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界,经过多年打拼创造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终极目标。
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职业经理人也开始在中国出现,然而这一群体却遭遇了中国式尴尬——他们一辈子都为别人打工,纵然其中卓越之人能够蜕变为“打工皇帝”,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却依然是一个“打工仔”。
1994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他,加入微软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2002年,唐骏出任微软中国总裁;2004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唐骏转战民企,加入盛大,开始了一段不为人看好的4年职业经理人生涯;2008年4月,他再次来了个大跨越,以10亿人民币的“转会费”进入民企新华都。
2008年,一汽-大众推荐唐骏成为火炬手。5月25日,唐骏在南通传递了当日的第113棒奥运圣火。
帮助企业“从一做到一百”
职业经理人在中国不算主流,但如果大家都视之为异类,这对中国的企业将是个很危险的情况。在我看来,做企业分为两个阶段,先从零做到一,再从一做到一百。
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从零做到了一,他们认为用同样的方法就可以从一做到一百,其实这是不可行的。第二个阶段需要的是另一种游戏规则,需要用一套规范来做大做强,而这就是职业经理人的工作,他在企业的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很多民企都是一路颠簸,忽上忽下,这其实不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我离开盛大的时候可以给他打分,在从一做到一百的第二阶段中,盛大已经达到了20的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离开以后,盛大的骨架、管理团队……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几乎都是走在同一个轨道上的。
有人问我,唐骏你离开后,盛大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你不觉得难过么?
其实假如盛大真的发生巨变,我才应该觉得难过,这说明我没有把它的发展变成一种规范,只是靠个人的力量把它拉起来。
4年前我加盟盛大时,很多中国人还不知道职业经理人这个概念。大家都用一种怀疑的目光,并不看好我的选择:“从著名的跨国公司微软到民企,跨度太大,肯定不会成功。”
当我离开盛大时,人们对于这个行业已经有所了解,他们开始认识到——我唐骏只是走到了前面,这个行业还是有发展的空间的。我希望中国未来可以有几千、几万个唐骏,那时人们对我这样的故事就会不足为奇。
跳出“恶性循环”
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情况在改变,但是从质和量两方面的改变还是太小,我想经理人和企业双方都有责任,双方互相指责,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我正是希望制止这种情况,让人们暂停争论,先是往前看,通过一个成功的案例,来带动一批人。
过去大部分职业经理人都聚集在外企,在一个规模已经很大的企业,个体很难对它产生什么影响——小小的一个员工能够撼动微软?那我们只能而且必须提升个体的价值,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而在民企,首先要让企业的价值得到体现,我们的目的是把企业做好,然后再是个人的价值。如果盛大做不好,我又何谈个人的价值呢?
第二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外企的东西很多在民企都是用不上的。
微软做事非常正规,一板一眼,而这在我刚到盛大时根本就不适用。你只能先用盛大的模式,再慢慢地将其调整过来。
职业经理人一定要记住,进入企业并不是立刻去变革它,而是要通过长时间去影响它。你不能对它做手术,而是用中医的方法慢慢进行调养。
我在微软时,事事都冲在前面,决策领导都是我;但到了盛大,我更多扮演着幕后的角色,态度谦虚,小心翼翼。只要能达到我的目标,我一定按照需要来扮演我的角色,我可以扛着火炬走在前面,也可以就在旁边进行辅佐。
至于企业,一定要让双方的合作基于互利互赢。我一直在呼吁,应该用制度来保护职业经理人的权利,从微软来到盛大,我用了期权的方式;这次前往新华都,则是通过“转会费”(signing Bonus)的形式。其实转会费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情况,适用于任何职业。只要是企业过来挖你,在签署合同之前都会谈及转会费。
职业经理人和职业球星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对于球员,你不能因为一场球打好了,就给我奖金,表现不好就不给奖金。其实我转会过来,所积累的人气都为俱乐部带来了收益。作为职业经理人,我们积累的是经验,是理念和运作方式。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