常有趣。

· 玩得很高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团队虽然不大,还是远程办公,但也是创业公司,因为它具备一切创业公司的特点,也遇到了大多数创业公司会遇到的问题。

这个过程,既让人焦虑,也让人兴趣盎然。

为什么?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冒出来。为了解决问题,我必须不断去学习、去思考,必须真刀真枪的干,而不是纸上谈兵,或者像以前在企业里那样,那时感觉不是真的干。

这种真刀真枪的感觉,很刺激,很有趣,极大激发了我的成长速度,有时我会有种玩得很高兴的感觉,真的,我常常有种“玩的很高兴”的感觉,虽然有时我也焦虑,也有压力。

后来,我就想明白了,人生不就是玩吗?

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玩,跟自己喜欢的团队一起玩,跟信任自己的客户一起玩,跟自己喜欢的事一起玩。

然后,创造这个玩的过程,享受这个玩的过程,最后没想到,说不定有一天,真给玩出了“花”,公司做大了,我们都有钱了……

· 交际:这三年,我经历了从每天都有交际的态,转成了一年只见了十位朋友的状态(去年疫情 ,我总共就见了10位朋友)。

在这几年里,新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很内向;而以前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很外向。

我也一直在想,自己究竟是内向还是外向呢?

因为爱思考爱阅读,所以我本质上是个内向的人;但曾经我的外向,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回顾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我一直都不喜欢一大群人,我喜欢的是一对一交流或二三好友小聚。

我一直都很喜欢灵魂对话,但不喜欢谈家长里短。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随着不断成长,我发现自己的确是越来越喜欢独处阅读和思考了,这种感觉不但不会让我感到孤单,反而还会滋养我。

当然,有时我也会怀念以前上班时每天跟不同朋友同事一起午餐的时光,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中午在家对着iPad吃饭。

甚至我会怀念以前在公司,收拾卫生的阿姨每天都夸我有气质之类的话,不论真假,我听了都很开心。

但现在收不到这样的夸赞了,漂亮衣服也少了用武之地。有时想到这些,就会哑然失笑,没想到这些年过去了,自己最怀念的竟是阿姨每天的夸赞。

有时,也会想念曾经手持东航金卡,整天飞来飞去,到国外国内开会工作的日子。现在一年到头,除了自己出去旅行,以及给企业客户讲课,我都不去机场

现在我的生活,与以前那种周末一天“打飞的”往返某个城市的生活,已经说了彻底的再见。

其实,我想说的是:享受你当下的时刻吧,充分享受它、体验它,因为也许某一天你就不再在公司里做了,或者某一天你就不再做自由职业者,又得回归公司了。

那时,相信你会有怀念。

与其怀念,不如珍惜当下。

· 独处:这三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独处,白天陪伴我的只有两个小猫娃。

但我发现自己真是很喜欢这种态,刚辞职第一年时还很不适应,到第二年的时候就开始觉得享受,第三年时就觉得非常的爽。

有人问我会不会太过孤独,我说每天一睁眼就开始兴高采烈的忙,忙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周末就出去浪,赏花赏园赏艺术,哪里还有时间孤独呢?

· 自律:现在的我基本无需自律,为什么?

因为一切都是自我驱动的,不是自我逼迫的,也就是说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自发想要做的。

只是有时因为太想工作或看书,就不想去练瑜伽了,这时就需要我的自律,这时我就会跟自己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后就去了……时间久了,练瑜伽也就成了我整个生活工作的一部分,它让我越来越上瘾。

· 工作地点自由:我想要实现工作地点的自由,我家虽在上海,但我喜欢苏杭的隽美,喜欢三亚的暖和,喜欢清迈的舒适,也喜欢欧洲的艺术,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很想要过一种“工作地点自由”的生活。

这几年,我做了些尝试,在苏州待段时间工作,在杭州待一周工作,在西安待段时间工作,但是还没尝试去国外待段时间工作,因为疫情……

感觉不错,因为不同地方会带来不同的灵感,还有不同的朋友。

但是,也需要适应新环境,以及与熟悉的人事分离,所以一切也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好。

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意思,以后我愿意再多做一些尝试,也更加洒脱一些。

·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当你开始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的时候,你就不再那么在意是周末还是平时,因为你喜欢它,所以你的心会在那里,哪怕是周末,你也会忍不住的想一想。

所以,对于那些特别在意生活工作平衡的人来说,要么就去做自己真正热爱且擅长的事,从此将二者混为一谈,也甘之如饴;要么就去做那些周末绝对不会找你的工作(可惜这类工作非常稀少)。

否则,想要把二者清清爽爽的分开,非常困难。

· 有没有想过回到公司:我离开时也曾想过,万一有一天干不下去还得回公司里打工。

但是,在自由职业一年后,我就意识应该需要了,就算创业没成功,我也能用教练辅导养活自己,不用再回公司里。更何况,创业才刚刚开始。

后来我发现,其实就算创业也失败了,以我如此丰富的经历,还有思考力学习力,如果想找个以前没做过的行业职位,肯定也没啥问题,所以还担心啥呀。

· 过自己想过的人生:首先是要敢想,敢于打破边界,不能被过往经历和眼界束缚。

否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不可能。

而当你带着这个信念生活时,你的人生就一定会失去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 后悔:在这两年里,我有过孤独无助的时候,也有过焦虑担忧的日子,有过为收入担心恐慌的时刻,也常常需要在周末和晚上工作。但是,我从没后悔过这个决定,相反,我觉得这两年是我毕业后过得最快活的两年。

人在什么时候最快活呢?

我想,那就是在活出了自己的天赋,践行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不断向着自己真实愿景所努力的过程中。

这话看似很空,但其实这句话就已概括了人生的真理之一。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不曾体会过就不会相信,然后你就没有机会去体会,于是你就没机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最终你就陷在了这个“不相信 - 没体会 - 没改变 - 不相信”的人生循环里,一直走不出来。

要想打破这个循环,首先还是要相信,然后才能给自己一个实践体验的机会。最后,你会发现世界原来这么大,自己原来还可以这么棒!

你若从未体会过这种“成为自己”的自由感,就永远都不可能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有什么就有什么的自由。

这种自由,代表的是你有机会去最大程度的探索自己、发现自己、拓展自己,并活出最高可能性的自己的那份自由。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9 +1
艾菲的理想

作者艾菲介绍:《直击本质》书作者、“樊登读书”APP的“高效思考力提升课”主理人,Gallup全球认证优势教练及培训师、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专业级教练,21万读者公众号“艾菲的理想”创始人兼主笔。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写进我心理,字字扎心,句句彻悟

2021-04-27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