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的组织,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所有组织成员齐心协力地把劲往一处使,追求一个共同的事业。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组织要不没有一个清晰的愿景,要不是有一个名义上的愿景,但是大家都不当回事,更糟糕的是,有一个名义上的愿景,大家各自追求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向,导致组织走向分裂和衰退。
王淮从斯坦福计算机系毕业后,去了雅虎工作,然后又从雅虎跳到刚成立不久的Facebook,在里面做了五年。他比较雅虎和Facebook的差异,其中的一点是:在雅虎,每个部门都只顾自己的利益,但是在Facebook,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为Facebook的整体目标而奋斗。比如一个团队的领导看上了另一个团队的一个员工,只要他能提供充分的理由,说明这个员工在他的团队工作会对Facebook产生更大的贡献,就可以把这个员工借调过来。雅虎的衰落和Facebook的崛起,和其内部的氛围不无关联。一个拥有再多优秀人才的组织,大家不同心协力,也难以把一个组织做好。
怎样打造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的共同愿景呢?从人们希望改变某种现状的强烈需求出发。
每个人都有希望改变某种现状的强烈需求。有人租着一座大城市里一个狭小的出租房,每天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有人每天做着琐碎而无意义的工作,每天都希望重新找回工作的激情。有人看到自己的孩子饱受应试教育的折磨,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有人远离家乡,惦记着父母,希望能够陪在父母的身边照顾他们.... 这些都是强烈的、希望立刻改变现状的需求。
能凝聚人心的共同愿景,为人们希望改变某种现状的强烈需求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石语真、黄钰茗先生在《共识》一书里,举了一个西游记里的取经的例子:
"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起初对去西天取经都没有什么认识。尽管这是一个很神圣的目标。这两位失意者的初衷只是想逃离苦难。孙悟空要逃脱五指山,而猪八戒必须赎罪才能脱胎换骨,下辈子不再做猪。观音菩萨和唐僧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私心,承诺他们只要取经成功就可以获得解脱,这才基本上组建起了一个取经的队伍。而在取经的过程中,观世音和唐僧不忘给他们传递一个信念:西天取经,不仅可以解脱他们的苦难,而且可以成佛。”
这段话里,我读出两层意思:第一,一开始,很多人其实没有一个清晰的个人愿景,只有希望改变某种现状的强烈需求。第二,领导者开创的组织愿景,不仅回答了组织该往何处去的问题,也回答了个人该往何处去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建构组织愿景的同时,也建构了个人的愿景。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只是想要逃脱,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解脱。直到西天取经的愿景出现,孙悟空才知道可以通过西天取经成佛来救赎。
一流的组织领袖,首先看到的不是自娱自乐空中楼阁的愿景,而是看到众生内心真实、迫切、希望改变的需求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需求,他能建构起一个组织愿景,让跟随他前进的人在实现组织愿景的过程中建构起一个清晰的个人愿景,摆脱内心的焦灼不安,救赎和新生。
人性是复杂的,既有利己的一面,又有利他的一面。希望改变某种现状的强烈需求可以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也可以是想要改变社会的利他之心。
86年出生的阿菜在追梦网上发起了“环球社会创新采访”,计划筹集12万5千元,用于在全球采访致力于通过社会创新改变世界的年轻人。45天的时间内,超出想象地筹集了164,240元。有400多人为这个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在写给追梦网的感谢信里,阿莱问到“在这个信任缺失的年代,是什么让陌生的你我如此相信对方?.....我相信“梦想”是一个选项,那一个我们共同分享的梦想。”追梦网的创始人杜梦杰评论道“阿菜本身以及所采访的社会创新变革者,是很多人想了解想成为又不能的,戳到痛点。”
当遇到一个充着希望改变某种现状的强烈需求,表现为抱怨和不满的人时,有的人充耳不闻,避之不及地远去,唯恐自己的好心情被破坏;有的驻足倾听,同情却无奈;有的人停下来,和他一起抱怨,一起愤慨。而还有一种人,会看到抱怨和不满的背后,希望改变某种现状的强烈需求;会造一个梦,把他带走,和自己一起追求梦想;会把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变成一个斗战胜佛。抱怨和不满可以是破坏性的负能量,也可以是推动共同愿景实现最强大的正能量,这要看组织领袖的智慧和勇气。
来源|HR369人力资源网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