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好人赚钱的时代来了!避开这6大陷阱,你也能成就卓越

40多年来,无数企业家取得了世俗的成功。这之中除了他们个人的努力与天资之外,有一大部分还是要归因于这个前所未有的雄心时代。

遗憾的是,当企业家因种种原因或落败或退出江湖的时候,舆论无一例外都是从经营上去总结原因,对照与他们同出于草泽而今功德圆满的少数幸运者,他们的失败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贪婪、侥幸、虚荣。

人性这三大特点中,隐藏着诸多的陷阱,即便是现在风头正劲的企业家,若无法驾驭这三大特点,“死亡”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本文中,管理的常识内容合伙人、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先生基于人性的贪婪、侥幸、虚荣这三大特点,总结出六种极具典型性的战略陷阱,并加以相应的案例说明。

下面,就让我们在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与传奇中,看看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佬是如何折戟沉沙、走向灭亡的。

作者:王志纲著,窦镇钟编
来源:摘编自《王志纲论战略》

01、人性弱点与战略陷阱

1.贪婪

马克思《资本论》里曾说过:“资本如果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在贪婪的驱使下,人会失去对时势准确判断和对自我的清醒认识,殊不知这就是走向灭亡的第一步。

陷阱一:过度超前陷阱

第一种由贪婪引发的战略陷阱是过度超前。

企业为保持市场领先,需要不断创新。比较合理的创新是适度超前,要尊重市场、技术行业的发展规律和所处的阶段,用动态、发散、辩证的方式去把握企业这艘大船的航向。

春种秋收、瓜熟蒂落是自然的规律和节奏,揠苗助长永远只能是自欺欺人的骗局。

汉能集团的李河君就是前车之鉴。

我和汉能集团或多或少打过一些交道。几年前我们去硅谷考察时,汉能集团的高管带我们去参观斥巨资收购的美国实验室。但即使在汉能最风光的时候,我都为他们捏着一把汗。

李河君的行事风格太过于激进,汉能面临技术难关和商用瓶颈,但不应该利用资本滚雪球的方式实现超常规的发展。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只能把自己撑死。

因为技术投资巨大,汉能不得不用各种融资手段去填补现金流的空缺。产业园的盲目扩张随之而来,他们甚至将大量优良资产进行质押

在经历了股票暴跌、被香港证监会叫停买卖国家收紧对光伏电站建设的补贴政策后,汉能终于走到了悬崖边缘,沦落到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或许历史会证明李河君眼光的正确性,薄膜发电终将改变世界,但这个未来究竟有多远,谁也不知道,至于汉能最终能走多远,也只能且行且看了。

总之,战略的时机把握,以超前半拍为恰到好处。在平静的海面下找到趋势的潜流,让企业行船“适度超前”,顺应大潮的流向,势、借力,以立于潮头,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陷阱二:“求快”陷阱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斗志昂扬、全情投入的确非常必要,但如果忽视战略节奏的把控,往往会欲速则不达。

如今逆风翻盘的史玉柱,也曾因急于求成而摔得很惨。

1989年7月,安徽青年史玉柱来到深圳淘金,凭借耗费9年时间研发的排版印刷系统软件以及广告宣传,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1990年,他到珠海继续创业,创办巨人集团。之后他继续放手一搏,利用广告宣传,巨人成为资本金过亿元的中国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史玉柱本人也被评为了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广东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

在事业巅峰期,史玉柱决定建造标志建筑——巨人大厦,为争一时之气,史玉柱将大厦层数定在了70层,预算为12亿元,工期6年。

之后,他一边卖楼花预售,一边进军保健品药品行业,公司开始全面多元化—在计算机、保健品、药品等行业光独立的分公司就有30多个,还设计了“三大战役”“八大方面军”,直接“参战”人数高达几十万。

但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黑洞越来越大,史玉柱不得不抽调保健品资金去填窟窿,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渐渐浮出水面,并最终崩盘

盲目追求多元化,结果资金因多线作战被套死,巨人集团便失去了抗风险能力

史玉柱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摔了这么大一个跟头之后,还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比起现在的“金融玩家”史玉柱,我更喜欢当初那个“一事能狂便少年”的“小巨人”。经历过重大挫折的他,已经从热血青年变成了精明的商人

陷阱三:四面出击陷阱

大部分过度超前的企业家只是被贪婪蒙住了双眼,误判了形势和自身能力,或对时机的把握出现了差错,但是他们还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专注者。

相比于他们,那些失败的四面出击的企业家就完全是“咎由自取”,偏离主航道导致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

一些企业家在完成原始积累后,便会开始迷信投资多个领域实现财富倍增的神话。这种企业家大部分没有经历过产业资本的洗礼,其财富主要来自股市期货市场,用起钱来往往“一掷千金”,毫不心疼。

直接通过金融资本发财的企业也好,企业家也罢,如果想要继续在商海中冲浪,那就必须补课,而且付出的代价不会低。

乐视网,曾经的创业板第一大牛股,在老板贾跃亭的带领下开创“七大生态化学反应体系”,从一个视频网站,先后跨界到超级电视、手机汽车、生鲜等,业务涵盖互联网视频、影视制作与发行、智能终端、大屏应用市场电子商务、互联网智能电动汽车等。

巅峰时,乐视网市值在不到3年内增长30倍达到1700多亿元。

2016年,一度如日中天的乐视开始摇摇欲坠:先是乐视网对乐视影业98亿元的天价收购因监管问责而宣告失败;紧接着,年底又爆出乐视手机资金紧张,拖欠供应商款项的传言;之后,陆续发生贾跃亭股权质押爆仓风波、乐视融资危机、乐视体育业务全线溃败、乐视北美公司裁员等种种事件。

2017年4月,乐视正式停牌,而贾跃亭也辞去了其上市公司乐视网的总裁职务,“乐视帝国”分崩离析。

乐视披着生态的伪外衣,企业业务过度延伸,四面出击,形成一人追多兔的不堪局面。

企业家来说,战略的重点常常不是抓住机遇,而是拒绝诱惑,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贾跃亭就是不懂拒绝的典型,他的确找到了“金矿”,也被潮水般涌来的资本推上了山巅,但问题在于他没能控制住局面。

面对“金矿”的贾跃亭,产生了无限的联想,觉得随便做一做,就可以放大成百亿元、千亿元规模的产业。这种故事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比比皆是,面对巨大的诱惑,能全身而退的人实在少之又少。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四面出击的结果,往往是短期内可能看起来收益颇丰,但是由于偏离主航道核心竞争力逐渐缺失,一旦遇到资金链紧张或者行业风险,“企业大厦”将迅速崩塌。

2.侥幸

我常说,中国有许多企业家在偶然中成功,在必然中被消灭——成功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他们每一个人都相信自己就是时代的宠儿,独得上天的眷顾,但现实往往会给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陷阱四:机会主义陷阱

第四大陷阱,是由侥幸导致的机会主义。

有一些企业家完全是“小生意人”思维,错把别人的成功和行业风口当成机会,而真正的机会要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企业家选择机会不仅要契合自身的发展现,还得看清行业发展阶段和技术成熟度,切忌随波逐流和只做短线。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位知名企业家——许家印,在我看来,其人“赌性”实在太重。

应该说,老板都有“赌性”,但像许家印这种赌法我从来没见过,他不仅仅赌经济,方方面面都在赌,而且几次看似要输,却都了。

许家印这个人的厉害之处在于洞悉人性,他的产品永远是极便宜的,开盘必特价,特价必升值,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来——捡便宜的人肯定大有人在。这种做法高效率成本恒大低价入市,寻找周转,从此异军突起。

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快速扩张的恒大几近破产,一些财力雄厚的潮汕籍老板甚至还向我咨询能不能收购恒大,其中甚至有人和恒大内部进行了实际性接触。

四面楚歌的许家印孤注一掷推动恒大在香港地区上市,如果上市失败,就真满盘皆输了。

那段时间许家印成天跑去香港地区,结交郑氏父子,用各种手段拉近关系,终于获得郑裕彤的青睐,签订了饮鸩止渴式的对赌协议,拿到了救命钱。

后来上市的时候,股价破发,郑裕彤又帮忙站台,让他站稳脚跟。恰逢我国出台“4万亿元刺激政策”,全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一下子活过来了,恒大几百万亩的土地资源一夜之间成了巨大财富,这也为许家印后来成为中国首富铺平了道路。

许家印确实是“超级枭雄”,在高风险、高收益的路上,同时出发、同样做法的其他人纷纷退,只有他还在高空作业,辗转腾挪,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或许真有逢赌必的人,或许偶然真的能成为必然,或许在河边走真能不湿鞋,但这就超出我的认识范围了。(本文成文于2020年初,彼时恒大尚未卷入今日之种种风波,作者王志纲先生的战略预见性可见一斑)

3.虚荣

曹雪芹曾写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忘不了”。

“忘不了”这个词用得妙,很多事只有得到过的人才知其滋味,名声和金钱尤是如此。对战略统帅来说,此二者极其容易使其迷失。

陷阱五:统帅迷失陷阱

统帅迷失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情结过重,避实向虚;一类是耽于享受,丧失动力。

在中国,有一类老板对金钱的兴趣远没有对名誉、地位、权势以及影响力的兴趣浓厚。他们的案头置放的是中国的传统经典,诸如《道德径》《孙子兵法》《资治通鉴》等。

但因造化弄人,他们的仕途阴差阳错没有出路,于是便纷纷下到海里,乘风破浪。

儒家政治文化思想“学而优则仕”的影响,企业家获得政治声誉,对企业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企业家的政治情怀太过于浓厚,企图用情怀或政治理想治理企业,最终将扰乱企业经营

南德集团的前董事长牟其中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91年,牟其中倒卖飞机成功,这也许正是其失败的开始。用中国的轻工物资去换苏联的飞机,是原始的“以物易物贸易,但所涉数额巨大,又欠缺信用中介,操作环节繁杂,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一般的头脑清醒者想也不敢想的疯狂事,牟其中却硬是把它变成了现实,难怪当时的人们把他神化了——如果他自己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那其后的失败便是迟早的事了。

既然“空手”可以倒来飞机,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这个偶然的巨大成功让牟其中的想象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

一会儿想在满洲里搞一个东北亚经济区;一会儿想发射卫星;一会儿想把喜马拉雅山炸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流进来,把西藏变成江南;一会儿又谋划着在地球上建几个硅谷,最后想来想去,把自己送了进去。

另一类统帅迷失陷阱指的是创业者“夭折”。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获得一定成绩之后,创业者便往往会开始迷信“自动运转”,表面上人还在公司,但不抓战略、疏于管理进取心缺失,虽有统帅之名,但已无统帅之实。

成立于1992年的海鑫钢铁集团,在前任董事长李海仓的带领下,在10年之间发展成了一个以钢铁为主,以房地产水泥等为辅的大型企业,李海仓自己也成为身家数十亿元的大富豪

但天有不测风云,在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李海仓却因为生意摩擦被枪杀于办公室,正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其子李兆会仓促之间回国接班。

当重任都压到肩头之初,李兆会仿佛一夜间长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他上任的第一年,正值“非典”肆虐,随之而来的是煤价高涨、用电受限、运输紧张,但李兆会危机处理得不错。

在他的带领下,2003年成为海鑫钢铁集团发展最好的一年,资产总值达到50多亿元,让公司上上下下的质疑者哑口无言。

但事情随后出现了变化,与每天泡在车间的父亲不同,李兆会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更感兴趣,在专心搞钢铁3年之后,李兆会就去北京试水资本市场了。

当时正值全民炒股的高峰,手持数亿元现金的李兆会通过海鑫实业和海鑫钢铁先后投资光大银行、新能泰山、万向德农、益民集团、中化国际太钢不锈、日照港等,获利近40亿元。

在资本市场上,李兆会风光无限,但在实业领域,由于钢铁行业周期性衰退的到来,全行业平均负债率上升接近20个百分点,海鑫也难以逃脱。

资本市场上的风光并没有挽救李兆会的海鑫集团。由于长期待在北京,他对公司事务的介入逐渐减少,集团陷入管理混乱的窘境,资金链出现断裂,亏损负债进一步恶化。

后来,该集团更是陷入全面停产的泥沼,加之遇上钢铁行业遭遇寒冬等影响,最终破产

陷阱六:故步自封陷阱

企业来说,昨天的成功可能会成为今天的失败。

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取得骄人的利润知名度时,一些企业便会开始迷信自身的技术权威,将目光锁定在短期形成的丰厚利润上。

与此同时,企业家本人也开始走上人生巅峰,太多的金钱与利益蜂拥而至,太多的谄媚者溜须拍马,太过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忘记曾经的腥风血雨,也让他们忽略了“山雨欲来风满楼”。

故步自封就是路径依赖,盲目维护自己昨天的成果,而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视而不见,难以接受新事,不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开展新的探索。

这样的企业家直接表现出高度的自负,自负到觉得自己讲的话都是正确的,最终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从时代先驱的数字英雄到落寞的败局者,雅虎的“过山车”历程甚至还不到10年。

1995年雅虎上线时,创造了最早的门户网站的概念,造就了成立一年就登陆纳斯达克的神话,市值达到1280亿美元

但问题是,它一直“坚定地”固守着自己的模式。进入新世纪后,搜索引擎的兴起对门户网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相比于传统门户网站,用户更偏爱通过个性化、精准化的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雅虎由此开始由盛转衰。

自此,雅虎的故步自封让其开始一次次错失电商、视频、社交网络、游戏等领域的良机,这头曾经的互联网行业开山鼻祖式的“大象”日益被市场边缘化,终被市场淘汰,而最后仅有雅虎日本存活。

其实,雅虎的倒下也不算冤枉,历史曾给过它太多机会。

美国有个很重要的指数标普500,它引用的是美国500家主要上市企业股票价格,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

通过历史数据来看,2006~2016年,500家上市企业当中有180家企业发生了变动,它们离开或者重新进入了标普500指数

随着企业增长和迭代速度的变快,很多人都预测在未来15年(2017~2032年)当中,500家公司里面可能会有75%的公司被你从未听说过的新公司所取代。我们熟悉的诺基亚柯达都是著名的被退出者。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知名企业倒在故步自封的陈年旧梦里。

02、摆脱陷阱与自我超越

贪婪、侥幸、虚荣是人性的双刃剑。

创业之初,它曾在企业家身上发挥了巨大的正面作用,敢闯、敢拼、敢冒险;但在企业逐步壮大之后,反作用会愈加突显,曾经的冒险变成了冒进,曾经的谨慎变成了故步自封。

这不是个例,而是共性。只有坚守战略,头脑清醒,莫把偶然当必然,才能躲避陷阱,拥抱成功。

如何坚守战略,把握人性,摆脱战略陷阱,变坏事为好事呢?我有五个建议。

1.对趋势变化保持敏锐的感知

我一直强调:“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这是指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老板运作企业的不同方式。

小老板只要兢兢业业地把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

中老板仅把事做正确还不行,他们还必须懂得如何做正确的事,懂得市场竞争的策略、手段,懂得管理团队的打造与企业文化的宣导;

而大老板除了懂得做“事”与“市”之外,还必须具备根据宏观的经济大势、区域经济趋势以及行业发展态势创新商业模式能力

他们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具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从而能紧扣时代脉搏,引领市场潮流,成为与时俱进的“火车头”。

具体来说,一是要懂政治;二是要懂国情。火候要掌握得非常好,或早或晚都不能成事。

2.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生存智慧的绝佳写照。

知人者,即知晓这是谁人之天下,这是何样之社会,这是怎样之环境,即要对趋势变化保持敏锐地感知;

自知者,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是谁,有多少斤两,具体来说就是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力和方向,发挥“长板效应”。

这与管理学上的短板理论正好相反。

短板理论是说一桶水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板,所以要想办法补短。我们很多人就上了当,花了许多精力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

战略上来讲,每个人要找到你的长板是什么。任何企业家都要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充分发挥这些能力。

3.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认识一个身价上亿元的老板,其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座右铭是:贵在大胆。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要看企业的发展阶段。

人间正道是沧桑,俗话说“人欺地皮,地欺肚皮”,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是公平的,你用什么方式与市场对接,市场就会用相匹配的方式回馈你。

我们不要老想着“人定胜天”,人首先要认识规律,尊重常识。只有掌握企业发展规律,才能把握企业的生存密码。

查理·芒格曾说:“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常识。在说某个人有常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说,他具备平常人没有的常识。人们都以为具备常识很简单,其实很难。”

很多企业都是误打误撞入门和做大的,未来行业的规律性会更强,企业要科学地进行战略定位,才能走得更长远。

就目前来说,机会红利正在全面消退,这几年就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以前,是机会主义时代,胆大就能成事;以后,将是长期主义时代,对企业家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我在2014年底曾写过一篇文章《三个重建将改变中国》,6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三个重建”全部兑现。

第一个是秩序重建。

原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贪腐问题之严重,说是千疮百孔都不为过。现在这个时代结束了,中央树立权威,官风气彻底改变,做到了令行禁止,甚至还会倒查20年。

第二个是文化重建。

尊老爱幼、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传统的价值观要重新提倡,必须要对得起天地良心,然后我们才能可持续发展。杀鸡取卵、不择手段,民族是没有救的,一定要建规矩、立章法。

第三个是生态重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山,保护环境之前喊了多少年,基本看不到成效,现在的力度之大,小作坊、小矿山说关就关,说整顿就整顿,不管触动谁的奶酪,一查到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拼命挣钱、不择手段挣钱的老板感到不适应,这是必然的。

大家要有思想准备,以后靠数量发展和不计代价的方式,从政策、文化、生态上都不会得到允许的。新消费需求、新技术引领、新增长模式都将使整个环境重新洗牌。

整个中国发展到今天,终于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好人赚钱的时代到来了。对企业家的生存之道来说,小老板靠勤奋,中老板靠智慧,大老板靠德行。

以后对企业家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有恒才才有恒心,有恒心则有恒财,这是一个长线思维

其实,对处于一定阶段的大老板来说,金钱仅仅是追求卓越创新顺带产生的结果,财富在他们心中只是实现个人价值理念与终极人生意义的一种媒介

这是个“十倍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摩尔定律”大显身手的时代,产品可以快速克隆,模式可以瞬间模仿,只有企业的内在精神气质无法复制。

这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就是企业家独特的人格、操守、魅力、理念以及由此而塑造的企业文化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企业能长多大,就要看企业家的心有多高,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

4.随时保持归零心态

越是成功的人,自我认知越难,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可是当外部世界在变,他们的经验不变的时候,昨天的成功经验就会成为今天的绊脚石。

企业家可以自我审视一下,只要是10年还没有上台阶的企业,绝大多数都存在战略问题。这样的企业不出问题还好,一旦遇到危机,就会变得困难重重,最后被淘汰出局。

唯有长期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才找到前进的方向。

能以归零心态应对世事沉浮,保持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不仅是对过去荣耀、挫折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扬弃。

否定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

一个失去自省能力学习能力的人,无论他有多辉煌的过往、多庞大的基业,失败只是早晚的事情。

5.学会做减法,拒绝诱惑

这些年来,我见过太多的企业家由于一念之差,走上了不归路。

有很多人问我:大家一起出发,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些人却“中途夭折”、郁郁而终?

我说:人生中,包括企业、优秀的人、有科学头脑的人、重视战略的人、找准方向的人,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越走越顺。战略决策把握好了,能少走弯路。

有些人速度也不慢,但路选错了,总是在断头公路上跑,所以永远到不了目的地。这就体现了战略的重要性。

前行道路上,企业家必须经得起诱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所坚守,这就需要企业家对自己的行业发自内心地热爱,并能乐在其中。

孔老夫子有句话是这样讲学习的,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企业也是这样。所谓“乐之者”,正对应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以说,以所从事的行业为“乐”,是很多企业家最终做成行业老大的重要原因。

只有坚守战略价值,坚定目标和方向,“虽九死而犹未悔”,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关于作者:王志纲。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中国本土战略策划的开创者和领军人,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力市场化民间学者意见领袖企业家与地方政府的智囊。本文摘编自《王志纲论战略:关键阶段的重大抉择》,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8 +1
华章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经管图书品牌。聆听大师的声音,追随智者的脚步。华章作为卓越思想的传播者,愿为你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微信公众号:华章管理(ID:hzbook_gl),微博:华章经管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太厉害了!

2021-09-17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