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如何应对职场“35岁危机”?这是我看过最棒的建议

大部分公司招聘中层以下的职位时,大都会有“年龄在35岁以下”的要求,让人感觉年过35岁,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就突然贬值了。正是因为这种直观的感受,让网络上有关“35岁危机”的话题讨论从未间断过。

有人说,35岁好像成为了一个门槛,有的人成功渡过门槛,可以缓下来松一口气,而那些没有成功渡过的,惶惶而不可终日,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那些成功渡过门槛的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有没有一些共通的经验?

今天这篇文章,送给所有正在经历以及即将经历35岁危机的职人,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以下,Enjoy:

作者:晋良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临近年底,又有一些公司爆出了裁员消息,其中就包括朋友所在单位

他原本负责的是线下业务,因为公司老板要全力转型做线上,在引进一些外部人才的同时,也裁掉了部分老员工

虽然朋友暂时没受到波及,可他心里没有安全感,真是挺害怕的。

毕竟35岁这个年纪,成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车贷、以及未来孩子的教育费用

在资历贬值的当下,对于自己在公司的定位,朋友没有自信,也觉得自己没啥进步,比不上那些新到公司的“生力军”。

以往在谈论这种话题时,我们都习惯把原因归咎于“公司对老员工的歧视”或者是“大环境对老员工的影响”。

但这次,我想透过“失业危机”这种表象,与大家一起剖析,导致老员工不吃香的根本因素是啥?

01、觉得学习浪费时间的人,直到巴掌扇到脸上才知道疼

我们对学习的漠视,是一切危机的起因。

看到这种观点,或许你会觉得,这是扯淡。毕竟学习这件事,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了,一直到大学毕业都在学习。

可问题是,在大学毕业后,很多人就停止了学习的脚步。

之前有位前辈和我分享说,她做培训20多年,从北方做到南方,有一个深刻体会:“南方老板是花钱买知识,北方老板则是花钱买形式。”

因为南方创业公司的老板,大多都比较谦虚奋进,他们对事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好奇心,愿意接触新的东西,愿意沉下心去学。

所以他们在参加培训时,更像是一位学生来找老师请教知识,非常认真。

而北方老板呢,也不能说他们不好,就是对学习的劲头,差了很多。因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经验,过于自满,必然会拖累学习热情。

所以他们参加培训时,更像是老板来视察,刷刷手机,打打盹,交钱买个心里安慰,就完事了。

身为北方人,这个观点我也非常认同。

毕竟,对于学习的漠视,别说老板了,就连下面的经理人和员工,也都不当回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逢有公司开展学习培训,很多员工就总是找理由不想去,嚷嚷着自己要谈客户,要签单。

在他们眼中,学习成了浪费时间的事。

苦口婆心劝了800遍,勉强让他们去了,结果到地方,讲师在台上讲,他们在下面唠嗑玩手机。

公司提供的培训不重视,指望员工能回家学习?这更是做梦。

为了遮掩“知识匮乏”这一真相,有些人还在坚持所谓“实践出真知”,但我们每天做的事,大多都是重复性的任务。

重复实践一个事,你能实践出啥?

有些人还总觉得自己经验很足,不需要学习,就能搞定很多事情。但就像德鲁克所说:“如果知识不能经受住质疑并获得发展,它就会迅速消失。”

再加上外界环境变化那么快,今天管用的经验,明天未必好使。

若是揣着一堆没用的经验,还觉得自己很牛,你糊弄谁呢?

很多人就是在危机发生后,被裁员、被新人比下去,才意识到学习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巴掌扇到脸上知道疼了,鼻涕流进嘴里知道甩了,成了老员工的真实写照。

02、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如何学习的人

在过去,我看到过很多30多岁的朋友,经历职业危机的事。

有些人遇到了坎,最后想办法挺过去,后续反而越混越好;有些人则是被坎彻底堵住,看到的都是绝路,从此一蹶不振。

其实那些战胜危机的人,并不是比咱们强多少;那些被危机击倒的人,也不是比咱们差到哪去。

唯一的区别,就是能否唤醒自身对于学习的欲望,意识到知识的价值

德鲁克曾写过一本书叫《知识社会》,在书中他曾提到:“在知识社会中,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将成为社会主流。”

而我们当下所身处的环境,更像是一个“全球性的知识社会”。

比如我们平时所接收的海量信息,在资讯获得传播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外知识资源互动传递;

比如国内外对于科技技术创新进步,都会催生一大波,对于新型人才需求

就像以色列记者埃亚尔所总结的那样:

如今,一位印度尼西亚劳动者的生计,取决于美国网站的供需关系。他使用的手机中国制造专利技术来自美国。

一名德国公民平时常驻柏林,但生活重心移到了另一块大陆。他的生意、朋友、爱好并不在同一个城市

而我们如今所从事的工作,所面对的业务方向,所接触的众多客户,也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岗位竞争

在过去,我们努努力争取表现好点,就能在一家公司混个管理者岗位。平时若能把马屁拍好,和老板混个脸熟,就能舒服干个几年。

可现在呢,从进公司面试开始,我们就要面对985211以及海归名校毕业生的竞争

就算获得管理者岗位,拿到高薪,可老板那边,选择也很多。我们做的好,能暂时稳住地位。若是做不好,分分钟就会被别人所取代。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学不学习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要靠学习来提升能力,用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正如心理学家赫伯特·杰尔居埃所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如何学习的人。”

对于所有普通人来讲,学习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我们改变命运,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

这也是我们为何要学习的理由。

03、解决知识匮乏,如何成为终身学习者?

提到学习,有个词估计大家都听过,那就是“终身学习者”。

所谓终身学习,并不是说我们这一辈子都要保持学习态,然后每天坚持学习的举动就完事了。而是说,我们要将自己视为资产,把学习当成扩充资产规模的一种工具。

正如那国毅在《百年德鲁克》所言:“知识工作者不是一种成本,而是一种资产,而资产需要不断增值。”

这就像是巴菲特提出的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一家好公司股票。后续的投资回报,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远。

而学习,也具备这样价值。它本身的属性是好的,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学习的作用。

但需要承认的是,学习的过程,确实会很累,也很枯燥。如果只是把学习当成机械式的重复行为,换做是谁都没法长期坚持。

我们若想成为“终身学习者”,就要改变原有视角,别总觉得学习知识是一种负担,而是要把它当做一种对我们未来的投资

其次,对于具体的学习方向,我们可以参照德鲁克所提出的两个问题:

1) 你靠什么得到现在的报酬
2) 你应该怎么做才配得上现在的报酬?

第一个问题,是让我们对当前自身状况进行评估。靠什么拿到现在的报酬,这或许取决于我们的专业能力,或是靠运气又或是其他人为因素。

如果我们是,实打实靠能力拿报酬,未来继续提升专业能力,就是学习方向。

如果我们不是靠专业能力拿报酬,此时的学习方向,就应该在公司发现我们“才不配位”之前,尽早补齐能力缺口

或者是在其他方向,尝试做出新的贡献。

并且,那国毅也在《百年德鲁克》书中告诫我们:“一但知识工作者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就应该制定具体计划,并为此负责。”

在台前,计划内容应当包括:

“我要把精力集中在哪些工作上?”
“对于我负责的工作可以期望获得何种结果?”
“最后期限是什么时候?”

在幕后,学习内容应当包括:

“我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赶得上本专业发展速度?”

“同事需要对我的专业领域了解多少?自己对他们了解又有多少?”

“我学习的知识,能在哪方面对公司和同事有所帮助?”

总而言之,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工作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更好的生活。

德国哲学康德曾说:“人若甘愿当虫,就不应抱怨被践踏。”

如果在经历危机后你觉得不甘心,当工作逐渐沦为平庸后你觉得不服气,面对那被人轻视、被碾压的现实觉得无法接受,那就别放弃学习这条路。

只要你愿意,知识在任何时候,都会帮助我们克服困境。

参考来源:
1.《知识社会》,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彼得·德鲁克
2.《技术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彼得·德鲁克
3.《百年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那国毅
4.《逆流年代》,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纳达夫·埃亚尔

关于作者:晋良。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微信ID:a1219523276。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华章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经管图书品牌。聆听大师的声音,追随智者的脚步。华章作为卓越思想的传播者,愿为你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微信公众号:华章管理(ID:hzbook_gl),微博:华章经管

复制成功
职位  人才  员工  岗位  知识社会  德鲁克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