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如何判断自己什么时候该跳槽了?

  做猎头来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应该不应该跳槽?”,这个问题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人问我,但八成出现在年末岁初和八九月,在“金三银四”金九银十”两个跳槽高峰期快到时。

  问这个问题的人,大部分是动了跳槽之心的,只是想找到所谓懂行的“外人”说服自己。

  据传马云说过,员工离职不外乎“钱给少了,心受委屈了”。当然员工离职的原因,远远不止钱和委不委屈这么简单,钱是影响员工离职与否最直接的一个因素,但员工离职又不仅仅是因为钱。员工希望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平台、有生育计划工作不稳定、对直接上司不满、团队关系不融洽、缺少发展机会、工作强度太大、缺乏认可、工作地点都有可能是离职的原因。人生不同阶段需求不同, 90后渐成职生力军后,在互联网思维下成长起来的Y一代跳槽的理由就更复杂多样化了。

  其实我认为,无数影响跳槽的因素,全对,但归根结底跳槽的原因都只有一个根源:

  现实与期望不符合

  年初跳槽是因为年末是现实与期望不符合爆发的时候,而且春节前年终奖也拿到了,损失似乎最小化了,再看看外面似乎风光无限,看看人家公司总是创意不断,对员工慷慨大方,看看自己薪水那么低,领导那么傻,公司发展这么慢,团队执行力这么差......往往和事实未必相符,却是切身之痛。实际上你想跳槽去的似乎风光无限的公司离职率也不一定低。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工作是让人觉得每个维度都完全符合期望,Dream work在很多时候是和环境握手言和,调整期望而已。

  无论跳槽还是卧槽,想要过得平静安好,就是期望与现实落差不大,或者能够和平共处。要么调整了期望,要么改变了现实。

  那期望和现实不符合时,应该卧槽忍耐还是勇敢一跳呢?

  对世间绝大部分普通人(惊才绝艳和天选之人不受庸俗的职场规律约束),工作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职是人生的缩影,跳槽往往是对人生轨迹的调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期望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职场阶段,不同的个性价值观,个人对时势运的把握,对期望的管理重点也不一样。   

一、看人生的不同阶段和职业的不同阶段

  从完成了教育走上职场,职业阶段和人生阶段就是紧密相关的。虽然不是绝对,但有些规律总是如地心引力一样。

  90后现在成为职场的生力军,其实任何一个年代的人都有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过程,每个过程都是筛选的过程,人的一生一直在被筛选,没有可以一劳永逸的努力,没有哪个成功只有鲜花与快乐,总要熬过无数艰难与痛苦。社会是多层结构的,竞争也是多层结构的。在不断筛选的过程中,体力,智力的竞争会过渡到知识技能的竞争,再过渡到资源人脉和趋势层面的竞争。

  1.积累阶段(30-32岁前)-这个阶段不能急

  这个阶段有的往往是用体力智力交换金钱和经验,这个阶段一般是五年左右,有长有短,因人而异,有人三两年就能有成绩,有人十年停在这个阶段还走不出来,正常不应该超过5年。在这个阶段中人生阶段对应最好在此阶段完成恋爱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不是绝对),真正进入成人世界。

  在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摆脱学生思维,养成独立思维和良好的习惯,厚积薄发。学生思维是单一维度的思维方式,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凡问题必有答案,凡竞争规则明确。如果不能尽早摆脱这种思维,自尊又强,很可能愤世嫉俗,不得解脱,郁郁一生而不得其解。

  这阶段从选择职业上看:城市>行业>公司>专业(职业)>职务>金钱,这个阶段不能急!

  每个人条件不一,很难在起步阶段就能一步到位,找到处处理想工作。应该注意对环境对人的影响,尽可能的开阔眼界,对城市和行业的选择即是如此,要有利于把握住大趋势。这是人生最缺钱的时候,但一定不要急于变现,习惯养成最重要。如果进入一个正规的大公司,能遇到一些可以引导你的人,受到正规的职业训练是非常幸运的,沉下心来,会在自己职业感上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即使公司不如人意,也应该学会职的基本规则。要学会自己主动找资源学习提升,而不满足于仅仅做好本职工作。这时候容易期望过高,“能力配不上野心”,能力不足时,只有调整自己的期望,尽量多做一些,慢慢就能优于同年龄的人。

  如果极不正规的公司,果断跳,时间耗在一个没办法学到真本事的地方是不值得。在找到兴趣之前,大家都是茫然的,成本低,可以多试试,不赞成一开始就在创业型公司做非核心工作(刚开始工作也不大可能做核心工作)。在这个阶段上争取找到一个工作(未必是你的第一份工作),起码做个三年以上,完成你的积累。干任何工作,都要有良好的职业感,要么好好干,要么离开,不要养成抱怨的习惯。

  出卖体力和智力本质上没什么不一样,都是在一个层面,在一个层面上做得好是不易的,但只有一个层面的能力是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往往是在一个层面和别人比较。实际比你强的人(比如你认为很蠢的老板其实在另一个层面上,你根本没机会和他比而已,只有到了你的价值上升到可以调配到一定资源的时候思维竞争才会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在这个阶段如果积累不到位基本不会是猎头目标对象。要能不着急,要控制自己短期对钱的欲望,对自己的未来做规划投资自身。在能力比较弱的时候往往会低估了自己未来的价值,高估自己现在的价值,其实年轻时就重视自己的品牌形象的建设和维护会受益终身

  2.发展阶段(30岁到40岁)-这个阶段不必虑

  工作五年到十五年,打工or创业,在这个阶段想好了,一般在30岁左右,职业上就要定好方向。这个阶段能力上也有一定积累了,日趋成熟。人生是上有老下有小,人生压力最大的时候,据说也是抑郁症高发年龄段。这是一个三观渐定的阶段,慢慢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向往什么了,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也有要求了。

  这个阶段同学同事间的分化也出现了,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影响自己的计划,今天哪个朋友的朋友创业上市了,明天,30岁以下的亿万富翁又横穿出世了,这种样本选择的错误和信息不对称会让你生不如死。

  这时候也是最焦虑的时候,差距逐步拉开。

  实际上,大部分人不是大牛人,也并不需要做大牛人,在你的圈子里,你的平台上做好就行了,就有了扩大圈子的可能,不必虑,焦虑之下易乱方寸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这个阶段一定已经要建立了一定的底层能力,有养活自己的基本技能。必须专注了,在一个行业里扎下去,刻意练习,这样才能发展出专业本领。

  这阶段要懂得忠诚和感恩,不是忠诚于你的公司,你的老板,而是忠诚于你的选择,对得起你的职业,懂得感恩,会对你的个人品牌建立有良好作用,在一个公司里,自律性强,不敷衍捣浆糊,值得信任的员工永远不会是大多数,其实并不难的事,居然就是很少有人做得到。

  以前一份工作没有4年,猎头一般就认为价值不大,如果连续有这种的经历就会判断此人“jumping”。互联网时代,节奏加快了很多,现在轮到3年也能接受了,甚而在有些工作中如果求职人一直没换过工作也会被担心适应性的问题,但任何时候过于jumping 一定不是好事。

  一项工作想要真正深入的了解,没有时间做为维度衡量,就很难有积累,很难了解一份工作的实际的核心所在的。在每一份工作中,你对行业的认知、判断,人脉都是无形价值,而跳槽对这些无形的价值都是一次折损。很多人往往低估了平台和团队的力量,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果能力得不到提升,只是通过跳槽得到的晋升是不会持久,一直在平流层,在多次跳槽后,你会发现机会越来越少,自己职场生涯会面临越跳越差的局面。

  这个阶段如果有了技术专长,就会成为猎头的目标。但要记住这个阶段机会虽然多,时间更宝贵,要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理性评估机会,新工作要能给你发展你想发展而在现有的岗位上给不了你的机会。

  3.稳定阶段(35岁到45岁之间)-这个阶段不要拖

  工作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下,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一定优势,找到自己的喜欢自己工作的会上一个新台阶,不喜欢工作的会有混日子的感觉,跳槽的欲望会越来越小,这个阶段防的是求稳,好奇心变小,这个阶段容易成为职老油条。逐步认识没有一个工作是完美的,又觉得自己什么都看透,就更很难找到一份新工作从每个维度都好于现在的工作,凡事容易打标签,失去的恐惧会大于探索的勇气。改变环境的欲望越来越低,期望值相对理性。

  这个阶段遇到机会要鼓励自己抓住,不要过分拖延。

  树挪死,人挪活,觉得工作没有任何挑战时实际自身就没有提高,要有危机感,这阶段如果不注意再拖下去危机感会变钝。

  我们常看到报道,世界五百强平均生命周期也就不到40年,10年以上的中国公司不到10%。人活得越来越长,企业平均寿命却越来越短,想从一而终也很难。在有危机时拖延只会越来越被动。

  要时刻准备好,把工作做好,把工作做到现在同事中的20%,即使不谈“工匠精神”也要有专业的态度,你也不必要做得数一数二,在一个单位里,工作做到前5%拥有的资源力度往往是很不一样的,往往是可以改变一些规则,绝不容易。但想要保持话语权,甚而在被动时能跳到高处,就要争取把工作做到前20%,而不是80%的芸芸众生,这样在体力智力不占优势时才能在经验业绩上保持一定的职场选择优势。

  无论跳槽卧槽,这个阶段职业目标不再是跟随,所谓“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在职业上要提醒自己要看大方面,而应该以进入参与决策层为目标。这时候人的能力已经从智力体力的竞争上转到专业,情商的竞争了,选择一个可以和能力充分匹配的平台,努力为平台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4.成熟阶段(40-50岁之间)-这个阶段不必慌

  工作十五年到二十五年,这时候一般已经做到中层以上的职位或已经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关注重心慢慢向家庭,身体,孩子转移,关注生活质量,生活和工作平衡。跳槽机会成本变高,交际圈易固化,对行业外甚至公司外部的信息敏感度下降,文化价值观基本固化,适应力变差。如果不能进入管理层,或者技术上有不可替代之处,被迫进入资源竞争,人脉竞争为主导的竞争体系,会有中年危机,常会有力无处使,面临职变动时会有无力慌张感。

  在得意时寻退路,在失意时寻出路。这阶段反而应该积极一点开拓视野,注意趋势的变化。发展停滞时要有勇气,要有清零心态。能运用好资源人脉,这时候很大的问题是人脉单一,思维固化价值观固化,遇到一些变故会比较慌。要注意扩展人脉。要勇于突破舒适区,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和交际圈的扩大。

  猎头评估一个人,一定会看重人才过往脱颖而出的经历,只要是能带来价值的,忠诚靠谱是成熟阶段的优点,在职场上还是有机会的。

  5.分化阶段(黄金阶段/衰退阶段)(45岁以后)

  工作二十年到二十五年以上,会和成熟阶段有所重叠,但成熟的职业人在这个阶段的分化明显。优秀的会非常优秀,成熟有魅力,职业生命会很长,经验会成金,进入黄金阶段,平庸的也会变得面目乏味,甚而可憎,基本和退休阶段无差,进入职场衰退期。

  表现在女士42-45岁以后,有些人会越来越有气质,有的会慢慢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热爱生活的还能向广场舞大妈发展,有些被生活压得慢慢不堪,变成尖刻的黄脸婆。男士45-50岁后,生活和职业都越来越有智慧,有些也会脑满肠肥,成了面目可憎的中年猥琐男,对退休年龄延长异常敏感。

  这个阶段无论成就如何,都不可倚老卖老,以经验资历划地为牢,社会风云突变时,不会对谁特别优待。

二、看自己的所爱和所长,兴趣和擅长所在,尽早确定价值观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生存生活,慢慢被生活磨灭了自己。越早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把兴趣转化为专长,在自己喜欢的的领域能先养活自己,再不断深入,刻意练习,渐成行家,把所爱和所长相结合是职最佳应对。

  有情怀永远是值得尊重的,正如发现自己的兴趣当然越早越好,只是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有意识的进行深入练习,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发现所爱,而且在不同的阶段追求自己的兴趣跳槽都是原则正确,但在任何阶段,为了情怀、兴趣而跳槽都只有一个条件,钱准备够了吗,这个兴趣是不是转成专长可以让自己生存下去?不要希望得到其它人的理解,但要为家人准备足够的保障。

  大部分人职业初期的价值观并不鲜明,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经常会陷入自己一无事处的误区,其实经常问问自己真正不喜欢什么,也可以助于一些测评工具辅助帮助自己,在工作中观察自己哪些做得好,哪些很难做好,慢慢就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人与人之间承受能力差异很大,有些人工作即生活,对996工作时间轻松愉悦,有些人对加班都深恶痛绝;有些人才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了就会跳楼,有些人大起大落举重若轻;有的人选择终身不婚,有的人愿为儿女做马牛。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无所谓对错,世界多样,不必批评别人的价值观,但要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

  在一个企业工作是被这个企业的文化逐步驯服同化的过程,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和企业文化差异极大是非常痛苦的被驯服,年龄和年资日长后,随着经验带来的还有价值观的固化,很多资深人士跳槽失败在于价值观难以再驯服。   

三、关注自己财务和身心健康

  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如果有人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往往意味着:“这是钱(不够)的问题。”不谈钱光讲情怀绝对不现实。工作是获取金钱的手段,但永远牢记你仅在工作上就有财务安全保险的想法,实现财务自由是自己的事,也不要指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还能帮你轻松赚钱,钱多事少离家近不是没有,也一定会有另外的代价。

  工作和身心的健康也是结合但又要分开,工作会要求你全身心投入,如果你处理不好,累出一身毛病没有任何成绩不必委屈抱怨。正如不能因为华为有人跳楼就指责华为是用钱换命,作为工作的平台,没有义务为你的财务负责,也没有义务为你的健康负责,任何企业文化都不尽完美适合每一个人。在职上你才是第一责任人。这些都是在各阶段都要自我评估,自我学习,自我修炼的。

  财务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这些看似不是每个职业的必要素质实际是你职场上有无成就的基础本钱。在任何阶段,做任何工作都会遇到,这是混职场基础底层能力

四、看社会的大趋势

  行业周期的波动对个人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应付变化频繁的经济周期,职场人士必须保证自己在更宽广的范围里具备生存能力,然后根据经济形势调整自己的发力点,从而将行业长周期的风险分解成2-3年为间隔的一个个短周期。

  首先,不要轻易追热点,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社会的大趋势要敏感,但不要跟风跳,看走眼的是绝大部分。

  其次,没有积累,不会成专家,在一个领域不要怕被局限住,其实在一个领域技术上成为了专家,无形中你就有了看其它机会的资源

  第三,一定要让自己不同的阶段拼不同的东西的时候拿得出手,底层能力建设好,懂得整合资源,多维度上发展爆发出的可能性就远高于在一个维度的竞争

  第四,比较理想的是二十岁时拼体力,智力,三十岁拼能力专业,四十岁资源人脉,四十五岁后,坚持在行业内活下来,而且或幸运或实力证明了正确对大势的把握。其中的佼佼者会成为真正业界大伽,意见领袖。当然,55岁以后又开始拼身体了。

  即使是相对年轻的造梦的互联网行业,看看称得上大佬们出生年份:马云(64年),马化腾(71年),刘强东(74年),李彦宏(68年),制造业房地产更不提了,看他们坚持自己的事业多少年,还得多少波大趋势踏空,就什么都应该明白了。一个人或组织缺乏百炼内功获得的短暂辉煌,靠情怀熬得过事业和职的风霜?

  无论跳槽还是卧槽,都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价值市场价值,越清楚知道自己的期望,越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就越清醒的做决定

  在每个人生阶段都会面临选择,想跳槽时要问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受期望与现实差异的情感影响,选择跳槽还是卧槽时要问自己:

  1.自己目前的人生态如何

  在任何阶段,反思工作时,而应先反思自身。处于人生和职业的哪个阶段。

  无论做什么,形势比人强的时候,就得好好做。只有把现在手头的事做得尽可能好,才会有下一个机会。

  2.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哪些是很不喜欢,绝对难被“驯服”的。

  不过把自己想得太高尚,也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弹性,人总有些底线有时候不碰到你自己也察觉不到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些独特的个性,小型公司老板,中型公司看制度,大型公司看文化,但是无论哪种企业方的价值观会体现在方方面面,你要看你的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的匹配度,要注意文化的驯服是职场人必须面对的明规则。

  3.自己的底层能力如何,财务身心健康把握得如何

  自己一定要有硬本领,金字塔的结构变了,模糊了,不再在一个梯子一个梯子向上爬,可以矩阵式,可以多种多样的结构,层级也许换成了节点,可评价一个人真正的价值的还得是给组织社会能带来的价值。

  如果在现有的岗位上还有大把的机会让你去创造去发展,你只看到这个位置上的局限,即使换了个更高的楼,你的天花板也不会提高,价值不提高,自己质的飞跃也是幻影。

  沟通能力,理解力,学习能力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财务管理销售能力,抗压能力这些底层能力决定了你未来能走多远,技术层面的专长决定了能走多高。

  4.大势如何

  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

  再大的风也有吹过的时候,潮涨潮退,要能独立判断,如何在判断错的时候进退有度。这往往是最难的,也是最高层次的竞争

  职的规律从来没有改过,正如人生的规律一样,规则会变,规律不变

  职场规律就是:

  拿你有的换你想要的。

  跳槽还是卧槽, 要看在哪儿能为平台带来更高价值,自己在市场上变现的价值才能更高。相信我,这世上人的价值被长期低估的几率越来越小了,任何时候,能够把事情做成是职场上明规则,是衡量你价值的唯一标准

  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机会像太阳每日会重新升起一样,还会再来。

  • 作者|景红(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 来源|领英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1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