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做人做事,需要PDCA,切勿“断环”

1.做人要PDCA,是一种素养

沟通的细节,很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

微信更是如此,因为它已经成为主流的沟通工具。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某个人突然主动申请加你微信,备注里说明是XXX,当你同意添加后,却再也没消息… …

——你发了一个比较紧急的问询给某人,一直没有回复,但却看到他在不断刷着朋友圈,过了很久,他回复你:不好意思,我没看到… …

——也有人很着急地向你求教问题,你热心地回复一大堆文字或者好多条语音后,却得不到任何回复… …

——更为常见的是,可能聊的好好的,突然没音了,也许是忙去了吧,但之后没有任何一点解释,又开始新的话题,然后又突然没音了… …

很多类似的场景。

我们仔细想来,说一句“你好”作为开头,来一句“再见”作为结尾,都变得奢侈起来。

也许这些细节在生活中不经意,大家作为朋友也不在意,但在职中,为人处事方面却是大忌。

做人,需要PDCA,代表有始有终,是一种素养。

2.优秀的人都具有PDCA思想

虽然PDCA是一个企业管理概念,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由戴明博士采纳、宣传,在全世界进行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PDCA循环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

PDCA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有目标和计划,但要照此去执行,执行过程中有检查、问题发现,再将问题进行处理,并对下一步计划产生积极的影响。

PDCA是一个环,看似一个闭环,却又不断循环往复,向上爬升。

但能够不断爬升的环,首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做人,无论是沟通行为,还是自律行为,都需要PDCA的思想。

与人沟通,有开始,有结束,即使过程被打断,但记得要“闭环”,事后的一个简单知会,让对方舒服,也会让你的人际环不断地爬升到更高水平。

一个自律的人,更是符合PDCA的闭环与循环思想。

例如热爱锻炼的人,有了计划就坚定地执行,如果因为特别的事情打断计划,就会去处理问题,进行补,并且修正下一步的计划。

很多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本身有一种PDCA管理机制,甚至是无意识的进行自我执行-修复-计划的过程,所以能够站在一个个比较踏实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这个踏实的基础就是针对某件事情的PDCA。

3.职工作,要避免“断环”

职场上,PDCA就更为重要,这应该是我们脑袋里原则性的一种结构

对于职场做事,PDCA是一种系统完善的结构,也是一种连续性思维

但很多人在工作中,不是完善,更不是连续,而是“断环“!

职场工作“断环”有两种形态:

第一种是将PDCA断掉。因为没有自查自省,对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去做,不能发现可以改善的地方,更是容忍问题一再发生,无法上升,就成为了“自断发展”死循环,一直在一个水平面上,就是一个环,把自己封闭死了,而且永远也没有提高。

这种现象是最为普遍的,毕竟工作多数情况下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要职能岗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所负责的工作都是类似的。

去年做市场调研,今年还做;
去年做产品升级,今年还升;
去年招聘应届生,今年还招;
去年做年度预算,今年继续;
去年开招商会议,今年也开;
… …

在没有PDCA意识的情况下,去年和今年没有什么两样!

很多人认为把过去的计划稍微改一下,甚至只需要把日期改成现在就可以了。

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那他们的Plan和Do有多久没有更新过了?环境变了、人关系变了、各种条件都变了,可你的想法和做法都还保持在过去的态下,能不出问题吗?即使还没出问题,别人在不断改善,那职危机迟早到来。

有了Plan和Do,一定要进行CheckAction,这是自己的进化,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一但断掉,就会变得按部就班,甚至糊弄了事。

第二种断环,是Plan和Do之间的断裂,当然就更不要奢望Check和Action跟上了。

由于缺乏对工作目标的必达决心,缺乏对工作的敬畏,尤其是职场老人,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脑袋里清清楚楚,为什么还要做计划来交待一切呢?

因此觉得计划就是应付上级要求的一个作业,导致计划和执行两回事,这种我们称之为两张皮的做法,最终自己累的不行,还没有成就感。

我们必须意识到,计划工作虽然是上级审核工作思路的一种管控方法,但更多的是对于个人来讲,去达成目标的路径和策略!

如果对目标没有兴趣和动力,计划肯定是敷衍!

失败的计划写出来仿佛看不出错误,因为它呈现的是一个人人都能看明白的流程,按照大的流程怎么会有错误呢,但在里面却看不到执行人员的思考和策略。

4.好的工作计划分解,不是罗列

例如,我们做个年度客户答谢会,目的是维系客户关系,并让新客户加深对公司的良好认知

需要做计划吗?

当然,毕竟三百人的答谢会,尤其涉及到客户感知,一定要当作项目来做。

发生“断环”的负责人做计划,主要包含这样的内容:

1.预算确定;
2.地确定;
3.制作邀请函;
4.物料准备(易拉宝、横幅等)
5.礼品准备;
6.确定主持人及参会领导
7.发送邀请函;
8.现场实施;
9.抽奖颁发礼品;
10.答谢晚宴

这样的计划模块,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就是一个流程的大致罗列。

制作计划的人心里面想的可不是这样,他觉得还有很多事自己知道就好,写不进来,这个给领导看看就好。

也许他很有经验,能够完美地举办这次答谢会,但他的思维方式很难进步,也很难发现自己的改善点,从此原地踏步,而且更讨厌制作计划

这样的人,在上级看来,有经验,但没有发展空间了!

我们把事情做好的很重要一个手段叫做分解,不断地把笼统的事分解到可控制、可管理的单元为止,形成一个结构,清楚地看到如何完成一项工作,并尽可能保障工作的完成。

例如,针对礼品准备这个工作,我们至少要思考好几项:

A.客户的层次,是一致的,还是参差不齐?
B.平均每个客户预算多少?
C.有没有特别的礼物需要准备?
D.这个礼品需要达到什么目的?宣传我们的新产品,还是只需要强化公司品牌?让客户随时能用,还是放置起来?
E.礼品给到客户的价值感知怎么样?能不能成本200元的礼品产生1000元的价值感知?
… …

其实,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恰恰是计划中应该存在的内容,这就让计划开始指导实际的行动,并且在进行Check的时候,才有迹可循,而不是靠想象,最终不断完善,每年都做同类的工作,但却能越做越好!

无论是PDCA还是比较流行的《刻意练习》,其实本质上都一样,就是我们做人做事,要专注,要有始有终,还要能够不断地自我进化,从当下的事实出发,能找到改善点,最终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的一个过程。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6 +1
胡言非语

来源:胡言非语(ID:hutalking)。作者简介:胡浩教授,当代管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中国企业最受欢迎的个人发展辅导大咖;企业管理落地式辅导第一人;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特邀资深授课教授;新浪财经、经济观察报联合推选“抗击经济严冬资深管理专家 ”。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