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真正的高手,都在刻意练习(干货收藏)

这篇文章是《神经元连接:高手与普通人的本质区别》其中一个部分。

因为这个部分特别重要,而上一篇文章真正耐心看完的人并不多(事实再一次证明,能主动突破舒适圈的人仍是少数),我去繁就简,单独再说一遍。

认真按照本篇里的心法修炼,就能将成为高手的概率大幅提升。

01、知识技能到底是如何习得的?

在《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

为了找到记忆数字的方法,研究人员招募了一个叫史蒂夫(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的实验对象。

实验很简单,研究人员给出一些随机的数字,让史蒂夫记忆,以此测试他的记忆极限。

史蒂夫第一天来参加记忆力的实验时,表现完全是正常的水平。他通常可以记住7个数字,有时候是8个,有的时候还能突破9个,但接下来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突破这个数字。

接着,实验人员和史蒂夫沟通,调整了训练方法:

我首先从一个随机的、有5个数字的数字串开始,如果史蒂夫记住了(他做到了这点),我会读6个数字。
如果他又记住了,我再增加到7个数字。依此类推。每次给数字串上增加1个数字,他都可以记住。
如果他记错了,我会将数字串的长度缩短2个数字,然后再继续。
史蒂夫时刻都在以这种方法接受挑战,但挑战难度并不是太大。我给他念的数字串,恰好处于他能记住与不能记住的界限。
《刻意练习》

经过不断地练习,史蒂夫最终能记住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

你再想想咱国家的最强大脑、世界记忆大师王峰,2011年12月10日第20届世界脑力锦标赛上,王峰以5分钟记忆500个数字,1小时记2660个数字,听记300个英文数字的成绩,打破3项世界纪录。

不排除有天赋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后天的正确训练,王峰也是无法达到这个高度的。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想告诉你的是不仅仅是在记忆领域,甚至在任何领域:

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套路。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高低在于掌握套路的多少。

掌握了这些套路,就掌握了某个知识或技能,就形成了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反过来又会强化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02、刻意练习是什么?

如何才能真正获取一门知识或技能呢?

四个字:“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

一提到刻意练习,很多人会自然想到“10000小时理论”。按照这个理论,不管哪个技能,普通人只要练足10000小时,都能成为领域内的专家

这个理论已经被证实是不严谨的。

比如,通常我们认为:开了20年车的老司机一定比只开了5年车的新司机更擅长开车、从医20年的老医生的一定比从医5年的新医生医术更高明。

事实并不一定是这样。

研究表明,一旦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使再多练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你也可以用“舒适圈”去解释这个现象。

那怎么办?

我们需要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就是为了提高能力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

也就是说,刻意练习的重点是“刻意”练习,而不是刻意“练习”,希望你能get到这个味道。

03、刻意练习的三个步骤

刻意练习分为三步,分别是构建模型刻意练习、即时反馈。

我一个个说。

刻意练习第一步,构建模型。

查理芒格曾说: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 学习的方法 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芒格说的学习的方法,正是模型,或者叫套路。只有找准了套路,才能知道怎么练习,否则再多的练习都只会是“歪门邪道”,事倍功半,搞不好还会让你“走火入魔”。

网上有个段子:从娃娃抓起、中国男足抓了几代人,从亚洲一流抓成了亚洲三流。

你去网上搜索中国足球为什么那么差?弹出来的答案是下面这样的: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也有人说,体制问题、文化问题等等。

我想说的是,要解决踢球的问题,还得回到踢球上面找原因和答案。

中国足球训练有两大套路:下底传中、以赛代练

万维钢在《万万没想到》这本书里指出,恰恰是这两大套路将中国足球练废了,美国高水平橄榄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时间都是针对特殊技术动作的基础训练。

有一次我听说有位大神,一年可以读100本书。我算了一下,照这个读法,一周至少要读2本,也就是说,3天就要读完一本书,如果一本书按照200页来算,一天要读70页。

于是我也按照这个规划去指导自己阅读,可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越来越觉得是为了完成70页的目标在读书。

于是我跑去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

她说:要提升阅读效率有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时间维度

一般情况下,时间分两类,一类叫做整块时间,一个叫做碎片化时间,在不同的时间分配不同的书籍。

第二个维度:不同的书不同的节奏。

她把阅读节奏分成了三种:一种叫不求甚解(如小说、娱乐类)、一种叫观其大略(如职工具书),还有一种叫熟读精思(如认知类)。

第三个维度:主题阅读。

把跟你想了解的这个主题相关类的好书都找来,同时阅读。这么做的好处是构建知识体系。

听完我简直惊呆了。

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让你感知到构建模型的重要性。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发现或创建专业领域背后的模型。

刻意练习第二步,刻意练习。

专业人士在基础训练时,练的又是什么呢?

比如,举重运动会,他们在训练的时候,练什么呢?

是每天不停的举举举吗?

肯定不是。

举重运动员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基础动作,包括 直腿抓 高抓 膝上高抓 垫铃抓 高翻 力推 半挺 架上挺 宽速拉 宽支撑 架支撑 预蹲 前蹲 后蹲 窄硬拉 宽硬拉。

对运动员来说专项训练比比赛重要的多,不是比赛让你提高,而是专项的基本功训练让你水平提高。

另一个研究表明,棋手用来记定式和打棋谱所花的时间,而不是与对手对弈所花的时间,是棋手水平高低唯一重要的指示符。

也就是说,高手在训练时,训练的都是基本功。

不是在某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做了就能获得基本功的,基本功本身是需要提炼出来专门练的。那个基本功就是模型模式方法论的练习。

刻意练习第三步,即时反馈。

在体育界世界排名第一的个人项目运动员还有教练,按理说,教练的技能不可能比运动员本身更厉害。那为什么还需要教练呢?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是应该经常跟队员私下谈心,能做好队员的思想工作吗?是能随时发表激情演说动员队员的战斗热情吗?

都不对。

教练第一作用是,在训练中以 旁观者身份提供及时反馈,不是激励、不是打鸡血,而是告诉你动作的对错。

约翰伍登( John Wooden)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UCLA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NCAA冠军。

为了获得 Wooden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表明。

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6.9%是表扬,6.6%是不满,而有75%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这位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每次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

因为认知原因,当我们自己身处某个环节,很容易自己看不出自己的问题。刻意练习目的是把套路内化到大脑中去。错误的练习,危害极大。所以我们需要及时的反馈指导。

研究证明,在刻意练习,在有即时反馈,一个人会进步速度非常之快。所以好的私教对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

最后,以李善友教授所做的分享对这部分内容做一个小结,来形象看下,人脑究竟是如何掌握一个技能的(需要完整视频的,公众号回复 刻意练习 获取)。

写在最后

有句话说,方向不对,努力全费。

这句话套用在学习上则是,方法不对,努力全费。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靠勤奋远远不够,还需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刻意练习的过程,往往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当你感觉已经进入自动化的态时,说明你需要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一个个目标的攻克,正是不断扩展舒适圈边界的过程。

祝,成为一名刻意练习的高手。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1 +1
陈后圣

作者介绍:陈后圣,前世界500强职业经理人 、MBA智库&商业新知等知名平台签约作者、大愚咨询创始人&CEO、个人成长教练、目标管理专家。,微信公众号:陈辞令(ID:ccl2019-00)。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