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进入知识经济世纪的今天,已成为全球各类组织领导正在思考的头等大事。中国也是如此,在舆论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政府机构到各类组织和企业,举国上下都在大谈特谈“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似乎创新成了包治百病的“药方”,它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可以使“中国加工”转化为真正的“中国制造”、并升级为“中国创造”,可以改变当前中国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业现状,向高附加值的研发等领域迁移,可以促进和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诚然,“创新”之所以成为目前经济管理领域最热门的字眼,是因为它确实能带来发展的竞争力。面对发展,创新已超越了技术领域,意味着利用新的思想、方式、技术进行人类生产与生活。美国趋势专家丹尼尔•品克(Daniel H. Pink)甚至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大胆指出,“全球化的竞争,比赛的是大脑——创意,不是手脚——劳力。未来所有的产业,终将成为艺术创意产业”。历史和现实证明,如果总是步他人后尘,想要取得领先地位就只会是镜花水月。唯有立足于创新,才能笑傲江湖。但怎样把创意、创新真正转化为实际竞争力,落实为健康发展,却不总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而是充满波澜、需要智慧驾驭的复杂过程!这本《ipod,不同凡“想”》以iPod的诞生和成功为例,给我们生动地讲述了给人启迪的苹果公司的创新经历。第一台电脑和大众MP3播放器的诞生,我们可以称之为发明。但苹果公司1998年推出的iMac和2001年推出的iPod,我们却该称作创新。拿MP3来说,在ipod出现之前的机器,无论是外形还是操作上,都不尽如人意。但是iPod一出现就不同凡响,虽然它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播放器,但细节上的创新却让它一时之间风靡全球。比如操作非常简单,任何一项功能都不超过三次按键,符合了人们对于快捷菜单的要求。外形也很纤美小巧,其独创的滚轮式触摸屏几乎成了后辈们必定模仿的标志性设计。
单单只是创新还不足为奇,就像某些管理学概念,提出很容易,但是要让它产生效果就没那么简单了。苹果公司的独特性就在于,iPod不仅仅是播放器的创新,而且让苹果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MP3播放器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6月的统计数据表明,它在数码音乐播放器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6%,被人们称为“21世纪的随身听”。
之后的iTunes音乐商店也是如此。开放第一周,iTunes就售出了100万首乐曲,而各大音乐提供商最初是希望六个月内能达到这个目标。同时,它的开张,让iPod的销量也快速上涨。
苹果的创新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它的产品总是能让顾客得到惊喜,让它自己获得利润。这是创新经济产生的双赢局面。但是,如何使创新的优势更长久,却是一个常常令人头疼的问题。苹果的每一步创新都会为它带来巨额利润,但同时,每一步的创新也很快会被竞争对手效仿。仍以iPod为例,无论是它的外形,还是它的技术含量,iPod的杀手们都已经渐渐追赶上来。它的新特点,或者新的创新因素,似乎已经不能带来如最初的那种轰动效果。如何才能使创新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关注的。
另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是,iPod已经成为一个平台,它的附件产品在全球形成了一种“iPod经济”。小至皮套、挂绳、坠饰,再到运动臂带、滑雪服、音箱、录音器、相机连接器,甚至是汽车,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像贝尔金、BOSE、JBL等iPod的配件商,甚至戏称“只有顾客想不到的,没有它们做不到的”。
当然,虽然这本书名为《iPod,不同凡“想”》,但作者也关注了整个MP3行业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个编解码器、第一台大众MP3播放器的出现,到数码播放器的各大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层出不穷的“iPod杀手”,神出鬼没的“网络海盗”,作者都娓娓道来。通过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深入,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讲述,独特的视角,能让读者不仅仅了解苹果的发展史、MP3播放软件和播放器的进化史,同时也能对数码视听体系的未来有一个整体的构想。从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创意、创新的产生、演化,以及创新怎样成就了产业和利润。认真品读,不乏启示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知识与智慧。
摘自《管理之道》,席酉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