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逆向思考:我该如何浪费这一生?

作者:艾菲
公众号:艾菲的理想

查理·芒格曾在哈佛高中毕业典礼上做过一次非常经典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是:“如何获得痛苦?”

这个演讲题目出人意料,当大家都在想着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快乐、成功的时候,芒格却在跟我们讲“如何获得痛苦?”

对我们而言,与其去思考“我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少些遗憾?”,还不如去思考与之相反的问题 - 我该如何浪费这一生?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每个?只有?次生命,因此,我们理应惜时如金,精打细算,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可是,在不理解这个道理的反面的时候,我们是很难做对并做好的。

那么,我该如何浪费这一生呢?

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发现共有2种最佳方式,分别是:显性浪费方式,与隐性浪费方式。

01、什么是浪费生命的显性方式?

答案是:不珍惜时间,不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这是现在很多数人每天做的事情,尤其在短视频时代来临以后,对自己注意力的放任自流就成为了极普遍的现象。

对自己的注意力放任自流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

1、总在操心别人的闲事

每天,互联网上都会传来很多各种各样的信息、图片、视频、新闻,于是,你就成了忠实的吃瓜群众天天手机,总在看这些消息

一会儿,吴亦凡出事儿了,一会儿,王力宏出事了,一会儿,薇娅出事了,一会儿,李佳琪出事了......

就这样,你的注意力都被别人的闲事分走了......

2、总是无意识的陷在焦虑与担忧里

我在教授某一期“从天赋/特点出发,打造你的竞争优势”的小班课时,遇到一位学员。在第一节课刚刚上完时,她在群里说:“我觉得这个课程根本没用。”

于是我问:“你觉得什么是有用的?”

她说:“能够让我马上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的。”

我说:“如果一个人的竞争优势,通过上完一节课就能获得,你觉得它符合客观现实吗?”

她想了想后说:“的确不符合。”

我说:“从你的话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急迫感,同时,我还有种感觉,你来上课,可能就是为了缓解和治疗你的焦虑。不知我的这些感觉对吗?如果不对你可以纠正我。”

她说:“艾菲老师,你说的太对了。我特别着急,平时生活工作我都很着急也很焦虑,一有焦虑,就想马上解决,上了第一节课,我就想马上获得方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态。”

我说:“那么,我想请你来回顾一下,你每天大概会有多少时间会花费在这种着急和焦虑上呢?”

她想了想后说:“起码也有一小时,另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我最着急和最焦虑的时候,所以常常睡不着。如果这样算,我每天焦虑的时间肯定不止一小时。”

我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现,假如你把这些每天用在焦虑和着急上的时间和注意力,全部用在对自己竞争优势的持续打造上,或是用于看书学习上,一年之后,会是什么结果呢?”

她沉默了。

课程结束半年后的一天,她在微信里跟我说,因为我最后这个提问,她的人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我想,她的故事,并不仅仅只是她的故事,也是很多人都在经历或经历过的故事 - 我们常会在不知不觉间,陷入自己的负面情绪中,并一直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的调整注意力的走向,它就能帮我们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持续的难受与焦虑。

3、总是陷在“黑洞时间”里

有读者留言说:

“我想学习写字,于是就关注了一个教写字的短视频。可每次进去想练字时,就会被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吸引,一刷就是老半天,刷累了出来,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要去找练字视频的,每次都这样,无一例外。”

现在很多短视频App(不限于短视频)都会让我们产生这种感受,为什么?

1、它们没有边界感,一条接一条,除非你很渴很饿,否则就会在无意识间沉迷其中,甚至一整夜。

2、它的算法是“千人千面”,所以能够投每人之所好,源源不断送上你喜欢的东西,难以逃离。

3、它给人的刺激是多感官的,能够给你带来极度的快感。

在这些App中,一旦进入就会不知不觉的停留其中,长时间无法自拔,感受不到时光的流逝,所以被我称为“黑洞时间” - 在这里,我们无需思考,也不用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烦恼,我们感受到是一种彻底的快乐与放松。

如果你对自己每天使用时间的去向做过记录,就会发现,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甚至3 - 4小时的时间,都在无意识间流向了这个吞没生命的“黑洞”。

所以,如果你不在意自己注意力的走向,你的注意力就会被别人拿去换钱 - 比如:每天晚上你都无所事事的刷各种直播或视频号,每个直播间或视频号都停留一小会儿,却不知,这时你的注意力就被换成了他们的流量,而流量就是能够换钱的东西。

你的生命正是由你的注意力构成的,你的注意力流向哪儿,你的生命就走向哪儿。

所以,当你的注意力都被别人拿去换钱了,你的生命也等于是被别人无情的拿走了。

02、什么是浪费生命的隐性方式?

美国作家与文学评论家威廉·德莱赛维茨在斯坦福大学开学典礼的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来到斯坦福这样的名牌大学是因为聪明的孩子都这样。你考入医学院是因为它的地位高,人人都羡慕。你选择心脏病学是因为当心脏病医生的待遇很好。你做那些事能给你带来好处,让你的父母感到骄傲,令你的老师感到高兴,也让朋友们羡慕。也许你可能确实想当心脏病学家。十岁时就梦想成为医生,即使你根本不知道医生意味着什么。你在上学期间全身心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你拒绝了上大学预修历史课的美妙体验的诱惑,也无视你在医学院第四年儿科病床轮流值班时照看孩子的可怕感受。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要么因为你是随大流,要么因为你早就选定了道路,20年后某天你醒来,你可能会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用在了追求别人羡慕的目标、父母期望的目标,或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赞赏的目标上。

直到中年,或者直到生命的终点,他才忽然发现,自己一直追求的,从来都不是自己的理想,也不是自己的目标,而只是别人想要的东西,是别人认为好的东西。

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他可能就会陷入非常严重的中年危机,或是难以摆脱的虚无与悔恨。

这就是浪费人生的第二种最佳方式 - 按照他人的看法过一生,这种方式不太容易被人感知为浪费,直到生命的尽头,所以我称之为隐形浪费方式。

其实,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的,这是浪费一生的最悲惨方式:“一个人忙碌了?辈?,结果做的都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连睡觉也要迎合别?的睡法,走路也要追随别?的步伐,在爱和恨这两种最切己的情感上也要听命于别?。这是何等可惜啊!”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会在不知不觉间,按照他人的看法来过一生呢?

这是因为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始终不能逃脱一个“咒语”的“诅咒” ,这个咒语就是“你应该......”,它一直都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被明确说出来”的“你应该……”,比如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话。

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努力学习,争取考第一。”
毕业时,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找个铁饭碗,既安全又舒服。”
工作后,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赶紧结婚了。”
结婚后,父母对我们说:“你应该抓紧时间要娃了。”

还有一种是“没有被明确说出来”的“你应该……”,它包括了父母目光里流露出的殷殷期盼,他们在谈及别人时的啧啧赞叹和羡慕。

以及,在文化、传统、规范、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媒体中包含的有关“你应该……”的各种劝诫。

更可怕的是,所有这些“你应该……”的话还会从外在的声音,会随着时间慢慢内化,进入我们的头脑和心灵,最终变成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以至于就连我们自己也很难区分得出,那些来自于我们头脑和心灵的声音,究竟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来自于外界的“你应该……”的。

就像是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放在一起,和得久了,就再也分辨不出它们原本各自的颜色,最后都成了灰糊糊的一块。

所以,印度大师古儒吉建议我们:“你要审视你行动背后的动机,通常你不会去追求你真正想要的东西。你追求事因为那是别人想要的,因为你从来没有真正内视,所以你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最后的话

你该如何浪费这一生?

显性方式:不珍惜时间,不管理自己的注意

隐形方式:按照他人的看法来过一生

那么,你想选哪一种?还是都不选呢?

可以留言给我。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0 +1
艾菲的理想

作者艾菲介绍:《直击本质》书作者、“樊登读书”APP的“高效思考力提升课”主理人,Gallup全球认证优势教练及培训师、国际教练协会(ICF)认证专业级教练,21万读者公众号“艾菲的理想”创始人兼主笔。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