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一书中看到一个职业生涯矩阵,感觉它的分类角度很贴合我们职场人的一般认知,容易理解,因此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对照自己的位置。
职业生涯矩阵,根据业务和职能这两个维度把职业生涯规划分成了四类:职能专攻型、业务专攻型、职业生涯丰富型、职业生涯变换型。
在此之上,又叠加了“专注在同一家公司内发展”这个因素,分细分出了公司内的事业人才和经理人这两种规划。
职能专攻型
业务专攻型
职业生涯丰富型
职业生涯变换型
公司专注型事业人才
公司专注型经理人
接下来我会逐一介绍(5、6会融入3、2),供大家“对号入座”,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能专攻型
这个类型的规划是,在不同的业务中淬炼自己专注的职能或专业技能。
一位专注财务领域的人士,可以在物流、制造、教育、建筑等各个行业领域积累经验,成为跨业务的专业人士。
一位专注Java后端开发的工程师,可以在电商、医疗、直播、体育等各个行业领域经历不同的业务,成为跨业务的开发者。
这种发展方式,特别适合只想做“技术”、只想在“技术”层面沉淀的专业型选手。(专业型选手,一般比较关注技术、工具、数据、信息、逻辑、操作等,在执行层面亲自搞定问题会比较有成就感。)
这种类型的规划,好处是可以做深、做专,工作中的人际复杂度低。
同时,这种策略也有一个坏处:如果你所专注的职能(专业技能)本身门槛不高,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周期较短,那你就比较容易陷入与后来者的单一维度竞争中。
2、业务专攻型
这个类型的规划,专注于某个业务,并在该业务中担任多种职务,尝试全面掌握一个业务,朝独立负责业务的方向迈进。
一个专注少儿编程教育的人,可能会尝试课程设计、软件开发、讲师、运营、销售等各种角色,最终成为能够操盘少儿编程教育业务的CEO或CTO。
一个专注直播带货的人,可能会尝试选品、销售、营销、运营、直播等各种角色,最终成为可以掌管一家直播电商公司的综合管理者。
这种发展方式,比较适合愿意走经营、管理路线的选手。他们的目标,往往是成为商业操盘手或者高级职业经理人。如果这位选手,又愿意专注在一家公司,那就会朝着公司高层走去,比如事业部总经理、集团公司副总、总经理等。
这种类型的规划,好处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拥有更高的地位。坏处是,越往上机会越少。
3、职业生涯丰富型
这种类型的规划,保持业务领域和职能不变,通过跳槽来丰富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位从事新能源客车的销售人员,如果这样规划职业,那他就不会去销售家用轿车,也不会去销售柴油客车,他更换工作的话,为了保持业务和职能不变,也会选择生产新能源客车的公司的相关职位,如比亚迪、宇通、金龙等。
这样规划职业的人,如果一直专注在一家公司,那就会成为公司专注型事业人才。有不少国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军工单位的人才,都会这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样规划的好处是,可以在技术和业务两个方向积累竞争力,如果选择业务复杂的行业,积极工作,累月经年,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双料高手,相比只专注职能(技术)或只专注某类业务的人来讲,具备多维竞争力。
4、职业生涯变换型
这种类型的规划,不专注在任何特定的业务或者职能上,履历五花八门,看起来没有连续性。
风险很高,不推荐大家采用。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这样走过来并且取得了很好成就,比如《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的作者高杉尚孝。
这种规划的好处是可以培养综合能力,坏处是可能会陷入“什么都懂点什么都不精”的尴尬境地。
如果你原本是想在某个方向专精,结果现在进到了这种状态里,可以试着往1、2、3这三种规划上转——愿意做经营做管理就转向业务专攻型,否则就转向职能专攻型或职业生涯丰富型。
好了,这就是职业生涯矩阵,希望它可以辅助你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好定位,少走弯路。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